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史江民 《黄埔》2014,(6):103-105
正受第五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筹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夏实业集团副董事长胡葆琳邀请,9月5日,我与多位黄埔后代一道飞赴香港参加论坛。虽然对论坛并不陌生,但也谈不上熟悉。胡葆琳委员此前曾协助我们采访了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将军、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委员和郑洞国将军之孙郑建邦先生,三位黄埔后代的亲和力让我和同事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
李务起 《黄埔》2014,(2):38-39
正2013年10月9日至13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部分知名黄埔亲属,赴山西寻访考察。黄埔一期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担任寻访考察团团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郑琴担任领队,考察团成员有黄埔一期生陈赓之子陈知建及夫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黄埔四期生罗瑞卿之子罗箭,黄埔一期生周士第之子周勇,黄埔一期生李默庵之女李碧如,黄埔五期生宋时轮之女宋崇实,黄埔军校招考官  相似文献   

3.
林上元 《黄埔》2014,(1):41-41
正自2010年以来,"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两岸黄埔同学和亲属深入交流、密切感情的重要平台。今天,来自两岸的黄埔同学及亲属、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人士紧扣"两岸情·中国梦"这一主题,围绕"孙中山与民族复兴"、"黄埔精神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专  相似文献   

4.
正"我今年98岁了,唯一的期待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两岸的和平统一。我们要传承中山精神,促进和平统一,实现中山先生的遗志。"11月10日,台湾新同盟会原会长许历农在第七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上这样说。当天,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师生及亲友和各界嘉宾180余人,出席了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的论坛。与  相似文献   

5.
蒋术 《黄埔》2011,(2):30-31
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中,最宝贵的是他毕生所表现在理念与实践中的"爱国、革命、和平、奋斗"的精神,其核心为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黄埔精神发源于中山精神广州蒙难脱险后,孙中山痛定思痛,丢掉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幻想,总结出两条经验教训:一是依靠军阀来打倒军阀列强是行不通的;二是要完成革先给们  相似文献   

6.
尤兰田 《黄埔》2011,(6):4-5
(2011年9月5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来自祖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同仁相聚一堂,共同出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黄埔论坛,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很有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央统战部和杜青林部长,对此次黄埔论坛的举办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8,(1)
正九十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推动民主革命时,面对的是民族的危亡、国家的苦难。带着救国救民的责任,黄埔军校在建校、建军和投身革命的过程中,锻造并弘扬了以爱国革命、团结合作、勇于牺牲为主要特征的黄埔精神。按照中山先生的理想,创建黄埔军校,以革命的方式拯救中华是第一步,他毕生孜孜以求的是中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富强,黄埔师生就是要担负起  相似文献   

8.
单补生 《黄埔》2010,(3):34-35
一、十七期黄埔同学录收藏经过我与新中国同年,缘于先祖父为黄埔军校四、五两期教官,先父为黄埔十六期生,叔父为黄埔二十期生之故,情浓黄埔。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闲暇酷爱黄埔军校史料收藏,常奔走于旧货市场或游弋网络苦苦寻觅,十余年间,收藏到数期不同版本的黄埔军校同学录,由此也痴迷于黄埔史料交流和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9.
1924年6月16日,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在广州正式成立,开辟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一大批有志热血青年汇聚到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主革命大旗下,高呼"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为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而团结奋斗、牺牲尽责。在孙中山先生"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训导下,铸造了"爱国革命、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奋斗牺牲"的黄埔精神。回顾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风雨如磐的年代,回望黄埔师生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7,(1)
正黄埔军校作为现代中国著名军校,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在现代中国军事史上留有凝重辉煌的一页。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黄埔军校建校92周年,同时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年,时至今日,我们在学习《孙中山全集》(16卷本,尚明轩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印行)的若干文献语录名句时,仍可感受到孙中山奋斗的难能可贵和他言语的力量所在。重温中山先生教诲,以他博大胸怀之  相似文献   

11.
赵立年 《黄埔》2014,(1):43-43
正2013年10月23日至30日,在素有"江城"、"梅都"之誉的武汉,第4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隆重举行,进一步研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观点、新思维与新做法。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汉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历史情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系出同源黄埔师生来说,武汉更是"魂牵梦萦"的革命摇篮与圣地,历史的恩怨情仇经岁月的洗刷、时代的变迁,已然淡去,如何昂首前景、亲爱精诚、把握机遇、再缔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血脉相连中华情——一个老兵的黄埔情结》展览。透过展览中的一幅幅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九旬黄埔老兵与他的夫人,多来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密切两岸同胞联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8,(2)
正《黄埔师生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为完成孙中山先生遗愿、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广大黄埔师生是这场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驱逐帝国主义、打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9,(1)
正《黄埔师生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为完成孙中山先生遗愿、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广大黄埔师生是这场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驱逐帝国主义、打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6,(6)
正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为完成孙中山先生遗愿、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广大黄埔师生是这场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驱逐帝国主义、打倒  相似文献   

16.
正世人常云"缘分",是说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我家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先父单培新为黄埔16期生,本人为《黄埔》杂志撰稿人,祖孙三代与黄埔息息相关,可谓拥有黄埔血脉的"缘分",缘久而情深。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黄埔军校文物并进行考证,自《黄埔》杂志2010年第2期发表《我珍藏的黄埔四期同学录》,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9,(2)
正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为完成孙中山先生遗愿、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广大黄埔师生是这场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驱逐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势力、争取北伐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北伐战争90周年,本刊特编辑出版增刊《黄埔师生与北伐战争》,系统总结黄埔师生在北伐  相似文献   

18.
1月初,金湖县政协召开六届一次会议。魏津梁先生的老伴有病,自己的右足麻痹,行动不便,需要有人照顾,可魏津梁先生克服了这些困难,不顾年高体弱,坚持参加会议,善始善终听取报告,并积极发言,书写提案。他的《重视中小学生视力保护》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会议结束后,我们走访了这位80岁的黄埔老人,被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工作精神所感动。60年来,他以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黄埔校训勉励自己,并身体力行。退休迄今16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奔波,被人们誉为"退而不休的黄埔老人"。情系教育事业魏津梁1936年春考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1938年10月在汉中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7,(1)
正我来自台湾,在探讨今天的主题时,先介绍一下台湾社会及台湾军人不知道的黄埔历史。黄埔建军:前苏联的大力援助,国民党将这段史实从历史抹去辛亥革命是湖北新军于武昌发动兵变成功,导致许多省份纷纷起义,终而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说,中华民国不是孙中山先生率军东征西讨,经由武力征战而建立的。孙中山先生未拥有统治如此庞大国家所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7,(3)
正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为完成孙中山先生遗愿、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广大黄埔师生是这场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驱逐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势力、争取北伐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北伐战争90周年,本刊特编辑出版增刊《黄埔师生与北伐战争》,系统总结黄埔师生在北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