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革命青年郝谦是在1924年夏秋之间结识杨闇公的,那时杨闇公刚刚结束赴上海的旅程,回重庆参加团地委的工作。在郝谦最初的印象里,杨闇公仿佛一个"突然"闯入重庆革命阵营的陌生人。他回忆道:突然见到一个陌生人。他,中等身材,体质虽不强壮,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1926年3月,中共南川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川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南川党组织的诞生、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杨闇公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呵护。杨闇公(1898-1927),重庆潼南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四川早期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1917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吴玉章等在四川从事建党工作。1923年3月,南川青年、川东师范学校学生张嘉铭在重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吴玉章、杨闇公等直接领导。经过长期考察、教育,1925年初张嘉铭转为中共党员。同年2月,杨闇公派张嘉铭回南川开展团务,吸收本地青年张庚白、汪石冥、谈如渊为共青团员,并组建由张庚白任书记的共青团南川支部。共青团南川支部是南川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治组织,以"南川青年社"为主要活动阵地,以《南川青年》为舆论喉  相似文献   

3.
1926年2月底,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管理四川省中共组织,杨闇公任书记。4月15日,中共重庆党、团地委为消除杨洵、童庸生两位党员之间的误会,召开了一次批评会。党、团地委委员及相关党员共10人参加,杨闇公主持。在会上,杨、童二人坦诚地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摆出了分歧,同志们也各抒己见,加以批评和帮助,使二人消除误会,团结起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这次会议生动地展现了我党早期地方组织党内民主生活的历史原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启发意义。本刊特发表这次批评会的会议记录,供研究学习参考。明显的错、漏、衍字及辨认不清的字,分别用〈〉、[]、[]及标注。题目和标点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4.
1926年2月底,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管理四川省中共组织,杨闇公任书记。4月15日,中共重庆党、团地委为消除杨洵、童庸生两位党员之间的误会,召开了一次批评会。党、团地委委员及相关党员共10人参加,杨闇公主持。在会上,杨、童二人坦诚地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摆出了分歧,同志们也各抒己见,加以批评和帮助,使二人消除误会,团结起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这次会议生动地展现了我党早期地方组织党内民主生活的历史原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启发意义。本刊特发表这次批评会的会议记录,供研究学习参考。明显的错、漏、衍字及辨认不清的字,分别用〈〉、[]、[]及标注。题目和标点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5.
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主要传播者,是四川早期共产主义革命组织的主要创建者,是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大革命运动在四川的主要领导人。杨闇公作为四川第一个省级党组织——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首任书记,带领四川党团组织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四川地区出现了党组织坚强、国共合作巩固、群众运动高涨、武装斗争声势浩大的新局面,一跃而成全国革命形势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杨闇公为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四川早期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以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宋键 《党的文献》2017,(2):44-47
1926年4月15日,为消除杨洵、童庸生两位党员之间的误会,中共重庆党、团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地委)召开了一次批评会。会议由地委书记杨闇公担任主席,包括杨、童在内的10人出席。杨、童二人先坦诚布公地将彼此间的误会与分歧摆出来,与会者再就各自参与的具体事件和熟悉的情况进行补充和说明。弄清基本事实后,与会者对双方进行了诚恳的批评。杨、童二人坦然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后,又进行了相互批评。最后,杨闇公进行了会议总结。会议程序严明,主席公正无私,争议双方明辨事实、摆述道理,参与者忠言逆耳却良药利病。经此,误会双方冰释前嫌,参会者深受党性洗礼,重庆地委更加团结。这次卓有成效的批评会是中共早期党内民主生活的一个典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26年4月15日,为消除杨洵、童庸生两位党员之间的误会,中共重庆党、团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地委)召开了一次批评会.会议由地委书记杨闇公担任主席,包括杨、童在内的10人出席.杨、童二人先坦诚布公地将彼此间的误会与分歧摆出来,与会者再就各自参与的具体事件和熟悉的情况进行补充和说明.弄清基本事实后,与会者对双方进行了诚恳的批评.杨、童二人坦然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后,又进行了相互批评.最后,杨闇公进行了会议总结.会议程序严明,主席公正无私,争议双方明辨事实、摆述道理,参与者忠言逆耳却良药利病.经此,误会双方冰释前嫌,参会者深受党性洗礼,重庆地委更加团结.这次卓有成效的批评会是中共早期党内民主生活的一个典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四川及重庆的组织(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遭到重大损失,领导人杨闇公等殉难。中共临时中央在“八七会议”后,决定派得力干部到四川重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据当年四川省委负责人之一、川西特委书记刘披云回忆,当时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临时中央最初曾考虑派毛泽东入川,但因时局混乱,通讯困难,一时找不到毛泽东,才另派了他人。此人便是年仅28岁的傅烈。  相似文献   

