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陆克文“中等强国外交”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大利亚陆克文新政府力图通过"首创精神"来实现"富有创造力中等强国外交"。为此,澳采取了一系列"以先动谋主动"的外交行动。本文认为,美澳同盟关系限制了澳大利亚外交的独立性,澳外交政策中"通过同盟政治保障安全"和"通过地区参与获取影响"两大变量竞争的内在矛盾、亚太权力竞争的现实、再加上澳实力有限,使得陆克文"中等强国外交"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2.
刘鹏 《东南亚》2009,(2):17-21
在东南亚地区,随着束埔寨问题的解决,东帝汶问题就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安全问题之一。东帝汶问题自1974年印尼入侵东帝汶以来一直是地区热点之一。在东帝汶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外部大国特别是澳大利亚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帝汶独立过程中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演变来探究澳大利亚作为中等强国的外交逻辑。  相似文献   

3.
越南战争时期,澳大利亚不仅支持美国的战争政策,而且派军队参与美军侵略越南.同时,澳对华政策愈趋强硬,仇华、反华达到顽固不化之程度.当时,我国政府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外交政策予以猛烈抨击,痛斥澳为美帝的"走狗"和"仆从".澳大利亚之所以固执反华,是由其国防与外交战略决定的,是其内政、外交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大国主宰的国际社会里,中等国家的作用始终有限。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 着G20 机制跃升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台,该机制中的中等强国借机参与到全球决策进程中,崛起 为全球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后危机时代,中等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提升,但在我国目前的外交 布局中没有中等强国的定位,因此我国外交布局需要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5.
任何联盟内部都存在联盟困境(即"被抛弃"与"被牵连")。在"美主澳从"的澳美同盟中,澳大利亚也面临着联盟困境:如果强调战略自主性则担心"被抛弃";如果强化澳美同盟则担心"被牵连"。在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战略收缩和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认为有限升级澳美同盟——对美国欲"距"还迎——是其缓解联盟困境的理性选择。首先,有限升级澳美同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被抛弃"的风险,而且有望提升地区影响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澳在中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其次,由于中美两国仍将长期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澳大利亚"被牵连"至中美军事冲突中的可能性很小,而当下澳美同盟的有限强化对成熟稳定的中澳关系冲击总体有限。澳大利亚为了缓解联盟困境、提升外交地位,有限升级澳美同盟,不仅使澳大利亚收益颇丰、成本可控,收益大于成本,而且中澳关系保持有限紧张是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新国防政策,对未来亚太局势做出了新的评估.新国防政策最引人注目的是清晰地提出"中国威胁论"和"国防独立论".澳首次毫无遮掩地指出,中国崛起给亚太地区带来危机,是澳潜在的威胁;澳同时首次提出,尽管美国依然是盟国,但澳必须考虑"国防自强".澳国防政策这种新基调的出现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其中新经济危机的爆发、新兴国家的崛起、对美国地位的质疑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外交战略重心的转移是最主要的动因.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澳新版国防政策要打破传统模式进而实现其战略目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亚太地区大国博弈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的战略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随着重心的转移,澳大利亚在外交方面作了相应调整。它同美国拉开了距离,接近亚太国家;对南太平洋地区,来取较现实的态度;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调整对苏政策等。但澳在战略重心转移中,也存在着一些政治、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等强国崛起及其对中国外交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国主宰的国际社会里,中等国家的作用始终有限。进入21世纪,中等强国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提升,成为决定国际体系走势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开始成为全球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中国目前的外交布局中没有中等强国的定位,对此需要加以调整,以适应中等强国崛起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9.
