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民族前进的灯塔。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始终高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就会永远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开拓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进步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应当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尊重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又要不断根据时代的主题、问题和话题而创新、创造、重构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观念结构;第二,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尊重民族精神历史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和特质,又要积极发挥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养和精神修养境界;第三,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既重视民族精神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性,又尊重民族精神形成与完善过程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而在世界历史大视野中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力和惑召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宪萍 《湖湘论坛》2005,18(5):95-96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涂用宏 《政策》2003,(8):43-44
审视天下大势,纵看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和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当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灾害袭击中华大地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要打赢这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亟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整合,积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潘正祥  胡珺 《理论月刊》2003,2(7):105-106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现阶段,我们既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坚持弘扬上个世纪无数仁人志士创造的“革命精神”,又要积极培育科学、民主和法治等现代精神,方能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更加彰显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去研究和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深入分析当代民族精神,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找到它的思想根源.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0.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与共同目标,也是一面能够最广泛、充分、持久地调动全民族一切积极因素的最富感召力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担负起的神圣使命,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旗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晋斌 《前进》2004,(4):38-40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句精练的话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临的形势、在文化建设中地位的重要性、实施的战略和目的都讲到了。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完成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弘扬,二是培育。弘扬着眼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业已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新的丰富与拓展.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撑。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把这一问题作为事关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郑重向全党提出。我们必须回答好这一时代课题,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又是孕育共同理想的沃土,并为理想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且与民族基本精神相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理想信念的历史映照和时代强音,源自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90多年凝聚、形成的革命精神促进其理想信念日益弥坚。基于这种内在依存关系,可通过弘扬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来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大无畏的气概、夺取胜利的决心、自信自强的能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几个月来,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中华民族没有退缩,而是挺起胸膛,迎难而上,表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科学求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只有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天灾人祸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才能培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深入疫区,了解疫情,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及时做出抗击非典的一个又一个战略部署;白衣战…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统一战线始终是铸造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致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赵炎才 《学习与实践》2006,(10):120-132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其内涵主要围绕彰显民族整体精神、丰富民族理想精神、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等方面展开。彰显民族整体精神涉及关注民族、国家、世界与人类社会,拓展了传统整体范围,并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国家全方位近代化的美丽图景;丰富民族理想精神主要包括大同理想与人格理想两方面;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又体现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同、重视教育事业、谋求人的体、智、德全面发展,注重社会文化等;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则涵盖重“行”思想、内在实践与外在实践等内容。此四方面构成孙中山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思维模式、价值诉求、核心理念、行为方式等获得新的时代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王学峰 《前进》2003,(8):41-42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凝聚力。当前,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认识民族精神的基本规定性民族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