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间道性     
胡玥 《人民公安》2007,(12):61-61
每年清明,我都得回趟老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故去亲人的容颜,还鲜活其间。祖父离开我已经6年了。这6年,我从乡村走到了城里,从多愁善感变为脚踏实地,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孩子他爸。这  相似文献   

2.
正家风,这个词语在我普通的小家庭里甚少被严肃地提及。家族家风是什么?回望我所仅知的家族四代短暂历史中,诸多记忆琐事浮现眼前。午饭桌上,我第一次郑重地提起家风这个词语,希望从父亲那里知道更多这个家族的故事。父亲一下子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祖父的点点滴滴。祖父高寿,活到90岁,无疾而终。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那么平静,少言寡语,仿佛这就是他一生的诠释。祖父是一位党龄近60年的老共产党员,解放后入党,他们这一代人记录着中国发展的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全国解  相似文献   

3.
那还是年少时放暑假在上海祖父家。我喜欢去跑马场"孵"上海图书馆,每每走过24层高的国际饭店,总有人围在门口张大嘴仰望,一脸惊讶之色,也总有人啧啧有声:真高,真高,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楼。我问祖父,世界上还有比国际饭店更高的楼吗?祖父笑而不答。一天,祖父的一位供职于联合国的朋友去看他,拿出一叠美国的风景照片,祖父翻看时,我凑上去看,那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那象悬崖绝壁神斧天功般拔地而起的联合国大厦,那灿若星河的灯火,看得我心里一阵狂跳,祖父赶紧叫朋友把照片收好,对我说,你别多看,到学校不要乱讲,美帝就是楼多…  相似文献   

4.
鹿鸣     
在我有限的生命历程中,鹿鸣对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这不是鹿鸣婉转动听,而是鹿鸣与我们苗寨有着极不平常的际遇。 多年前,我们苗寨后面的山岗是一片绿茫茫深幽幽的大森林,每天清晨和傍晚,亲切的鹿鸣常从森林中传来,若是遇上好大气,还可以看到鹿群在林边的草地上你追我赶地逗乐、嬉戏。村里的老人说,我们苗家人虽然擅长狩猎,但那时我们苗寨是不把野鹿当作猎取的对象的,寨里人还把野鹿叫做“元吉”,意思是寨里外出做工的人,只要听到马鹿的叫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大吉大利。祖父的祖父也曾说,寨里人还能从野鹿的活动规律中…  相似文献   

5.
雪白的向往     
我没见过我的祖父。但父亲经常向子女们讲起他。父亲告诉我们,祖父是个医生。但祖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并没能静下心来行医。祖父在1925年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后来他以军医身份随北伐军一直打到武汉。可惜他在1932年便去世了。祖父留下遗嘱,要孙辈学医,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父亲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过协和医学院,但是由于后来与祖父失去联系,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辍学,去谋求一个马上能养家糊口的职业;他当然更为迫切地企盼子女们至少有一位能终于成为医生。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不仅我和哥哥、姐姐们长…  相似文献   

6.
《黄埔》2020,(4)
正记忆中的祖父身型瘦弱,为人谦和、举止儒雅。就是这么一位看上去极为普通的老人,却参加过北伐、抗日、解放战争,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了一生。祖父生前很少和我们提及他的戎马生涯和艰难岁月,当离开这个世界时,却只留下一本记录自己心路历程的诗集——《味荼吟草》。今天,我重读祖父的《味荼吟草》,在诗句中寻找祖父的足迹,追忆老人平凡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并作此文表达对祖父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7.
正1924年春,我的祖父郑洞国从湖南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与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主任的周恩来有着师生之谊。周恩来当时年仅26岁,却已经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了,在军校内颇受学员们爱戴。多少年后,祖父还清晰地记得他讲课时英俊潇洒的风度、铿锵有力的声音。第一次东征战役时,周恩来任东征右翼军政治部主任,祖父先后任所属党军教导1团连党代表、教导2团营党代表,相互间有  相似文献   

8.
1949年,我在上海念中学。5月25日,我看到街上来了很多脚蹬布鞋、肩飘五色彩带的战士,从心里欢呼:上海解放了!不久,陈毅市长来看我的祖父冒鹤亭,邀请他赴京开会。祖父以年迈婉  相似文献   

9.
徐城北 《北京观察》2003,(10):54-55
别看我研究的多是老玩意儿(如老京戏、老字号和老北京……),可我从来是不敢称“老”的,尤其是北京这地方,胡子一大把的人还说自己“小着呢”,我又安敢造次?但就是这一二年,少年见过的北京风物,时不时就闯入梦境。其中进入最多的,就是祖父的四合院——打住!听我这一说,您千万别以为我们家是什么望族。我爷爷山东人,年轻时很穷,进北京无非是找口饭吃。在前门火车站当过剪票员,没几年升到了站长,再后来,又升到“北平至山海关”段的段长。正在这好时候,日本鬼子来了,他也就洗手不干了,开始利用在铁路上的“关系”跑买卖,同时在离前门不远的地方,买下了这个四合院。北京规范的四合院,应该是大门朝南的。可我祖父的这个,却是大门朝北。懂行的老前辈一听,保准就撇嘴了;就凭这规格,“没戏”!房子确实“没戏”,因为祖父旁边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偏离了它,革命和建设就要受到挫折;但对我们普通知识分子来说,统一战线是生命线。党的政策正确,我们就信心百倍,深感有用武之地;反之,我们就像被母亲抛弃的孩子,不知该走向何方。我出生于一个世代教书的家庭。祖父黄敦慈先生是数学教授,先后任教于河南大学和新乡师范学院。他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是公认的一位严师。祖父一生艰苦朴素,工资除养家糊口外,还资助困难的学生。直到现在,家乡中学还存有他20多年前寄去的2万元钱,学校用这笔钱的利息为学生订报刊。祖父对子孙要求很严,从不娇惯。我们稍不努…  相似文献   

