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守慎 《黄埔》2011,(6):47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激起了全国人民无比愤慨,有志青年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杀敌救国的抗日战场。当时我正在衡阳市道南中学读书。适值当时设于桂林奇峰镇李家村的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正在衡阳市招收有志青年学生,遇此机会,感到非常兴奋。我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投笔从戎,于1939年秋考入了黄埔第十七期,被编入第十七总队第三大队第十中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6,(5)
正用兵如神露锋芒1930年冬,国民政府中央军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师长是徐庭瑶。该师第11旅(后改为独立旅)旅长是关麟征(黄埔1期),第11旅第21团(后改为第1团)团长是张耀明(黄埔1期)。覃异之(黄埔2期)任第21团第2营少校营长。1931年7月19日,原西北军冯玉祥部将石友三通电反对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郭相彦 《黄埔》2009,(3):15-17
黄埔第五期生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生于重庆市铜梁县永嘉乡达昌池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之家。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四期。“九·一八”事变后忿然退学回国。1932年3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第十期。1935年以全校成绩第一名毕业,进入陆大研究院深造,并担任陆大战史教官。1937年5月正式调离陆军大学,到常德国民党十八军十四师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4.
正世人常云"缘分",是说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我家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先父单培新为黄埔16期生,本人为《黄埔》杂志撰稿人,祖孙三代与黄埔息息相关,可谓拥有黄埔血脉的"缘分",缘久而情深。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黄埔军校文物并进行考证,自《黄埔》杂志2010年第2期发表《我珍藏的黄埔四期同学录》,  相似文献   

5.
9月13日上午,中共重庆市委常务副书记金烈、重庆市警备区政委戴家福和重庆市委统战部长张忠惠一行十余人,来到重庆市北碚区看望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郭汝瑰将军。 郭老生于1907年,祖籍四川铜梁。1926年投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1930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他愤然退学归国。抗战时  相似文献   

6.
黄埔风云     
吴昌华 《黄埔》2006,(1):33-36
本刊2005年第6期介绍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十二期的吴昌华,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历时半年撰写了章回体文学巨作《黄埔风云》的情况。全书80回,近90万字,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76年,涉及黄埔师生108人,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极富传奇色彩。吴老在百忙中修订了书稿,授权本刊连续刊登,让您在阅读中体味中国现代史上那波澜壮阔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泉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陈超云今年已是90岁高龄,他于200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健康老人和第六届福建省健康老人。陈老的健康,源于他开朗的性格,对人对事豁达大度。陈老毕业于黄埔军校十九期炮兵科,解放初期至1965年曾任泉州市中、小学教员、校长等职,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离开了教学岗位,经历了许许多多坎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老也和广大黄埔同学一样,在政治上得到平反,特别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成立,更是让黄埔同学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广大黄埔同学的关爱,陈老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同学会的工作中,学习党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8.
正第三期《黄埔》杂志刊登过"长安黄埔有缘人——记白金刚和《黄埔七分校同学名录》"一文,可喜可贺的是,这本由王建军和白金刚编著的《黄埔七分校记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师生名录》,已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七分校的简史、组织机构、主要教官姓名、大事记、校区驻地分布图、赴浙招生经过、军官总队受训情况等,比较全面客观地为读者再现  相似文献   

