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闪电般地侵入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关键意义的苏德战争爆发。事前,斯大林曾得知德国会在6月入侵苏联的情报。提供这一情报的就是当时正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阎宝航。阎宝航为此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表扬。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辍学。1917年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奉天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延安中共中央社会部的机要人员得到一份刚刚翻译成俄文的绝密情报.这份电报是周恩来从重庆发给中央的,内容是德国要在6月22日进攻苏联.很快,情报被交到一名苏联红军的高级军官手中.在德国进攻苏联前夕,这份起着拯救苏联作用的情报由阎宝航转交给周恩来.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情报史上,阎宝航无疑是一个神秘而闪光的名字。 在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解密后,阎宝航鲜为人知的往事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份举世公认最有价值的情报:希特勒德国对苏不宣而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策南下太平洋。在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曾自豪地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我们事先也已获得。”  相似文献   

4.
阎宝航(1895—1968)是一位不为人所熟知的传奇人物。他与张学良有多年的友谊,在东北声望卓著;他在抗战中与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多有往还,由此获得了二战中三份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情报;全国解放之初,他还参与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制定,并指挥  相似文献   

5.
高峰 《党史文汇》2009,(7):54-56
阎宝航(1895—1968)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物。他与张学良有多年的友谊,在东北声望卓著;在抗战中与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多有往来,由此获得了二战中三份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情报;全国解放之初,他还参与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制定,并指挥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和国旗升旗仪式……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阎宝航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不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坛上,阎宝航却是名闻天下的风云人物。他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挚友和高级幕僚,他也曾经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身边的红人。同时,阎宝航还有个秘密身份,是受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与经历,时至今日,他身上的神秘光环还在。今年4月是阎宝航诞辰120周年,笔者搜集他的故事,还原他精彩传奇  相似文献   

7.
阎宝航(1895-1968)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物.他与张学良有多年的友谊,在东北声望卓著;在抗战中与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多有往来,由此获得了二战中三份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情报;全国解放之初,他还参与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制定,并指挥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和国旗升旗仪式……  相似文献   

8.
阎宝航。字玉衡,1895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8年毕业于奉天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出身寒门的阎宝航深感贫苦子弟读书之难,和几名同学好友利用当地几间破庙,创办了贫儿学校。阎宝航的这一善举,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他,与张学良有多年的友谊,在东北声望卓著;他,在抗战中与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多有往来,由此获得了二战中三份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情报;他,在全国解放之初参与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制定,并指挥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和国旗升旗仪式……但是,他在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经历却不为世人所熟知.他,就是我党著名战略情报家阎宝航.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是名闻天下的风云人物,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挚友和高级幕僚。也曾经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身边的红人。同时,他还有个秘密身份——受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他就是阎宝航。2015年4月是阎宝航诞辰120周年,笔者搜集他的故事,还原这位"红色间谍"精彩传奇的人生。重现"虎门销烟"被称"今天的林则徐"阎宝航,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小高  相似文献   

11.
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是指掌握了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从事图书情报业务工作技能的人。根据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黄宗忠教授的统计,目前这类人员大约有60万人以上。高等学校图书馆1980年只有工作人员17297人,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仅占38.5%;1985年发展到32799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53.6%;1991年达到46000余人,大专以上  相似文献   

12.
欧阳青 《党史博览》2005,(9):10-14,46
从1955年开始的授衔、授勋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随着时间的远去,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更多的探寻和了解。今年9月是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50周年,本刊特意组织了1955年授衔、授勋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月24日凌晨,2014年索契冬奥会落下帷幕。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巴赫将奥林匹克五环旗交给了下届冬奥会举办地一一韩国平昌。本届冬奥会,东道主俄罗斯代表团以13金11银9铜的成绩锁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首位,中国代表团以3金4银2铜名列奖牌榜第11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党史纵横》2009,(6):50-51
阎宝航(1895—1968)是一位知名人士,但他在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经历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他与张学良有多年的友谊,在东北声望卓著;他在抗战中与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多有往还,由此获得了二战中三份举世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情报;全国解放之初,他还参与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制定,并指挥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和国旗升旗仪式……  相似文献   

15.
“八一”前夕,为表彰军队离休干部的历史功绩,决定给军队离休干部分别授予功勋荣誉章。授勋仪式上,庄严的国歌,雄壮的军歌,热烈而动人的笑语,飞绕心头的喜悦,这似曾熟识的盛况,使在场的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不约而同地想起了33年前第一次授衔授勋的美好时刻! 1955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同时向参加历次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颁发勋章奖章,全军有1613名高级将领荣膺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获得光荣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6.
从1925年12月中央军事部成立至1935年8月底上海临时中央局军委机关人员转移至天津,中央军委情报系统在上海的发展经历了诞生、发展、突破和转移阶段。中央军委情报系统的具体工作有:发展情报力量,培训情报人员;采用灵活方式进行情报的搜集;对情报的处理严格保密,建立完整流程;建立地下交通网络和无线电通讯,有效提高情报传递效率和安全度。中央军委情报系统在上海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情报人员和领导干部,形成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和方法,为后来的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英雄无名》,让人们更多了解到阎宝航在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生。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被称为"红色特工"的中共地下党员,不仅在抗战期间搜集了大量战略情报,还在解放前夕秘密创建了我党在东北的第一所干部学校——辽北学院。如今,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还清晰地记录着阎宝航创办辽北学院的点滴往事。  相似文献   

18.
孙宝云  齐巍 《保密工作》2023,(12):65-67
<正>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是指导未来4年美国情报工作的最重要纲领性文件。自2005年发布首个战略以来,历届政府均发布《国家情报战略》,为未来情报改革指明方向。2023年8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第5份《国家情报战略》。与上届政府发布的战略相比,新版战略既继承了传统形势任务分析的叙事模式,又实现了战略文本结构的创新,突出目标导向,全方位加强情报力量建设。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情报界和《国家情报战略》的新变化,厘清美国情报战略目标和方向,为做好我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志宇 《党史博采》2022,(10):54-58
<正>1955年4月,参加亚非国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印度民航“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炸坠毁。炸机案件发生前后,国共双方在隐蔽战线上展开激烈较量,美国、英国、印度的情报机关也参与其中,使得案件的侦破更为曲折复杂,成为引发国际舆论界关注的焦点事件。台湾特务积极蓄谋实施暗杀“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案,是由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策划实施的。台湾特务机关实施此案,蓄谋已久。1955年1月上旬,台湾特务机关“中美联合工作总部”派黄姓和邓姓两名特务到香港,同国民党“保密局”(当年3月改称“情报局”)在香港的特务组织一起策划针对中共的破坏行动。  相似文献   

20.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