在大国主宰的国际社会里,中等国家的作用始终有限。进入21世纪,中等强国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提升,成为决定国际体系走势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开始成为全球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中国目前的外交布局中没有中等强国的定位,对此需要加以调整,以适应中等强国崛起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推行平衡外交策略,欲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重构澳美同盟,提升自身政治话语权;二是化解双重忧虑,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三是发挥战略主动性,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达尔文港的租借问题集中反映了澳大利亚的策略意图。澳大利亚的国家实力、地缘优势和国际环境等因素,为其推行平衡外交策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中美两大国的关系走向和亚太地区的格局演变也直接影响其平衡外交的效果。此外,澳大利亚还要面对国内舆论压力。在中国周边国家中,澳大利亚的地位和影响既典型又特殊,洞察其外交策略和利益取向,对中国走出周边困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智库数量的急剧增多及其显性影响力在全球范围迅速提升,国内外学界对智库及其在国际关系和公共外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公共外交的视角来探讨美国智库的功能和角色,指出其在美公共外交中发挥着开展"二轨"外交、提供政策建议与智力支持以及构建政策理念与价值观传播网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自2010年以来,随着南海问题在亚太地区的升温,澳大利亚对南海局势开始予以密切关注。其南海政策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岛礁建设、航行自由以及南海仲裁案等方面。在具体实施中,澳大利亚南海政策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强化与争端国的合作,避免单独介入;防范中国"控制"南海的意图明显;中、澳、美三边关系的非对称性,造成澳南海政策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当前,在经济与安全利益方面,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对中、美两国"双重依赖"的局面。随着中美南海博弈的深入发展,澳大利亚在南海争端中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其南海政策的战略抉择也变得愈发艰难。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接纳与单一寓意时期、广泛使用与两种寓意并存时期、反复调试与拒斥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地缘政治"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语和主流的战略性概念,而自2015年以后,"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开始被强烈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首先是因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歧义过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因为"地缘政治"不符合外交话语上升为外交话语权的条件;再次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和行为感到疑惧,在外交话语中拒斥"地缘政治"能够增信释疑;最后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效用被各种新因素、新条件所削弱,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还能否适应当代与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但是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当代并未失效,只是其维度变得更广、内涵更加复杂,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对大国的决策层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中国在外交话语体系中拒斥"地缘政治"而高举"全球治理"大旗的同时,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大国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特别关切,另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本国即将形成的海权强国的地缘政治身份,积极引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海争端日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澳大利亚作为南海地区的域外方,却积极追随美国介入南海争端,在南海问题上反应强烈。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从"观望"到"公开介入"的重大调整。一方面,对因中国崛起带来的亚太地区结构和秩序不确定性的担忧,及由此对在南海地区的国家利益所受"威胁感知"程度上升是澳大利亚南海政策调整的内部动因;另一方面,美澳特殊关系作为外部变量也对澳大利亚公开介入南海争端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受此影响,未来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追随美国制衡中国的政策趋向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但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澳大利亚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加深,其南海介入政策将"常态化",而外交立场表态将"模糊化"。  相似文献   

15.
中英关系近来的发展突破了西方各国传统对华政策的困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英国对西方传统的对华经济外交和价值观外交"阴阳两张皮"的超越,不但在经济上加强对华合作,而且在政治上大胆与中国靠近。英国对华政策突破性变化既有其对中国的经济需要,更体现了深刻的战略格局和外交思维变化。英国在对亚太和新兴国家外交战略大转型背景下,反思了对华意识形态大棒政策的有效性,重新调和了对华外交的经济诉求和价值观诉求,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的新战略逻辑。英国的对华政策可能对其他西方国家产生影响,甚至起到某种风向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倍价值观外交是安倍晋三内阁在当前国际体系中以西方普世价值观为政策工具来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并实现日本在海洋领域战略扩张的外交战略与实践。第一次安倍内阁通过价值观外交在亚太地区创设日美澳印、美日澳、日澳以及日印等四个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对中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包围并实现日本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海洋战略扩张。第二次安倍内阁重启针对中国的价值观外交,在推进日、美、澳、印四国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给中国维护南海主权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设置障碍。安倍在亚太地区构建针对中国的海洋军事同盟,从太平洋与印度洋两个战略向度上实现对中国的海上战略包围与遏制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致力于打造公私部门间"共同领导""共同责任""自我约束"和"自主治理"的网络安全治理新模式,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保证国家网络安全、实现数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前,澳大利亚的网络安全战略正处于转型期,特恩布尔政府在继承既有战略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的网络安全战略进行了适时调整,包括增加对"印太地区"的网络安全投入、保持澳美网络安全战略的联动性、提高网络进攻能力以适应互联网军事化需要等。目前,网络空间无政府状态下中美权力的竞争态势正在加剧,澳大利亚的网络安全战略会带有一定的干预主义性质,并向"前沿防御"方向发展。受此影响,澳大利亚的对华网络安全政策可能会面临冲击。但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网络安全合作仍在向前发展。虽然中澳网络安全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澳大利亚对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持欢迎态度,愿意与中国就制定网络行为规范、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与韩国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中等强国",也是中国周边的重要邻国。两国自2010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政治、经济、安全及文化合作发展较快。这一新变化必将对亚太地区秩序和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美国优先"政策,固执坚持孤立主义理念,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不仅对盟友痛下狠手,而且把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竞争对手",全方位扩大中美矛盾与摩擦,中美竞争格局凸显。中美是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半岛发展方向与命运起到重要作用。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使韩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韩国难以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也难以放弃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愿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文在寅政府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其良好成果增强了韩国作为中等强国发挥其外交自主性与灵活性,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信心。在中美竞争格局下,韩国只有对东亚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对中美竞争结果做出合理预期,结合自身实力发展,才可能摆脱选择困境,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公共外交品牌活动.就发展动因而言,澳大利亚发展公共外交是其中等强国地位尤其是顺应地区战略格局演变的内在要求,是其树立积极正面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以及增进国内社会对世界了解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全球公共外交间激的结果.在发展局限上,澳公共外交的全员参与意识不足,其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战略规划力和执行力都有待提高,传播体系和品牌活动还有许多缺陷和亟待解决的挑战,当然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其国家外交战略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