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吸毒的心理诱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好奇、盲从、侥幸、无知、空虚、炫耀等心理因素都可能使他们陷入毒魔的纠缠。欲矫正青少年的吸毒行为 ,就必须注意发现其吸毒迹象而及时引导归正 ,根据吸毒行为的程度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 ,在坚持药物脱瘾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治疗 ,并加大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 ,提高全社会的禁毒意识 ,强化青少年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加强戒毒所点建设而促使吸毒青少年改过自新 ,并严格依法追究吸毒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经是举世公认的“无毒害国家” ,但近几年来吸毒、贩毒现象时有发生。在近几年来的禁毒实践中 ,我们分析众多吸毒者的心态 ,不难发现不少人对毒品持有好奇心 ,抱着“试一试”、“尝一尝”的心理而涉足其中 ,往往这一尝一试 ,使无数吸毒者一发不可收拾 ,导致“一日染毒、终生难戒” ,甚至干出“以贩养吸”等犯罪的勾当。因此 ,如何使广大公众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 ,自觉远离毒品、抵制毒品 ,并检举揭发毒品犯罪活动 ,这是遏制毒品犯罪的治本大计。要加大禁毒宣传教育的投资和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介 ,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 ,广泛、…  相似文献   

3.
对设立吸毒罪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全面禁毒是我国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所采取的一贯立场,现有法律已将为吸毒者提供吸毒场所的容留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非法持有毒品的目的之一是非法消费毒品,法律也规定为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将吸毒行为也规定为犯罪,就会失去法律规范内部的协调统一,也有悖于运用刑罚全面禁毒的立法精神。从反毒品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把这类行为规定为犯罪,也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反毒品合作,促进国内的全面禁毒。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关于吸毒问题研究的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十年来 ( 1 994 - 2 0 0 2 )的文献检索 ,我国目前关于吸毒问题的研究 ,大致有“吸毒人群现状、毒品泛滥原因、毒品的危害性、吸毒的心理社会干预”等 ,能够结合我国禁毒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研究 ,起到了积极的提供决策参考和禁毒宣传作用 ;同时也存在重现状原因分析 ,轻心理社会干预研究 ,实证性、理论性研究少 ,研究方法陈旧落后等不足 ,建议毒品问题研究需改进。  相似文献   

5.
女性吸毒者具有低度社会联结特征,其薄弱的社会联结与吸毒行为密切相关。女性初次吸毒的主要原因是朋辈影响和寻求新鲜刺激,影响复吸的关键因素是社会排斥、毒源难绝、生理成瘾,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和冰毒,吸食合成毒品呈上升趋势,主要吸毒场所具有社会控制程度较低的特征。女性吸毒者有较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融入需求。从毒品需求侧开展毒品治理,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不想吸、不能吸、不敢吸、不必吸"的禁毒戒毒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一位女性吸毒者的吸毒经历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研究认为,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加剧女性吸毒的风险,同时也恶化了女性吸毒者的社会处境,性别歧视不仅使女性难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资源,同时让女性吸毒者更难以获得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而且容易面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在禁毒防艾的工作中,多一些社会性别视角,更多关注女性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活史的研究方法,在间接引用霍华德·贝克尔经典的越轨生涯模式的基础上,详细记录一个青年吸毒者的毒品吸食经历,并将其细分为吸毒前期、吸毒初期、吸毒中期与吸毒后期四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差异性的吸毒成瘾因素。由此,将导致青年吸毒成瘾的因素视作一个阶段性、动态化的演变过程,从历史视角探究一个普通青年是在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下转变成为一个稳定且规律的吸毒者。  相似文献   

8.
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禁毒,但是全世界的吸毒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禁毒,重的是打击贩毒者(卖方),但是在毒品市场上如果没有需求者(买方)即吸毒者,也就不存在供应者(卖方)即贩毒者。所以,打击毒品犯罪应当重减少需求。  相似文献   