9.
简奕 《红岩春秋》2006,(2):14-15
在重庆老城区下半城望龙门缆车站的斜对面,就是二府衙街,所谓二府衙,是与县衙相比,即一县中地位仅低于县官的主薄的衙门。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统一领导机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就是在二府衙街的一所旧式建筑里宣告成立的。在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前,全川没有统一的党组织,都是由各地团组织代党活动,发展党员,分别接受共青团中央的领导,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革命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四川大革命的蓬勃向前和国共合作在四川的进一步开展。成都一度是四川革命的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全川的革命活动,而且在1923年就建立了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本来有条件建立领导全川的党组织,但是,由于成都政局变化,党团活动遭到破坏,罗世文、童庸生、杨闇公等四川革命的中坚人物先后离开成都,来到重庆。历史把重庆推向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前台。在1925年下半年和1926年初的这段时间里,杨闇公和他的战友们最常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关于重庆地委诞生的时间,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事人记忆模糊,说法不一,经过党史学者们多方考证,终于把时间确定在1926年2月。二府衙街这幢房屋是杨闇公父亲杨淮清老先生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亦文 《红岩春秋》2006,(2):17-17
这是一份有关重庆早期党团地委活动的重要文献。在这些粗糙、泛黄的毛边纸上,记载了80年前重庆党团地委召开的一次民主生活会的详细情况。这次民主生活会,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担任中共重庆地委学委书记的杨洵与重庆团地委书记童庸生之间的矛盾。杨、童之间的矛盾并非实质性、原则性的分歧。起因仅仅是为了刊发团地委的一则招生广告,进而发展到对一些实际工作的争论。此事虽小,但党团地委认为,若不及时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将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团结和战斗力。因为工作繁忙,成员不齐,民主生活会延至1926年4月15日才得以举行。还是在重庆老城区二府衙70号杨闇公家的底楼,一间不大的昏暗的屋子里,在油漆剥落的木桌旁,重庆党团地委的10位主要负责人:杨闇公、冉钧、童庸生、程秉渊、杨洵、张锡畴、李嘉仲、喻凌翔、刘成辉、吴鸿逊,秘密举行了中共重庆地委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民表示诚恳接受同志们的批评与庸生针对杨洵所提问题作了详答复,也表示愿意接受帮助和着,与会同志提供事实,澄清开了严肃的批评。是毫不留情的。在这份会议记们随处可见这样的句子。批评杨洵同志说:洵同志有高等党员的气概,这全是你自已疑心生出来的,不人的误会不信任团体。”洵对工作简直不努力,不明了人的关...  相似文献   

11.
崔健 《红岩春秋》2023,(8):52-55
<正>萧华清,字子泉,1894年生于四川省彭县。1923年8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科。1924年,萧华清在北京秘密参加了由杨闇公、吴玉章在成都建立的中国青年共产党(即中国YC团),并与四川籍在京大学生发起建立北京YC团。1925年5月,到河南安阳省立第十一中学任教。1926年初,萧华清担任中共重庆地委教育委员。5月,他同中法学校教员陈觉人(中共党员)结婚。  相似文献   

12.
杨闇公虽然出生在封建地主大家族,但却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革命事业,他出生入死、矢志不渝,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放弃革命理想。留学日本、赶赴成都和转战重庆是杨闇公革命生涯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其中,成都的革命经历是他逐渐向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关键因素。杨闇公在成都结交革命挚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革命斗争。这段宝贵的革命经历为他后来转战重庆、担负起领导全川革命斗争这一历史重任奠定了坚实基础。杨闇公伟大的革命事迹和坚定的革命信仰砥砺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一大召开后,陈独秀曾打算派包惠僧到重庆开辟工作,未果。1924年9月1日,团中央委任其中央委员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团组织。萧楚女发展杨闇公入党,并于1925年1月,在重庆建立了由杨闇公担任领导的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全川革命斗争。在军阀统治下的重庆,播下第一粒革命火种。后萧楚女遭军阀通缉,被迫离开重庆,其所负责的工作由杨闇公接棒。1926年2月,中国共  相似文献   

