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台声》2005,(7):85-85
马本斋,一九零一年生.河北省献县人,回族。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号召,组织了“回民义勇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一九三八年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我决心为回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解放只有存中国共产觉帮助和领导下,才能实现。”一九三九年任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一九四二一年六月任儿路军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寺兼回民支队司令。  相似文献   

2.
别具风彩的回族串铃操项城市民族宗教局主办的回族串铃操,由十三人组成,于11月代表河南省去昆明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该提是在原南顾回民秧歌舞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动作舒展、优美,独具一格。生活气息浓郁,民族风格鲜明,形式多样活泼,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3.
一、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从新疆到西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回民居住。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凡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回族自治地方亦分布于全国许多地区,在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4.
《回民秧歌》──“金色的串铃”参赛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项城市南顿镇回族民间舞蹈《回民秧歌》已流传270多年的历史,该舞即是当地回民喜爱的民间舞蹈,又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地民间舞蹈而获高奖,《金色的串铃》这一舞蹈节目又于日前在...  相似文献   

5.
回族男子多戴无檐小白帽,这种帽子亦称"顶帽"、"孝帽"、"回回帽"或"礼拜帽",意为回族的号头和标志。回民为什么喜欢戴白帽昵?一是白色象征清净和纯结,是回族长盛不衰的风习。二是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民在做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疗便,他们就戴上无檐小白帽。也有个别回民戴遮阳帽,遇到聚礼活动时,便把帽檐  相似文献   

6.
南顿“回民秧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惟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它流传于项城市南顿镇(旧时称南顿集)。至今,南顿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回民秧歌”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讲,“回民秧歌”的产生及流传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且还受到清真寺教规的制约。南顿清真寺大阿訇褚奉一说,清真寺教规不允许回族群众搞此类文艺活动,后来由于回族群众的迫切要求,就背地里搞了起来,逐渐由不公开到公开地跳起来了。秧歌艺人马仁杰说,“回民秧歌”流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很长时间了,仅…  相似文献   

7.
今年5 9岁的武胜县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马智勇,是回族群众眼里的护花人。在平凡的工作中,他以润物细无声式的风格和火一般的热情,积极为回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维护回族群众的切身利益,赢得了全县广大回族群众的一致好评。真诚维护回民利益马智勇对回民的生活与事务  相似文献   

8.
豫灵镇的回民一条街地处灵宝市西边的豫灵镇居住回族1!6户、947人。镇党委、政府把提高本镇回族群众的经济收入,帮助回族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九五年初,镇政府投资120万元,在豫灵镇繁华地段建起了一条长100米,宽40米的回民一条街,并将...  相似文献   

9.
民权县城关镇是一个回汉杂居、城乡合一的大镇 ,共有31个行政村 ,其中回民自治村2个、人口1800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稳定大局 ,携手发展 ,一直是该镇的重要工作之一。镇党委书记常孝坤自上任以来 ,用实际行动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为回民群众办实事 ,被人们誉为“回族兄弟的贴心人”。深入基层 ,积极支持民族事业每逢星期天 ,常孝坤都要骑自行车下乡 ,到全镇各村走一走 ,看一看。老城和睢南回民自治村他更是常去。他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 ,与回族兄弟促膝谈心 ,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每逢斋日 ,他都自己掏腰包买…  相似文献   

10.
马丽娟 《思想战线》2000,26(2):71-74
回族是元朝以来云南对外贸易中的主角,至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回民那样几乎是全民参与对外贸易活动.回民商队在对外商贸活动中行进的路程最远,范围最广,获取的利益最大,同时,遭受的劫难也最惨烈.云南回民为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和贸易联系的加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公元1781年,即乾隆四十三年,在当时属于甘肃省辖的循化地区,爆发丁一次由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族、撒拉族和东乡族哲赫林耶教派群众的反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事因复杂,影响深远。它是陕甘回民以有组织的暴力反对清政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特别是反对民族压迫和宗教岐视的开始,是有清一代回民反清运动的重要起点。本文拟在历史纵横联系的基础上,从陕甘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伊  相似文献   

12.
六盘山下的单家集,是回族聚居地。1935年10月5日,长征途中的毛泽东曾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路过这里并作短暂停留。从此,这里留下了红军与回民友好相处的佳话。来单家集之前,毛泽东就向身边的警卫人员吩咐:"回民有许多规矩,比如他们不吃猪肉,不说‘猪’字。我们到了回民  相似文献   

13.
巴庄村是禹州市褚河乡的一个回汉杂居大村,全村总人口 1550人,其中回民居多数。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一直是该乡的一个工作重点。张国定自担任褚河乡党委书记以来,处处用实际行动致力于该村的民族团结工作,被回族群众誉为“回民兄弟的贴心人”。 1998年 8月的一天,巴庄村村民马某喝醉酒后在街上与本村清真寺阿訇发生口角,次日又到清真寺殴打寺管会人员,阿訇愤而离寺。这件事引起了该村回族群众的强烈不满。刚刚调任褚河乡党委书记的张国定听说后,立即赶到巴庄村。在弄清事情原委后,他找到 马某,晓以利害,对其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责…  相似文献   

14.
王守栋 《传承》2007,(8):108-109
在山东德州市北郊,有一个特殊的回族村落——北营,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古苏禄国东王墓及其后裔所在地。明朝永乐十五年,苏禄东王来朝,在离京南下途中,不幸病逝于德州,其妻、子及部分随行人员留居德州为其守基,长期以来他们与当地回民通婚,繁衍生息,逐步汇入回族大家庭之中。  相似文献   

15.
赵尔谦     
《黄埔》2012,(5):12
赵尔谦,男,1919年出生,93岁,回族。1938年1月考入中央陆军官校第十五期桂林分校回民大队步兵科毕业。1940年任第三军二十四师少尉排长参加中条山突围战斗。1941年任第三军新疆警备师第十四兵团上尉连长中校参谋等职。1953年至1958年在北京朝阳门小学任教员,后被错划成"右派"下  相似文献   

16.
糜镇是山东省陵县的第一回民大镇,全镇有回族群众7600人,回族聚居村、回汉杂居村9个。近几年,该镇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坚持不懈抓好  相似文献   

17.
宁夏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探索和实践的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地,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回民自治政府诞生地.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中的回族政策谢秀宏,史迪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很多回族聚居区,由于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尤其是回民长期受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因此,红军对回族的政策制定及实践成为长征中民族工作主要内容之一。长征开始以后,党和红军就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9.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麦巴吉德”、“者莫尔体”,是穆斯林经堂教育、宗教活动和聚会的场所。凡有回民定居,必建礼拜寺,鲁甸县磨盘山只有5户回民,亦有一寺。据《昭通地区回民先民纪念碑》碑文:“远在元朝初年,就有数千回民从昆明、大理等地到达昭通从事屯垦。明初,回族将领傅友德、蓝玉、沐英、胡大海等曾率领江南和西北的部份回民到威宁、昭通、鲁甸落籍;哈元生将军又率领河北、西北的大批回民占据于昭通天梯为中心的东、南、北一带高原,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筚路蓝缕,开发了昭通。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子孙得以繁衍,…  相似文献   

20.
晋江市陈埭镇位于福建省泉州湾南部的晋东平原,是福建回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该镇共有回民2万多人,分布在7个行政村中。由于当地回民都为丁姓,又有“陈埭万人丁”的美称。陈埭回民祖祖辈辈经营沿海滩涂,养殖海蛏,称为“管海”。在供奉祖先时,海蛏被列为不可或缺的祭品。改革开放以后,陈埭回民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