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大前后,邓小平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在新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监督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其主要表现有:把人民监督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机结合;把人民监督看成是完成党和国家主要任务重要保证,强调人民监督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来展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拓展多样化的监督渠道;初步提出加强人民监督的度建设等。这些发展与创新为新时期加强人民监督、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提供了理论上的先导,至今仍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组织保障。因此,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把选人用人入口,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管理监督,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这就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到了全党面前,成为全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过程中,对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内监督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些理论创新内容主要包括:把党内监督摆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中的首位;加强党内监督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任务来抓;赋予巡视监督以新的时代内涵等。党中央关于党内监督的理论创新深刻揭示了党内监督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地位,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统一的我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始终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和执政要求。从历史的视角,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上认识和发展党内监督;坚持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旨在提高党内监督的执行成效;坚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出发推动党内监督,使其成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党内监督时代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对党内监督的认识,凸显党内监督的战略重要性,开创了党内监督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指导原则,即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四个方面是政治建设篇章的重要创新部分,深刻领会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的内涵,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深刻指出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决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加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与强化监督、加强组织约束结合起来,大力改进党的作风。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优良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员干部利益的理论,形成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党员干部利益观。其主要内容为: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以党和国家全局利益为重,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本,以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为基本要求。这些宝贵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了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0.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新时代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制度建设的视角来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过程,就是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生动实践,蕴含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全球为视野的制度价值逻辑,蕴含以规律为遵循、以改革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的制度创新逻辑,蕴含以自律与他律结合、个人与单位并重、党规与国法协同的制度结构逻辑,蕴含以赋权与限权平衡、实体与程序并行、执纪与执法贯通的制度运行逻辑。深刻把握十八大以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逻辑,有利于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监督实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发展的同时,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政治领域的改革是一个无法避开的重要话题。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不仅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巩固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在40年的改革历程中,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经过了创建、发展、完善、升华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必须始终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整合各种监督力量,加强对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严格监督。这些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进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实现了重大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在思想建设上坚定理想信念,理论武装全党;在组织建设上加强基层建设,严密组织体系;在作风建设上紧贴人民群众,改进党的作风;在纪律建设上严明纪律规矩,加强党内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完善制度体系,筑牢制度之笼;在廉政建设上严厉惩治腐败,推进反腐倡廉。新时代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在新时期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创新发展,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3.
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必须坚持理 论创新,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把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四个着力点:即坚持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领域的迫切要求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它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关乎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从而赋予了教育事业更高更新的使命和责任,凸显了教育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中的重大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就要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就要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历程中,毛泽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系统学习、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话语创新的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中进行话语创新,是进行话语创新的有效途径;坚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与表达形式来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进行话语创新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刘端秤 《党史文苑》2007,(12):38-38
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充实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党章,是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最根本法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章中规定的制度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十七大对党章中的制度的修改充实完善,使党的制度与时俱进,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了出来,明确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首先是对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开拓干部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新时期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着五条重要启示:坚持集体主义,把道义性和功利性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把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坚持公正和谐,把四个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