9.
香港政府的防治毒品政策大体可分为两大主轴。第一主轴是刑事司法,包含立法禁毒、执法及针对毒品相关罪行及吸毒者的判刑。第二主轴是社会政策,包括预防吸毒行为、识别吸毒者及提供戒毒复康服务。就吸食氯胺酮而言,香港青少年群体很大程度出现了帕克所述的"正常化"现象。同时,日常社交圈子中网络状的接触点大幅增加了非滥药群尝试氯胺酮的可能性。这种吸毒"正常化"对香港毒品防治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吸毒不仅严重危害公民身体健康,传染疾病,破坏家庭幸福,影响社会安定,而且直接导致毒品犯罪泛滥并诱发其他刑事犯罪.本文试就吸毒者的主要心理特征作一浅析,以寻求其控制对策.一、吸毒者的主要心理特征1.认识水平低下.据贵州省安顺市戒毒所对140名被收容的吸毒人员文化程度的统计,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初小文化的占8%,小学文化的占27%,文盲占15%,而知识分子和干部吸毒的甚少.这是因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在吸毒之前,往往认识不到吸毒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认识不到吸毒会破坏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威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认识不到吸毒会给家庭带来悲剧,以及诱发其它犯罪.归根结底,是吸毒者的认识水平低下.2.求刺激追求新鲜感的好奇心理.这在青少年吸毒者中表现最为明显.好奇心理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它与青少年年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追求新奇、趣味,什么都想亲身体验一下,感情冲动而不能自制,往往出于好奇而大胆行为.有的青少年听说大烟好抽,有的听说吸毒后能使人飘飘欲仙,醉心舒骨.梦幻中想什么得什么……在好奇心理驱使下,一试身手,但一试便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国毒品又一次死灰复燃,特别是近几年,福建省由过去毒品集散地、转运通道变成了毒品的消费地,使我省许多地方的毒情更加严峻,其中绝大多数吸毒者都是青少年,而且吸毒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本文围绕禁毒这项严峻的工作,对青少年的教育和防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出台,使吸毒成瘾认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使戒毒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这将对禁毒工作的深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中关于吸毒成瘾的定义及认定主体资质和认定条件等规定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建议将吸毒成瘾定义为:“本办法所称吸毒成瘾,是指吸毒人员主动、反复使用毒品而产生的机体依赖,主要表现为不顾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深受毒品危害的国家,一直致力于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通过政府禁毒和民间自发的禁毒形式,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禁毒体制。随着我国吸毒人数的逐年增加,吸毒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整治吸毒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立法层次也越来越高。2008年6月1日生效的《禁毒法》重新调整和布局了我国的戒毒体制和模式。禁毒政策是政府对于毒品问题的一系列调控准则,包括禁毒政策的制定、适用和执行等基本方面。中国禁毒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众多因素影响,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对此,越须有清醒认识,并在禁毒工作逐步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我国注重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活动。同时,我国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对刑法功能的定位不准确,形成了一种对刑法的依赖心理,“严打”色彩比较浓厚。为此,应当坚持现有禁毒方针,树立毒品犯罪只能控制而不能消灭的观念,逐步确立以社会立法为主的禁毒法律体系,要更加注重控制毒品犯罪的实际效果。从目前滇西南运输毒品犯罪的情况看,人货分离运输毒品案件比重迅猛上升,毒品犯罪的手段更加隐秘,延伸破案较以往困难,公安机关涉毒案件破案率也有所降低,为此,必须以强有力的手段规范客车运营和托运秩序,堵塞制度漏洞,及时遏制滇西毒品运输入境势头。  相似文献   

14.
广东贩毒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与港澳地区相毗邻,历史上是中国毒品危害的“重灾区”.近年来,毒品问题较为严重,其贩毒犯罪也是众多致罪因素所构成的.为此,对广东贩毒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试作分析:一是居于毒品流通中转站的特殊地理环境;二是历史余毒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三是贩毒的经济利益驱动心理;四是贩毒者利用吸毒者的心理弱点.从广东毒品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出发,我们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认真分析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做到防患于未然,增强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性,强化对贩毒案件的查缉力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禁毒斗争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收入者吸毒的原因,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笔者用问卷调查100名低收入者吸毒的原因.发现就业情况、朋辈群体、对毒品的无知、吸毒人员的辨别能力及意志力等与是否容易吸毒关系密切.笔者建议针对低收入人群采取特殊的预防教育方式,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吸毒者要充分发挥社会帮教作用,多关注其生活环境,加强心理教育,整合力量,达到预防吸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比我小30岁的刑法学女博士桑红华同志将她所著的《毒品犯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32万字)一书寄赠给我。这是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而成书出版的。我满怀兴趣地读完了这本书,深感此书体系精到,视野开阔,论述深刻,堪称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毒品犯罪的力作。 当今,毒品犯罪以其突出的社会危害性受到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已成为危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采取的禁烟、禁毒和戒毒措施坚决、严厉、持久,吸毒现象及贩毒、制毒等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为时不久即被禁绝,我国一度在国际上被誉为无毒国。但是,近些年来,走私、贩毒分子利用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大搞过境走私毒品活动,国内吸毒现象也死灰复燃,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28日颁布了《关于禁毒的决定》。该决定对毒品犯罪增加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毒品在中国大陆死灰复燃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扼制毒潮,先后成立了专业的禁毒队伍,建立了专门的禁毒机构,颁布了专门的禁毒法律、法规,展开了大规模的禁毒预防教育和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等,治理毒品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经过30多年的禁毒实践,吸毒人数仍然持续增加,毒品犯罪依然不断泛滥。事实证明,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树立“毒品短期内不能禁绝只能有效遏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毒品的特殊危害性和吸毒行为发生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应该把吸毒者视为受害者和病人,那种旨在通过对吸毒者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罚款、拘留或者刑罚惩罚来达到遏制吸毒人数增加、萎缩毒品供给市场的企图和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效的和得不偿失的。当前吸毒政策的调整方向,不是盲目照搬国外毒品合法化的做法,也不宜对大麻等软性毒品开禁,而是继续用美沙酮维持治疗方法替代罚款、拘留、强制隔离戒毒和刑罚,并且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该种治疗意义,扩大维持治疗方法的地域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毒品问题处在蔓延的高峰期。北京市不仅吸毒人数持续增加,而且是毒品过境地区,虽经多年打击处理,其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毒品案件的特殊性和毒品危害的严重性及斗争的长期性,在禁毒工作中应深化禁毒工作的认识,把遏制新的吸毒人员的滋生作为切入点,坚持破大案与打“零包”并重,加大禁毒工作的财力投入,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样才能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外关于禁毒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毒成瘾的归因、吸毒行为的定性、禁毒政策的分析等方面,并且在这些方面,学者们的观点一直分歧较大,争论也颇多。目前国内禁毒理论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内容也日渐丰富,但在以下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与完善:在充分借鉴国外禁毒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其适用性;要突破学科瓶颈,坚持多元视角对禁毒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加强吸毒预防方面的研究;大力开展禁毒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