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我国对国际法理论的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已成为我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它改变了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丰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完善了国际法的理论体系,指明了国际法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国际法治改革的根本遵循,推进了全球治理变革的进程,拓展了国际争端解决的新思维,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犯罪及恐怖组织活动频发,惩治国际犯罪及反恐活动已经不是个别国家单独的行动和目标,而是整个人类的和谐、安全生活的主要保障。近年来,中国陆续加入了一系列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国际公约,并且积累了一些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核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防范核恐怖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国际法依据,建立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的全球核保安体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新的联合国安全制度。但是,最终解决核恐怖主义必须根除它产生的土壤,这有赖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渐进落实以及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余丙南 《求索》2012,(3):146-148
国际宪政研究是当今国际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国际法语境中的国际宪政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际组织层面的宪政,如联合国、WTO和欧盟的宪政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法某些领域的宪政,如国际法对民主和人权的关注;第三个层次是理想主义的宪政,国际法成为人类共同体的法律。重视对该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艳华 《人民论坛》2013,(17):254-255
法律争端作为《联合国宪章》意义上的国际争端,各成员国对此有和平解决的义务。但是由于争端的性质不同,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应当有所不同。针对近年来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争端不断升级问题,文章试图以争端的价值目标与实现方式为切入点,在国际法框架内研究争端的性质,以期和平解决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争端。  相似文献   

6.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导致国家之间的"水冲突",尤其是因国际河流的利用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除了政治和外交努力之外,运用国际法来解决国际河流冲突已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为此,梳理现有国际河流的国际规则,分析国际河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国际利益冲突,并为国际河流开发提出新的思路和框架,对于通过国际法的手段预防和解决因国际河流开发而引发的国际冲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际法应以人本主义为其理念,即应以追求单个人、整个人类、国家的各种权益的确立、维护和实现为其最高的、终极的目标。这是由国际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全球化双重因素决定的,同时,人权观的国际化也为其确立提供了契机和导向。为了实现国际法这一终极目标,应强化人权原则的国际法地位,为国际法实然法规范提供价值引导;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立新型国际安全观;完善治理机制,构建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在过去20年里的变化已使其成为维护跨国资本的工具.今天,国际法造成并巩固了国际体系中的诸多不公正现象.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该阶级利润的获得是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为代价的.译文试图补充完善马克思主义者在国际法研究中的空白和不足.制定国际法战略是国际反霸事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宏大国际背景之下,中非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据了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利益至少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软实力构建等四个方面,然而近年来中国这些领域里的利益在有所拓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坚持"中非合作"战略方针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借助国际法从9个方面全方位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在非洲利益。借助于国际法而在非洲显示中国的存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争取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对非洲开展经济合作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并从实践层面上促进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安全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友好技术(EST)的国际转移可提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但由于公益和私益间的冲突,EST国际转移面临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不相匹配、发展中主体对技术吸收能力欠佳、环保政策和环保意识落后以及国际政治因素制约的现实困境。现存的相关国际规则中,环境公约和气候大会决定与以TRIPs为主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冲突,严重阻碍技术转移。因此,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国内政策为EST国际转移扫除障碍,积极推动EST转移的南北协作和南南合作,完善EST国际转移的国际法规则。  相似文献   

11.
温树斌 《前沿》2006,(12):133-135
近20年来国际刑法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对国家主权、个人国际法主体资格、国家领导人豁免等国际法基本制度产生冲击,但同时也强化了国际法的法律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贯穿始终。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正是由于美国一再违反国际法条约、不履行所承担的国际法义务的行为,造成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现状。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辩证地看,其中既有发挥正面效应的积极因素,也有产生负面效应的消极因素。在钓鱼岛争端中必须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有效应对消极因素,并在一定条件下促成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协调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对国际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正日益得到强化,因而必须善于运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权益。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具体问题时,必须考虑国际法的各种规定,应选择对本国最有利的规定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上的自卫权主要是指国家的自卫权。从各种国际文件及国际习惯看,国家自卫权来源于国家的主权,是国家捍卫其主权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家自卫权的实施却要在前提、主体、时间、强度等方面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王炜 《人民论坛》2013,(7):244-245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历史由来还是从国际法分析,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日本政府歪曲历史,到处宣称钓鱼岛列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待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要立足大局,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6.
欧盟一体化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实际上是欧盟法律制度对于国际法的影响。作为一个自成一类的法律体系,欧盟法增强了国际法的硬法性质和效力,扩展了国际法的法律渊源,丰富了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熊任翔  蒋新苗 《求索》2010,(7):165-166
跨国公私合伙关系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令人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地位问题也是国际法领域中人们讨论的热点,参与到跨国公私合伙关系中的非政府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有了新的变化,本文试图说明公私合伙关系中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在事实上基本上获得了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一样的国际法地位,并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最终获得这种地位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晓冬  马玮 《求索》2005,(4):61-63
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对国际法主体的发展产生了突出影响。随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仍然是国际环境法的基本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也还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主体。但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已经可以是国际环境法乃至国际法的主体。作者认为,这种变化是符合国际法主体的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刘志秀 《前沿》2010,(14):93-95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权力政治学派的挑战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国际法陷入困境。从法律和政治角度分析,国际法困境的根源在于:立法理论上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司法参与、执行方面的软弱性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法的使用态度。  相似文献   

20.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仅禁止了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也同样禁止了在地下进行的核试验。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从签署至今都没有能够生效,甚至很多国家依然在进行核武器爆炸试验,对国际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本文对还没有生效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所产生的法律义务和法律效力进行分析,阐明在条约生效前世界各国应当履行的义务,希望在条约生效前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核武器爆炸试验,并有利于促进条约的早日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