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他曾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58年3月9日至26日,毛泽东在成都金牛坝招待所主持召开有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共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通称成都会议。会议期间,他特意视察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一会议期间,毛泽东决定到都江堰看一看,他叫秘书找来了《都江堰水利述要》《灌县志》《华阳国志》等认真阅读。3月21日,成都会议仍在进行,毛泽东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在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等的陪同下来到灌县(今都江堰市)视察都江堰。  相似文献   

2.
<正> 一、成都报业竞争的现状 当前,成都报业处于竞争最激烈的时期,经过我们的了解,成都报业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竞争激烈。从1994年开始,成都的报业开始了市场化。在不久的时间里,成都的报业便经过了由《成都晚报》一统天下,到《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三家争霸的竞争时期,而如今成都报业更是走上了《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正700多年前,当马可波罗游历到成都水锦界,目睹了这一地的锦瑟与繁华后,在他的《马可波罗行记》中,惊叹地写道:"锦江船舶众多,商贾云集,往来上下游,渔民拉网捕鱼,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而如今的水锦界承袭着盛世光景,在新世纪之后,加快了和世界接轨的步伐:中欧班列的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新  相似文献   

4.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2):44-45,48
正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成就的诗人。1934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画梦录》。这本散文集,在1936年被《大公报》授予"文艺奖金"。由朱自清、沈从文、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林徽因等组成的裁判委员会对其评价是:"《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1938年,何其芳与诗人卞之琳、小说家沙汀一起奔赴延安。在那里,他诗风文风大变,写出了《我歌唱延安》《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作品。期间,他曾随部队到  相似文献   

5.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文化学家。30年代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成都华西大学、云南大学、无锡江南大学等处任教。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主持院务。1967年到台湾定居。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学概论》《国史大纲》《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政治之得失》《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论》《中国通义》《文化学大纲》《朱子新学案》《中国现代学术论衡》《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等。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甚深,素有"国学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30):60-61
毛泽东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他在演讲、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入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他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他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17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天惊,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  相似文献   

7.
散木 《党史博览》2013,(3):19-23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早年的学习经历"我五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六岁半读完《四书》","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这是陈毅分别于1942年3月在根据地对国际友人罗生特的信中和1952年对妻子张茜讲的。他还说:自己"九岁时,随父亲移家成都,找了一个私塾老师,学唐诗、宋词、《诗经》。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我在成都上  相似文献   

8.
正"福利!一生必看的一场话剧!免费送《暗恋桃花源》门票!转发此信息到朋友圈,就有机会亲自观看由黄磊、何炅领衔主演的2016成都站明星版《暗恋桃花源》。"前不久,这样一条微信横扫我们的朋友圈。大众对于这出话剧的热情,是因为这部剧的好口碑?还是明星效益?抑或是跟风心理?这些因素或许都有,但该剧在成都市场  相似文献   

9.
两包糖     
在韦韬、陈小曼所写《茅盾的晚年生活)(载《新文学史料》中,提到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事件发生时,茅盾为一个从成都到北京去的作家胡锡培担心的事,此事的前因后果究竟如何?本刊编辑部询问了胡锡培(即田苗)老人,他回忆了当时情景。原来,其中还有茅盾为保护他而特意送他两包糖的一段趣事。  相似文献   

10.
杨虎 《先锋》2020,(2):66-69
公元670年春,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的王勃兴致勃勃地来到成都。那一年,他刚满20岁。比他先到一步的,是在新都担任县尉的卢照邻。两人在锦官城里结伴而游,喝酒、品茶、赏花、写诗…随后,骆宾王也于公元673年秋实现了自己的成都之旅,一待就是三年,乐而不思长安。大约在公元671年,杨炯也来到了浣花溪畔。  相似文献   

11.
刘岩 《党史博览》2013,(1):47-51
"四人帮"骨干张春桥的名字,我是在1958年9月看到《人民日报》发表其《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一文时知道的,从此对他的"左"倾思想留下了印象。"文化大革命"中,张春桥到中央文革后的表现,不仅政治上"左"得出奇,品行上更是阴险狡诈、飞扬跋扈。他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后,我与他的办公室虽然在同一座大楼里,但他很少到总政上班,没有接触机会。我对他阴险狡诈的品质,在其就任总政治部主任以前就深有感受。张春桥充任"钦差大臣",与姚文元在济南搞两面手法1967年2月3日,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在中央文革康生等人的授意和支持下,窜到济南夺了中共山东省委的权,成立了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旋即,中央文革向济南军区发出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6,(9)
上图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九年六月回韶山时借用的《袖珍诗韵》。他在《七律·到韶山》一诗中,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名句。他离开湖南后,经手借书的白九水(当时任省委办公厅行政处副  相似文献   

13.
范长江西北行探讨黄剑庆1935年夏,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由北平到成都,然后赴西北考察,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通讯,首次报道了红军长征,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范长江为什么要去西北?目的是什么?他到过哪些地方?所写通讯作品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2日,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一时间,媒体的目光聚焦到这位经年沉醉于中外文学世界里的翻译家。他笑着作答:"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而他的心境,依然波澜不惊,如同书桌上方那束温和的灯光。就在那束灯光下,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一本本翻译作品之中:《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  相似文献   

15.
正李克强2008年2月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当邱丽琴讲解至改革开放时,他精神振奋,尤其讲到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时,更是开怀大笑。"我认为老人家是有回乡想法的。1986年春节时,他在成都过年,在金牛宾馆接见了广安的地方官。那段时间正好广安有一个民警把手枪丢了,很危险。况且,那时从成都到广安,交通很不便,翻山越岭,可能一天时间都到不了。再说,老人家也很忙。"8月16日,邓小平故居讲解员邱丽琴对廉政瞭望记者说。广安作为小平故里声名远播。虽然邓小平年少离家,终生未返乡,但在他身后,广安邓家旧宅被重新修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观瞻伟人诞生地。  相似文献   

16.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发给与会者每人一本由他亲自编辑的书——《苏报案》。此书为16开本,共编入4篇文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深情地谈起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从福建到浙江到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4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号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对照谷文  相似文献   

18.
正《党史文汇》2012年第7期刊登了山西李潞玉撰写的文章《一份珍贵的延安〈解放〉周刊》。作者说,他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淘到一册延安1938年11月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发现多位读者在该刊内文的字里行间和横眉边框留下了多处字迹,其中就有"张汉英"的名字。鲜为人知的是,张汉英是奋战在军工战线上的一名华侨老兵。笔者同属侨界人士,对他知之较多,于是将其事迹整理披露如下,以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张宏杰佳作频出,但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这本书,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历史作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笔底功夫,既是他的成名作,也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在张宏杰的笔下,已形成一个"面孔系列":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再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每一张"面孔",都如同一幅忠实于本人的历史人物肖像画,不仅勾勒出主人公熠熠的神采、庄严的轮廓,甚至连脸上  相似文献   

20.
<正>"娱乐至死"这个词,有很多人却把它戏解为"至死都要娱乐",表达出了一种将娱乐进行到底的决心。其实早在1985年的时候,尼尔·波兹曼就以"娱乐至死"为标题出版了一本书,而在他书中所描述的"娱乐至死"不是指娱乐到死的执着坚定,也不是一种追求娱乐着死去的态度,他想表达的是"娱乐终将导致毁灭"的忧虑。《娱乐至死》以两个著名的"反乌托邦"语言开篇,一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一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