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扩大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效率。如何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发展要求,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非农行业等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域和行业,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看,宁夏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不高,转移到本乡以外的劳动力更少。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225.2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55.3%。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劳动力占16.4%,小学占30.5%,初中占42.1%,高中以上占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曾一度猛增,并由此而导致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有人曾经败过测算,说我国目前至少尚有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不饱和就业状态,巨大的劳动潜力未能得到充分为挖掘。尤其是沿海一带的农村,劳动力的密集和过剩更是惊人的。据统计,福清市的现有人口达111万人,人均仅有0.5亩地。1985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和力34.3万人,除了实际需要的从事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安置劳动力外,尚剩余劳动力15万人;到目前为止,福清币农村劳动力已激增到61.4万人,剩余劳动力超过了50多万人。与福…  相似文献   

4.
竺光 《奋斗》2007,(2):48-4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以上,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据农业部调查监测,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已达1.149亿。比上年增加670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在400万左右,年增长速度为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浪潮和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已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7,(7):3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是典型的丘陵山村,全村现有1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223人,农村劳动力1308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零。如此高的就业率从何而来?秘诀竟然是一片桑地。  相似文献   

6.
《兵团党校学报》2010,(3):31-31
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8日听取国务院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人以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于农业内部的充分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民工潮”的倒流等原因,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又重新摆在了西部人面前,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扩张城镇就业容量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也不能例外。但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的顺利发展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的,而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的条件并不充分。印度的绝对失业率较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60%的劳动力守在农田里。因此,笔者认为解决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既要长远打算,走非农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一、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于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5亿劳动力,分布于农村第一产业的有3.27亿人,占73.2%,第二产业的5906万人,占13.2%,第三产业的6058万人,占13.6%,就业结构仍很落后,离10%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现代水平相距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有大约8000万人外出寻找出路,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主要是由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从事建筑、制造和饮食服务业为主。但是,根据测算,我国目前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1.5亿人,占…  相似文献   

9.
范明食 《新长征》2006,(8):50-51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2.5万,富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新增劳动力1200人左右。自全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以来,通榆县农村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有组织地外出创业寻找出路的劳务输出热潮,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0.
袁洪 《当代党员》2007,(10):8-9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06.3万人,其中一半以上转移到市外务工经商,达361.5万人;市内转移344.8万人,占48.8%。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不.发展_。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是相当长时期内、。。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我国_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激海中人一。农业生产实际益要2亿人,其余2.5亿剩余劳精方启龙金进烟亿人J法村进城打工消化2(X:)万一3000万人,大约有r》瞻多紧夜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就业压力相当丸。-”——…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到今年底,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人左右。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必然成为我国的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必然成为我国的安国之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状及特征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更好的做好回流劳动力再就业工作,事关全局。本文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动力回流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57年,谭传华出生在重庆市万县(令万州区)农村。1976年,18岁的谭传华下河捞鱼,不慎被雷管炸掉右手:在那个年月,一个失去右手的残疾人在农村就是一个没有劳动力的人,也就等同于一个废人。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取得很大成就,仅1998年至2002年期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年均96.4万人次,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然而,由于贵州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据2000年的统计,贵州农村劳动力总数1599.08万人,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1305.28万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267.6万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765.22万亩,根据贵州目前的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清镇劳动力转移先培训后输出清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工作,坚持“先培训,后输出”,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目前,全市有农村富裕劳动力8.98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0.6%。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清镇市从1987年开始着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劳务输出工作,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8.5万农民外出务工,约占农村富裕劳动力的94.6%。2005年至2006年7月,清镇市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63期,培训8633人次,每年均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7500多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20%以上。图为清镇市委组织部、人事局举办的农…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桂银 《唯实》2002,(8):50-53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60万,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780万,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1.2%,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流动情况的抽样调查为基础,通过数据统计描述,归纳四川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流动呈现的基本特征及其目前的弱势处境,提出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强化政府保护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职能,加强农村女性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四川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良性迁移流动。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即使20年保持年转移七八百万人的速度,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仍不可能有根本缓解。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