9.
《黄埔》2022,(1)
1926年8月19日,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时,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员恽代英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本期同学录序》,第一次提出黄埔精神。此后,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感召激励了一批批、一代代黄埔人舍生取义投入东征北伐,慷慨赴死抵抗日寇入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0.
看到《黄埔》杂志第6期,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现在是总第99期,新年第1期正好是创刊100期,应该好好庆祝庆祝……不容易呀,已经18个年头了!《黄埔》杂志创办,我是见证人之一。我也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想当年,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大力支持,同学会理事会议一致通过,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黄埔杂志社,于是《黄埔》杂志面世。黄埔同学在经过几十年之后,又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刊物。我清楚记得,很多同学拿到这本杂志都如获至宝。杂志社的同志也几次跟我讲,黄埔同学经常来信,说杂志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食粮”“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1.
远声  廖加强 《黄埔》2006,(2):64-64
《黄埔》杂志编辑:新的一年刚开始,读到2006年《黄埔》第1期,使人十分高兴与喜悦。在编辑部全体同志辛勤劳动努力下,有着海内外黄埔同学、亲友和广大读者的支持,杂志页数增多,内容更加丰富,绚丽多姿,封面和版式设计更显大方。编辑部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实现,争取提供更多稿件,让编辑部选用,实现共同的理想,使《黄埔》杂志成为一朵精神文明之花。新春伊始,对编辑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浓浓的敬意。深深地热爱我们的《黄埔》。麦成坤(十八期同学)河南省88岁的十四期同学郭宗昌1月19日给本刊寄来贺年片,他在贺年片上写道:我收到了2006年第1期《黄埔…  相似文献   

12.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13.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3)
延安的黄埔生1939年11月,黄埔校友郭化若(左一)、王诤(右一、黄埔六期)与滕代远(左二)、曹祥仁在延安合影。(本刊资料)抗日宣誓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时任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的黄埔一期学生宋希濂(前立者)率全旅官兵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赴沪参战的强烈要求,图为全体官兵宣誓抗日的情景。(本刊资料)毕业时分黄埔十七期同学李正福(前排左二)与第十九总队第三大队第十一队步科的湖北谷城籍同学们在1941年11月毕业时合影留念。(李安录供稿)捐款购飞机齐心打鬼子1933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师生为支援抗战捐款8万元购买了…  相似文献   

14.
侯松平 《黄埔》2013,(3):9-10
由于我的父亲侯炳垚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我——便与黄埔有了"血缘",一辈子与黄埔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精神是什么?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她的核心——爱国。因为爱国,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抗击日寇,正在洛阳读高中的父亲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父亲毕业后跟随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我看黄埔精神,真了不起!为了国家,她可  相似文献   

15.
2月2日,春光和暖的下午,邮递员送来了2007年第一期的《黄埔》杂志。首映眼帘的是封面图片——长城。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看着长城图片,“……把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永远震撼心灵的旋律竟脱口而出,让我身边的人不知所以然。杂志中介绍在长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中不少指挥官出自黄埔,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大巴山中的开县,也出了一位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殉国的烈士,他就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学生王润波。1933年1月,时任二十五师一四九团团长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6)
正造就革命军队的未来军官孙中山亲自创办的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为了反帝反封建军阀、北伐统一中国而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8年3月,在不到4年时间内,由第1期至第4期毕业的学生就有4981人。他们来自全国26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  相似文献   

17.
吴纯青 《黄埔》2007,(2):64-64
2月2日,春光和暖的下午,邮递员送来了2007年第一期的《黄埔》杂志。首映眼帘的是封面图片——长城。今年是“七七”事变70周年,看着长城图片,“……把我们的热血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永远震撼心灵的旋律竟脱口而出,让我身边的人不知所以然。杂志中介绍在长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队中不少指挥官出自黄埔,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大巴山中的开县,也出了一位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英勇殉国的烈士,他就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学生王润波。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19.
开国少将朱家璧曾经担任过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广大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属对这位毕业于黄埔第8期的革命前辈有太多的追思和怀念。1910年11月,朱家璧出生在云南省龙陵县象达乡。他早年参加滇军,1930年考入黄埔军校第8期。1938年2月,朱家璧毅然离开滇军,经八路军高级参议周素园介绍,不畏艰险,辗转到达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9月,陈云指派他回云南开展工作,到重庆时,周恩来就他回到滇军中开展工作作了具体指示。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7,(4)
正我敬仰的黄埔前辈同时也是黄埔作家、诗人孙宝礼老先生离开我已经6年多了,无论在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还是原宣武区作家圈子里,他都是一位特别受尊敬的老人。孙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尊敬,不仅因为他的文笔很好,还因为他不顾高龄,积极参加原宣武作家协会的各项活动。孙宝礼先生1942年11月毕业于黄埔军校七分校第17期13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