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观人类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两大领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科学经历了合-分-合的历史过程.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学科间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与综合,也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再度呈现出协同、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深刻体现人类社会为实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它已成为当代教育使命必然的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诸多领域对人类提出新的挑战,引起新的人文思考,也预示着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科技发展的人文趋向。从科学走向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将是人类克服种种社会重大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使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科学功利主义的产生、发展依托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的功利主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其不适当的应用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科学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是在近400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地和价值取向,其中包含着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作风诸因素,是作为文化形态的科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深深地影响了人类近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科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革命力量。 科学精神的实质可以慨述为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一方面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理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的过程。由此而言,科学理性似乎已成为判定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作为我们深层次的观念支撑,因而对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理性状况的研究就成为必要。什么是科学理性?在一向缺乏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仅仅把科技的投入看作是为了经济发展。实际上,它是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是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投资,具有更基础的作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与认识。它不仅是人类知识积累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源泉和先导。相对论、量子论是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没有它们的突破,就不可能有以后的微电子技术,没有以后的核工业、原子弹和氢弹。它为技术革命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源泉。科学研究的动力主要是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现有知识体系与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社会需求也是科技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但是,我以为,基础科学的动力,主要还是来源于现有知识体系和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来源于科学家追求真知,追求科学的愿望,并不主要来源于需求。比如,爱因斯坦为什么去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要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较大贡献·黄齐陶·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同时,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引导人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充满革命性的精神力量,是形成民族和社会凝...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机融合的过程中,人类的价值观和机器的事实处理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价值观是基于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因素,而机器的事实处理则是基于数据和算法。当人类与机器融合时,人类的价值观可以指导机器的决策和行动,同时机器的事实处理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同时这也预示着一次新哲学变革的孕育与发展。这场新技术的变革,深刻改变着当代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并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由此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上。其中,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是对大数据革命的直接哲学回应,"数字化生存"则是大数据时代新存在论的基本形式,它决定着大数据时代科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深层变化逻辑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改变政治课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消除政治课沉闷、乏味的气氛,我在科学人生观教学中施行“35+10”教学方式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35+10”教学式就是在一节课中,教师讲35分钟,学生讲10分钟,教师讲课文中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学生用自己搜集来的事实材料论证本课中的大观点或小论点。学生所选的事实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当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每次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出来讲,限定时间,决出名次。  相似文献   

11.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淮平 《思想战线》2006,32(6):102-106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本质属性是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表现为对于动植物的亲情、对于大自然的感恩意识以及利用资源的责任体系三个层次。从当代生态主义的视角考察,佤族传统生态观具有非人类中心主义之向度,从而对于当代全球的生态平衡,对于中国科学、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佤族传统生态观的内涵及其与当代人类价值观的可通约处,可以使佤族在未来寻找到传统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佤族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浅析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体育与经济的关系牛亚莉一、经济基础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科学、艺术、教育等活动的基础。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体育,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  相似文献   

13.
自本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当代新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以信息科学为领导,生物科学、材料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为主要内容,正以亘古未有的规模和力度,此呼彼应,推波助澜,呈现出一派加速发展的趋势。人类在最近三十年来获得的知识大约等于过去二千年所获得知识的总和。科技的发展,如同法术一样从地下呼唤出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仅仅战后三十年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就已大大超出以往人类七千年文明史中所创造的总和。这场科技革命,不仅以迅猛异常的速度加速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龚婷 《思想战线》2018,44(2):147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在文化形态上的体现,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密切相关, 也必然要随着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 导致了虚拟社会的兴起, 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的创新。 与此相适应, 审美文化在虚拟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重大而深刻的演变, 其演变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一方面, 人类社会存在形式、 场域的创新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决定人类文化存在状态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 活动于虚拟社会中的人类新的审美需要, 也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需要决定人类活动及产物的必然结果。 正是通过这一演变, 使作为审美文化构成要素的审美观念、 行为和结果表现出了新的状态, 使审美文化呈现出了审美选择的虚实交融性、 审美方式的高度智能性、 审美交流的方便快捷性和审美成果的广泛共享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事实诠释方法的立法运用及其规则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事实诠释方法的立法运用,为立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避免立法者陷入假想式立法的困境。从立法实践来看,我国立法者将事实区分为制度事实、社会事实和拟制事实,并采用事实诠释方法实现了三种事实的规范性转化。为了增进事实诠释方法的科学运用,我国应当建立事实诠释方法的立法运用规则,将规范可能性作为立法事实诠释的方法论基础,重视规范价值性在立法事实诠释方法运用中的法益保护功能,通过社会实证材料与事实诠释方法的结合式运用,推动立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社会多样化背景下,价值观念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样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坚持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是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和重大课题之一,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可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界 ,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都知道 ,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学科门类齐全 ,而且各学科间可以相互贯通 ,可以相互佐证的严密严谨的庞大科学体系 ,其最主要、最有效的鉴真识伪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学共同体始终坚守不渝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而从另一方面说 ,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大凡出现了大弯路、大误区的时候 ,也大都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结果。这两个判断 ,实际上已被大量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反反复复一再证明了。在我看来 ,这也正是我们要探…  相似文献   

18.
马冰星  林建成 《求索》2012,(9):139-14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增加了人类活动的自由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成为当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社会责任伦理主客体的基本界定出发,阐述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基本特征以及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实践途径:提高网络媒体的道德自律、提高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道德自觉意识以及培养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独立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理解人类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钥匙,也是分析一个社会运动发展是否合理、进步和科学的基本尺度。民族的发展进程就是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科学地分析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才能实事求是地把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目标与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鲍曼的文化批判理论是鲍曼立足于西方现代社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社会经历的结构性转型这一现实处境,在与西方主流社会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进行对话和反诘的结晶。这一理论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分析视角,借鉴了大量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成果,从人类实践与现代资本维度,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轨迹,详尽探讨了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对现代园艺文化和流动的现代性文化作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经济全球化在今天已成为任何国家和地区谋求生存发展无可逃避的事实前提,中国现代化当前面临着"双重境遇",即既要积极建设"稳固的现代性",同时也正遭遇"流动的现代性"困境,鉴于此,这一理论自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存在某种契合之处。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