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在多方斡旋下,被国民党当局关押的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于1937年8月23日结束了铁窗生涯。9月12日,陈独秀来到中国抗战中心武汉,下榻汉口德润里(今铭新街和黄石路交汇处)。抱病发表演讲,并发表文章,拥护国共合作,宣传抗战,提出"民族利益高于党派利益"等主张。无独有偶,因参加反蒋抗日  相似文献   

2.
<正>周恩来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间,主要在武汉工作、生活。其间,他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武汉大学就是他宣传、动员青年的重要地点之一。他在武汉大学通过演讲、授课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有据可查的就有6次。受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邀请,作题为《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演讲1937年12月,在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驻地武昌师范学校有一张布告: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邀请周恩来演讲,时间是12月31日上午9时。  相似文献   

3.
张雷 《党史纵览》2004,(2):47-49
陈独秀从20多岁时在安庆藏书楼发出"安徽革命第一声",到60多岁去世前在重庆民生公司、江津聚奎中学等地发表抗战呼吁,其一生中发表的极富影响力的演讲不下几十次.纵观他的演讲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即:五四运动前后、建党前后和抗日战争期间;从地点看,主要集中在安庆、北京、武汉、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地;从受众看,五四前后的听众主要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建党前后主要是广大工人劳动者,抗战期间则是大中学校师生和各界爱国有识之士.其演讲活动的主题大多集中在民主、科学、爱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等方面,非常鲜明突出,很有特色,对当时社会各界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4.
正1924年,北平师范大学的几名山西籍校友怀揣"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办了成成中学。校名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战爆发、民族危亡,我党陆续派人进驻成成中学(简称成中)开展地下工作。1937年,成中师生开启了举校从军、共赴国难的英雄之旅,这在我国抗战史上堪称唯一。1937年10月,受战事影响,被迫搬迁到清源县(今清徐县)办学的成中师生,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便是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彭雪枫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讲,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抗战思想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37年9月到1942年辞世,陈独秀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演讲10余次,发表论文16篇,著述40余篇(包括讲演稿).在上述演讲和著述中,以及在这一期间约见记者和一些政治团体成员包括国民党有关人士的谈话中,陈独秀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了自己对抗日战争的思考与见解.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陈独秀的抗战思想进行解读,目的是让人们对其抗战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至抗战前期,叶剑英先后以中共军队代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等军队及党内身份在国统区从事军事联络和统战工作。期间,他利用军事专长在国统区发表军事评论和演讲,鼓舞民众士气;与国民党军方进行军事互动,维护两党、两军合作抗战的大局;加强和爱国将领联系,开展军界上层统战工作;广泛交界各界朋友,向全社会宣扬中共军队抗战的事迹,为中共的敌后抗战争取广泛的民众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初期,身兼国民参政会中共参政员、陕甘宁边区妇联驻渝代表团团长、南方局妇女委员会(后改为妇女组)负责人、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代表等职的邓颖超,利用其特殊身份,奔走在国统区妇女运动的最前线,以公开演讲、发表文章、组织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团结国统区妇女群体,推动了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发函要将全国教材中"八年抗战"概念改成"十四年抗战"的消息,令众多抗战历史研究专家非常欣慰。1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听到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消息很振奋。早在2014年,汤重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八年抗战"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十四年抗战"。汤重南说,东北军民为抗战做出  相似文献   

9.
七七事变后,周恩来基于抗日战争形势,提出“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决定整个抗战的最后胜负”的科学论断,并围绕这一论断发表大量演讲、文章和书信。《目前抗战形势及任务》作为一份演讲报告大纲,是周恩来在全面抗战初期阐发“长期抗战”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周恩来在文中梳理总结了中国全面抗战四个月的经验教训,指明了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与出路,深刻剖析了坚持长期抗战的必要性和现实依据,并提出坚持全民族长期抗战的基本条件。这篇文献丰富了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抗战”基本问题的认识,是深化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和中国抗战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材中涉及抗战的内容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将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作为抗战的整体起点。早在卢沟桥枪声响起之前,在距党中央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早已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曾一度拥有"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33军、36军、37军"等番号。不过,这支部队后来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这是个既熟悉又陌生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近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时期的1938年,上海、苏州的一批文化名人撤退至长沙,在湖南文艺国界成立了“湖南文化界抗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是这个组织的中坚力量.翦伯赞、张天翼、吕振羽、廖沫沙、周立波等均在该会工作.这个组织下设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工作团.张天翼、李施愚(现名李世仪,后曾任上海歌舞剧院院长兼上海歌舞团团长)、邵宇、张曙分别担任上述各团团长,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负责人徐特立同志非常关心这一组织,经常给他们作抗战形势与游击战争、抗战文化与宣传方面的演讲,以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抗战宣传活动.在党的坚强而灵活的领导下,为适应抗战需要,是年9月,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近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很多人至今没有弄清楚。实际上,"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中国学术界认定。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0日的一则新闻颇为引人注目:"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说法,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抗战时长说法的变化,是一种"统合"。在此前的教材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间,谓"局部抗战";七七事变之后,谓"全面抗战"。均为"抗战"。但事情也并不简单。教材虽小,每次改正均牵动大局。为何官方突然有此变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党史     
《湘潮》2017,(2)
正14年日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份文件要求将现行教材中"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八年,在八路军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同时,西北人民也纷纷起来抗战,急待后方的接济。美国新闻记者史沫特莱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亲自由西北南下,进行征募工作,于是年三月十三日抵达长沙。下午四时即在青年会演讲。下午三时,青年会的小礼堂就挤满了听  相似文献   

17.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8.
正有"鲁门弟子"之称的著名作家萧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一部抗日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敲开了中国文坛的大门。1938年7月,他偕新婚妻子王德芬到成都生活了一年多。其间,担任成都《新民报》副刊主编,同时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贬时弊、鼓吹抗战的杂文,其尖锐犀利的文风,颇有鲁迅遗风。他还经常到各大学和群众集会上作抗日救亡演讲,创办文艺补习夜校,开设专售进步书籍的"跋涉  相似文献   

19.
1941年7月,"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二队"在山西正式成立,简称"剧宣二队",其前身是"抗敌演剧第三队",简称"抗演三队"。这是一支活跃在山西抗日敌后战场的文化宣传队。这支队伍在抗战期间以戏剧表演等形式,为宣传抗日主张、鼓舞士气、激发抗战热情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武汉成立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救亡宣传团体纷纷涌现。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光年(笔名光未然)、周德佑等人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为隆重纪念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一·二八淞沪抗战85周年,以及缅怀与纪念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业绩,2017年11月20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主办的"淞沪抗战新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