11.
祖父     
艾童 《中国减灾》2011,(3X):63-63
<正>你离开一年又七天,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可以称为祖父的人了。我骤然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被祖父宠爱着的孩子了。我应该,而且必须长大了。那时我还在小城上高中,一两个月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你总是蹒跚着脚步,穿过村子里那条黄泥路,早早地站在小卖部旁边的岔道口等我。  相似文献   

12.
周培源先生是我的老师。周老家与我家又是几代世交,我们两家的往来,得从周老的父亲文伯公与我祖父童伯章的交往说起。我们两家是同乡,祖籍都是江苏宜兴芳桥,周老家住芳桥后村,我家住桥南河边,近在咫尺。清末,芳桥的读书人不多,文伯公常与祖父在一起交流思想,切磋学问。我祖父有八个子女,他就在家中开设学堂,教育我的父、叔、姑母等,周老也就来我家与父、叔们一起念书。因此,周老常说,“我与你父亲是拖鼻涕朋友”,意即自小就在一起。当时,文伯公与祖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振兴社会、教育先行”。祖父在镇上创办了阳山小…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譬如要回报社会等等。爱读书,读好书我于1940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祖父当年从广东梅县被"卖猪仔"卖到印尼做苦工谋生。父亲从店员起家,后来自己开商店成为东主,建立起小康之家。当时的印尼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  相似文献   

14.
近翻阅潘守正回忆文稿,从一位老民主党派(民革)成员角度,从一个侧面亦可了解、感受到福州在1949年"八·一七"前后那段历史转折时期的一鳞半爪。先祖父当时在旧省府民政厅任职,解放后任陈绍宽副省长秘书及省文史馆第一批馆员。其中提到"八·一七"那天省民政厅的接收情况、陈绍宽"出山"经过。祖父写道: 1946年,仙游人郑杰民受任省民政厅长,此时国民党政权已摇摇欲坠,离任后即由袁国钦接代,其时长江天堑已被突破,解放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1949年临近"八·一七"福州解放前夕,袁先将眷属送往台湾,民政厅内人心惶惶。此时解放大军兵临福州城下,形势急迫,各方尤其是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多次与我接洽(我当时任民政厅主任秘书,此前任福建参议会  相似文献   

15.
贺苒 《台声》2014,(12):86-86
一年两个月前,第二次来到台湾,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生活。当初决定来台湾读书的理由其实很实际,考研落榜了,但选择来台湾对我来说却有很多原因。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户口簿籍贯栏却写着台湾桃园。虽然家中长辈从台湾来到大陆亦是太祖父辈们的往事,我父母这代甚至都所知甚少,但却让我对台湾,  相似文献   

16.
张梅颖同志在2000年底当选民盟中央副主席。她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同时还担任全国妇联执委、全国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张梅颖医务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在一个中午,她用工作间歇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祖父留给我最宝贵的是精神财富张梅颖祖籍四川南充,是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原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的孙女。张澜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和进步,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这些优秀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家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张梅颖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在祖父身边生活的日子,祖父…  相似文献   

17.
<正>祖父许德珩对我关爱教诲31年,耳提面命,令我终生难忘。祖父对我告诫最多的是:好好读书,不可荒废时光。将来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上小学时,遇到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全民搞运动。一天,祖父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毛泽东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活动,看到毛主席问他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0日晚7点多钟,当董秀英老人一踏进南京的家门时,久久地握着专程从300多公里外的宝应县护送她回来的李锦华的手,开心地说:"在宝应,你这个‘儿子’对我十分照顾,让我吃好玩好,这辈子遇到你是我的福气,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去宝应住上几天。"一位是南京市民,一位是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本来天各一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缘何成为相处融洽的"母子俩"呢?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9.
南开与我的祖父——南开的创始人张伯苓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也是同南开的学生、20世纪的伟人周恩来的名字紧密相联的。祖父与周恩来40余年的师生情谊,远远超出普通师生的关系,成为南开校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佳话。1996年是祖父诞辰120周年,抚今追昔,回顾祖父同周恩来的这段交往与友谊,对于南开校友和后生晚辈陶冶情操、增强修养、涵养道德、尊师重教、热爱祖国,都是大有神益的。一、学生不足千人之前,祖父能叫出每人的名字。周恩来深得祖父赏识,经常留他在家中吃贴饼子、熬小鱼。  相似文献   

20.
在本篇论文的开头,我必须作些一般性的声明。这是一位前研究非洲的专家所从事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专家还谈不上是一位研究中国的专家。在域外人眼里,它有这么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一位外国人对中国和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其二,从研究的背景来看,其研究的地区不同。它也是自我教育方法的一部分,代表我对中国主体描述的一个阶段。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大体上能通读这一作品并能与在本书中所描绘的学者们进行沟通和对话,所以,当我表达他们对我的帮助这一观点上,我必须强调的是,他们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知不必承担任何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