14.
竹间 《红岩春秋》2006,(2):15-16
20世纪20年代的重庆城,一出通远门便是荒山野坟,茅草荆棘齐膝,人迹罕至。只有嘉陵江岸边的大溪沟、黄花园一带,一些有钱人家在靠里边山坡上零星建有大观花园、张家花园、谭家花园、懋园等几处花园、别墅,成为当时人们外出郊游踏青首选地。大革命时期著名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就坐落在这一片荒凉中。1925年8月15日,吴玉章抵达重庆,准备按国民党中央之命,整顿四川国民党组织。为推动四川大革命,吴玉章与重庆团地委负责人杨闇公、冉钧等商议,决定筹建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吴玉章曾在北京办过中法大学,因此决定将学校取名为中法学校,作为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并设附中。8月的重庆,炎热得令人窒息。每日上午,吴玉章和杨闇公挥汗如雨奔走于尘土飞扬的街头巷尾,筹备经费,联络熟人,找校址,买家具。中午回二府衙杨闇公的家里开会,交换情况,商量办法,下午继续奔走。为了中法大学的开办,他们想尽办法,多方筹措,几经周折,在杨闇公的父亲杨淮清先生其友人的帮助下,终于租下大溪沟谭家花园和懋园的一部分作为校本部,又在附近居民中租了一些房子作宿舍,基本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9月4日,中法学校正式开学。从学校筹建到开学,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首先办起的是中法学校附属...  相似文献   

15.
杨闇公同志少年即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寻求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之路。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毕尽一生心力为革命奔波,为中共党组织在重庆的创立和大革命在四川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优秀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四川重庆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杰出领导人。  相似文献   

16.
正创建中国YC团,是四川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四川地区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开展共产主义运动,探索独立创建革命政党的一次勇敢实践。该党成立仅一年时间,吴玉章和杨闇公又主动宣布取消,加入中国共产党,更表现了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光明磊落的襟怀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火一样的热情。吴玉章、杨闇公在四川独立地探索建党的道路,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形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红岩春秋》2010,(4):64-66
杨闇公烈士陵园位于潼南县城郊石碾村尖山子,占地面积15亩。1987年3月11日,为纪念杨闇公牺牲60周年,邓小平为潼南"杨闇公烈士陵园"题写园名。3月28日,邓小平为杨闇公烈士塑像题写"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碑名。1987年4月2日,杨尚昆、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落成揭幕。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09,(1):67-69
中共重庆地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中法学校旧址;“三·三一”惨案纪念地;佛图关杨闇公烈士殉难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力、事处旧址(红岩村);《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桂园(《双十协定》签订处);曾家岩50号周公馆。  相似文献   

19.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迅速推动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大革命洪流使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按照国共合作的方针策略,努力在重庆实现国共合作,牢牢掌握着对四川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通过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广泛动员和组织各界群众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动顺泸起义,支援北伐战争,有力配合了全国的大革命运动。四川的国民党组织虽然建立较早,但自1924年国民党四川执行部负责人熊克武等离川后,再也没有重新建立起全省性的国民党组织,很多党员失去了关系,组织处于分崩离析状态。1925年参与发起西山会议的石青阳乘机盗用四川执行部的头衔,以熊克武和他自己的名义,拉拢腐败官僚政客,排挤杨闇公、廖划平等,擅自指定黄复生、张赤父等9人为筹备员,于同年7月在重庆成立了右派控制下的国民党四川临时省执行委员会(俗称省党部),右派势力趁机活跃起来。为了回击右派势力的扩张,杨闇公、廖划平等为代表的左派力量便在进步学生、工人中发展左派国民党员。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来后,他们领导党、团员组织重庆广大群众开展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级组织的主要创建者杨闇公,在大革命时期曾与朱德、刘伯承、陈毅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杨闇公对这三位元帅的早期革命活动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