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  相似文献   

2.
1972年12月在英国发生的猪水泡病由于其与猪的口蹄疫相似,曾经引起很大的关注。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鉴别诊断,主要是由于Pirbright市动物病毒研究所于1966年在意大利发生的一次短期流行和1971至?2年在香港发生的一系列流行中所积累的经验。在早年的流行中,  相似文献   

3.
自1966年10月Nardelli氏等报道了一种临床上与口蹄疫难以区分的猪病在意大利Lombardy地区发生以来,1968年,意大利Brescia市兽疫实验室预备研究所与英国Pirbright动物病毒研究所的工作者,最早描述了该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而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水泡疹相区别。嗣后,1971年在香港、1972年以后本病在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相继出现,因而引起了国际有关部门和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研究单位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相似文献   

6.
1972年12月在英国发生的猪水泡病由于其与猪的口蹄疫相似,曾经引起很大的关注。几天之内就完成了鉴别诊断,主要是由于Pirbright市动物病毒研究所于1966年在意大利发生的一次短期流行和1971至72年在香港发生的一系列流行中所积累的经验。在早年的流行中,曾确定其病原为肠道病毒,在血清学上和感染乳鼠的能力上与已经在猪发现的其他肠道病毒不同。当时未曾考查其与他种动物包括人类的肠道病毒的关系,尽管曾经意识到其特性与科  相似文献   

7.
1966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生了猪的水泡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口蹄疫诊断以及在实验室的血清学和病毒学研究结果,认为是由猪的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确定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这是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在世界上最早的报告。1970年以后,本病在香港及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有流行可能的地区逐渐扩大。 1973年11月,在茨城、神奈川两县的两个养猪场的猪群中发生了疑似口蹄疫的水泡性疾病。病猪呈现显著的跛行,在蹄部观察到水泡和烂斑。把从病猪采取的水泡液和水泡上皮进  相似文献   

8.
1965年在我国某些地区,发现一种以蹄部水泡症状为特征的类似口蹄疫的猪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在对动物的致病力以及血清学反应方面与口蹄疫有所不同。为了查明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水泡病、下同)与口蹄疫在免疫性上是否一致,1968~1970年我们选择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水泡病几株流行毒株,进行了乳鼠交互中和反应和猪体交互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下同)在我国起于何时,尚无完整而确切地记载。现初步整理一些零星资料供参考。 一、流行简况 本病1965年开始发生于我国个别地区,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经血清学及生物学试验认为是猪口蹄疫,以后曾一度称之谓猪疑似口蹄疫。  相似文献   

10.
1973年11月至12月间,日本首次发生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据报道,1966年在意大利首先发生,以后在英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相继发生。SVD在临床上与口蹄疫很相似,所以仿效其他国家的作法,日本在这次也按照口蹄疫的法规采取防疫措施,结果自1973年12月中旬以后,临床上无新的发生报告。但于1973年11月在发生SVD的  相似文献   

11.
在猪已经有过一种水泡病的几次流行,其病原证明是一种肠道病毒。第一次流行在1966年发生于意大利,接着又于1971年在香港发生一次流行。1972至73年冬季在联合王国发生了一次更严重而广泛的流行,同一时期还曾在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波兰报告过其他几次流行。1973年6月又在联合王国发生过一些疫情。从流行病学的观点上来看,重要的是要知道各国的疾病是否由同一毒株所致的。通过用在天竺鼠制备的特异抗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与  相似文献   

12.
与口蹄疫有关的水泡性病是指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和水泡疹(Vesi-cular exanthema),这三种病都是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在病原学上,它们之间没有关系。口蹄疫几乎传染所有偶蹄动物如牛、猪、羊等;水泡性口炎除传染猪、牛之外,尚传染马,而水泡疹则只传染猪。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病畜的临床表现方面。每一种病都以在口及蹄部发生水泡病变为特  相似文献   

13.
在猪已经有过一种水泡病的几次流行,其病原证明是一种肠道病毒。第一次流行在1966年发生于意大利,接着又于1971年在香港发生一次流行。1972至73年冬季在联合王国发生了一次更严重而广泛的流行,同一时期还曾在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波兰报告过其他几次流行。1973年6月又在联合王国发生过一些疫情。从流行病学的观点上来看,重要的是要知道各国的疾病是否由同一毒株所致的。通过用在天竺鼠制备的特异抗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与  相似文献   

14.
自1972年以来,发表了许多关于一种新的急性接触性猪病流行的报道,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水泡性综合症,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水泡疹和水泡性口炎类似。本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1973年1月和4月欧洲口蹄疫防治委员会在罗马召开的及以后的各次会议上和1973年5月在国际兽疫局第41次大会上,对此病都给予了特别的注意。对这种新的猪病,已建议列为单独的一种病,定名为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BBC)。  相似文献   

15.
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水泡病)于1965年开始在我国流行,随后便肯定了其致病因子是一种病毒。虽然其临床表现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疹和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但此病毒不感染马、牛、羊,不能引起豚鼠与乳兔发病,与国内现存的四型口蹄疫病毒无血清学交叉反应。所以,此病毒的种属归划一度成了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为暂与上述三种水泡性疾病相区别,1972年以前曾多称此病为猪疑似口蹄疫。  相似文献   

16.
由一种猪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SVD),最早于1966年在意大利,稍后在香港和1972~73年亦在各欧洲国家,主要是在大不列颠发现。于1973年秋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两次和1974年10月上旬的第三次爆发均被确诊。 关于在临床症状和肉眼—形态学方面的发现,这种新的猪病与口蹄疫无法区分。因此,本病的诊断,特别是与口蹄疫鉴别,必须依靠实验室方法从病原学上予以识别,例如补体结合和鉴别诊断的组织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17.
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俗称“猪烂脚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猪蹄部间或鼻端皮肤和口腔、舌面粘膜形成水泡或烂斑。 本病在临床症状上与猪口蹄疫难于鉴别。血清学、生物学和病原学试验证明,与已知的七个口蹄疫病毒血清型无关,但和科赛奇B_5病毒(Coxsackie B_5 Virus)能发生血清交互中和反应,生物学和病原学特性等亦与之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8.
猪水泡病最近在英国的流行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其病毒的特性上。这种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的肠道病毒亚类中,在意大利1966年第一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与后来于1971年在香港和1972年在英国分离的毒株都有血清学上的关系。作者在本文中报告猪的这种肠道病毒与人的一种肠道病毒的关系,并且推测这种病毒可能是由人传于猪的。 猪水泡病病毒能使新生小白鼠致死。这是肠道病毒中的科赛奇病毒的特性。因此曾试验  相似文献   

19.
IBRS_2猪肾细胞是1964年由巴西生物研究所培育而成。DeCastro(1964)及Chap-man(1972)等报告,该细胞对口蹄疫病毒敏感,可用于制苗。1966年开始,欧洲发生猪水泡病,英国首先发现这株细胞对猪水泡病毒特别敏感,经其他国家证实后,于是被广泛地用于猪水泡病的诊断检疫。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水泡病自1971年8月首次在贵阳发现后,相继在我省六个专、州也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这对发展生猪和出口援外影响极大。为尽快地控制和扑灭本病,疫苗的研制乃是当前发展养猪业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开展了猪水泡病本地毒株鼠化弱毒疫苗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