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文化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携手团结,开展了广泛、持久而又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为神圣的抗战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对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的十年内战,开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战的新局面。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当时并不甘心,他们仍在千方百计地破坏国共合作,破坏团结抗战,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4月25日的劳山事件,就是国民党顽固派企图谋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破坏国共合作及全国抗战局面的血腥表演。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贵阳,以抗日救亡为特征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在中共贵州地下组织的团结、引导下,"筑光音乐会"等文化团体成为贵阳抗战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利用"合法"地位,冲破国民党贵州当局的阻挠、破坏,结合抗日宣传的要求和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城乡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团结了进步力量,大大鼓舞和激励了人们的抗日热情.  相似文献   

6.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对敌,在我党多次努力下,9月22日遂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共同抗战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继续同国民党协商,推进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代表团对内是中共长江局,领导国民党统治的南方中国党的组织及新四军工作。由于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及多次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后果,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共产党组织普遍被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除14个游击根据地保存一些党的力量以外,在整个国民党统…  相似文献   

7.
<正>民族主义是一面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并获得民众支持的旗帜。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顺应时代潮流,与包括中共在内之各党派团结抗战,确立"三民主义暨总理遗教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并对民族主义作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恢复和继承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之革命内容:"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  相似文献   

8.
张道藩是国民党文化界首领,抗战期间在重庆,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1938年,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合作较好,10月间在重庆纪念第一届戏剧节,演出话剧《全民总动员》。这时,全国话剧界群星荟萃于重庆,登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从日本回到祖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八路军渑池兵站工作。刘少奇在渑池兵站的活动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西安事变”,国民党蒋介石被迫同意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不真正团结抗日,而是妄图通过“合作”吞并我党我军。我们党中央、毛泽东充分预计到,中国的抗战依靠国民党是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人民、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团结抗战的结果。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桂系作为其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站在爱国的立场上,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桂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一、大生抗战,联共逼蒋抗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l、力主对日抵抗,实行焦立抗战佳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脱胎于…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反共事变.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9000多人奉命由泾县云岭分成3路纵队出发向南绕道北移.6日黄昏,走到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的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袭击,新四军奋起抵抗.不久,陷入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的重重包围.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  相似文献   

13.
<正>周恩来与郭沫若相识于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转战途中,随军的郭沫若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蒋介石通缉,郭沫若在党组织安排下前往日本,潜心学术。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郭沫若毅然回国投身抗战。之后,他以秘密党员身份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文化人士,开展抗日宣传。1940年,国民党撤销第三厅,设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在周恩来领导下,他先后在武汉和重庆从事抗战文化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蒋介石一生中有两次演说被视为经典之作:一是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抗战演说;二是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抗战胜利演说。两个演说皆与抗战有关。蒋介石的抗战角色随着国民党正面战场史实在中国大陆逐步获得平反,作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抗战角色是否也将难以回避?或者进一步说,蒋介石作为全中国抗战领袖此一事实是否终获确立?由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7月的全面抗战刚好10年,这是蒋介石逐步巩固权势的时期,中国国运依旧坎坷,内有大规模的“中原大战”以及共产党革命,外则是日军持续对中国鲸吞蚕食。无怪东京大本营(…  相似文献   

15.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成立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重大的政治影响。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参政员,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个合法的组织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争取和团结其他党派坚持抗战,为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抗日战争爆发后,鉴于强敌入侵,民族危殆的紧急形势,为了更好地团结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一致行动起来,共同对敌,中国共产党和各中间党派纷纷呼吁,要求当权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对团结、发动群众积极抗日,促进贵州地下党组织蓬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同时也反映其他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一切有利于团结抗战的意见和主张,1938年1月,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创立,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1938年4月,《新华日报》在生活书店贵阳分店开始零售。此时全民抗战的呼声很高,人们迫切希望了解抗日战争进展的真实情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其方针政策。《新华日报》虽然可以在国统区公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华史,是福州人民团结抗战的历史大背景;而日军两次攻占福州城及闽海地区,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则是福州人民抗敌御侮的直接原因。其特点有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国民党守军的爱国官兵抗敌御侮功不可没;地方自卫武装面对强敌顽强抵抗名垂史册;民众自发抗敌的献身精神感天动地。他们共同谱写了福州地区抗战史上一曲曲民族解放的正气之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于1938年2月经党中央同意,接受了国民党的要求,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这是整个抗战期间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军政部门担任的唯一要职.周恩来到职后,面对当时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寇节节败退、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的现实,与其它共产党人一道,向国民党军队积极施加政治影响.周恩来以其出色的工作成绩,对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振奋国民党军队的精神士气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不仅受到了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普遍赞誉,而且受到了国民党人的上下一致好评,尤其受到了其它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还有外国朋友的褒扬.一、同国民党高级将领广泛接触,影响他们的政治倾向,推动了国共进一步的团结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力量占主导地位,以及我党采取由“逼蒋”到“联蒋” 的抗日正确方针政策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国民党内部始终存在左、中、右三种力量的交互变化,国民党军界上层实力派人物对蒋介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是中国宪政运动历史上最具光彩的一页,它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共的领导和影响下,进步力量为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和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而在政治上采取的一种行动。中共不仅为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深入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保证了民主宪政运动的健康发展,而且牢牢抓住宪政这面旗帜,团结、教育和锻炼民主力量,形成了对国民党统治的多方位冲击,为后来中国政治的进步打下了基础。早在抗战前夕,中共就曾明确指出:为了抗战,中国必须实行两方面的民主改革:其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及其后日本的一系列侵略行径,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凝聚全民族力量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建构抗战动员话语。在此过程中,它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并围绕这一话语进行了建构:一是要求国民党蒋介石停止"剿共";二是针对国民党高层和地方实力派展开工作,给蒋介石内战政策制造压力;三是面向社会民众呼吁团结抗战。为推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话语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还主动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话语的提出和建构,得到了青年学生的广泛拥护、社会精英的热烈响应与国民党高层和实力派的积极呼应,推动结束了近十年之久的国共内战状态,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