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燕 《黄埔》2013,(3):55-55
彭汝容,1911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江西萍乡市芦溪镇江霞村。1926年3月,读初中的他与26岁的大哥彭汝良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被编入入伍生一团二营第二中队。不久,为巩固革命策源地,新生组成入伍生团分驻广东几个重要城镇据点(深圳、石龙、东莞、虎门等地)就  相似文献   

2.
《黄埔》2020,(3):13-14
采访完陈德兴已近下午6点,我们又驱车赶到130公里外的平江县城,准备采访另一位南京保卫战老兵李昌邲。车子到平江已经是晚上7时40分了,我们简单吃了点东西,找到住处,考虑到晚上老人家需要休息,决定第二天再去采访。第二天一早,我们穿过几条老街来到李昌邲家,见到了身体康健、神采奕奕99岁的李老。  相似文献   

3.
2022年1月1日,是荔浦市龙怀乡庆云村油榨屯黄埔老兵毛洪群百岁生日。由于年事已高,他已经无法准确流畅地诉说他的经历,笔者只能试着记录其中的某些片段,以展示他"善良而顽强的"一生。从戎报国1922年1月1日,毛洪群出生在广西荔浦县(现在是县级市)偏僻的龙怀乡庆云村油榨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年少的毛洪群喜欢读书,由于父亲是一个有点文化和远见的农民,便让他读到了初小毕业。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8,(5)
正2018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我们匆匆坐上快客到海宁去探访一位百岁抗战老兵张一鸣。刚下车,就见到张老的儿子张建迎了上来,上了他的车,直奔老人居住的康华医院。张建告诉我,父亲身体不错,多年来被评为"健康老人"。而今,老人生活安定幸福,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晚年过得舒心。张一鸣夫妇住在附近养老医院的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9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市岭北镇探访了抗战老兵应邦铭,以下就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我1919年7月23日生于岭北镇富家坞。在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的人,莫过于小叔(父亲弟弟)应为坊。小时最疼爱我的就是小叔,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从东  相似文献   

6.
黄菊春 《黄埔》2013,(4):47-47
肖国光,1913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洞口镇平栋村。他小时聪颖好学,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但是父亲肖荣涌还是竭尽全力送他读了武冈云山中学。1933年他初中毕业回家办私塾,两年后到邵阳市保安团任文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肖国光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遂于1939年投考黄埔军校,被编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十七期七总队。1940年春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直属第五军(军长邱清泉)辎重兵团(团长张毓英),任二营八连少尉排长。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18日,我们到浙江永康访问了一位抗战老兵徐逸容(现名徐新容),以下就是徐逸容讲述的一生的经历。在黄埔军校读书我1918年11月生于永康城塘,爷爷是个铁匠(永康自古以盛产“小五金”著称),父亲靠种田为生,家里有十几亩土地。小时在村里读过私塾,后进入梅城小学读书,小学毕业,考取永康中学。七七事变爆发后,同学们义愤填膺,纷纷报名参军。1937年,中学毕业时,我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父亲詹显哲,字天籁,广东省潮安县城关镇(今潮州市湘桥区)小卞厝巷人,生于1899年11月22日(己亥年十月二十日)。父亲少时就读于潮安县城关镇城北小学。1912年,他考进广州暨南中学。1916年,他考进上海复旦大学。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赴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7,(4)
正2013年9月21日,看到"抗战活化石"113岁的远征军抗战老兵付心德去世的消息,我感到了一丝惊讶:老兵一辈子受尽了苦难,很长一段时间缺乏营养、缺乏保健,却能够如此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享长寿,这难道仅仅是基因的缘故吗?打这以后,我就越发关心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在这期间,虽然老兵们不断地凋零、归队,但从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老兵都是长寿的。尽管他们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6,(3)
正周宇宽,原名周克仁,1915年8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今温江区)永兴乡周家林,家中兄弟五人,他是最小的一个,自幼备受父母、兄长疼爱。温江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历史悠久,自建制以来一直是四川西部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金温江"的美誉,周家在当地是书香世家,家道殷实,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周宇宽先跟着父亲学习,后来又请私塾先生在家设馆教授,再进小学读书,毕业后先后考入  相似文献   

11.
正求学期间立志抗日1924年,我出生于山东长清县(现济南长清区)孝里镇。童年时期,我和叔兄朱诚喜跟随父亲朱保存读书,初级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清县第七区崮头第八高级小学读书。高级小学校长孟琴轩是朱诚喜的亲舅舅,在校学习期间,我们经常到他办公室去请教。交谈中,校长经常提起"九一八"事变和济南"五三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25日上午,在杭州文一西路的湖畔花园,我们访问了抗战老兵林士瀛先生。林老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我191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杭州,祖藉在福建永定。父亲林烈扬(在日本时叫林金光)是老家福建永定县高陂乡西坡村唯一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13.
百岁人生     
千年纪元,百岁人生,积淀着历史,书写着沧桑。为了做跨入2000年第一期“百姓人家”,我们来到了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之乡,居世界5个长寿地区之首。在人民日报广西记者站同志的协助下,我们带着翻译驱车近6个小时,一路颠簸着来到深山之中的甲篆乡平安村平寒屯。远远望去,十几处农舍环抱在青山绿水间,煞是宁静优美。巧的是,刚进村口,就遇见了103岁的黄乜乱老人背着她的第五代孙子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14.
正5月的桂林,初夏的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在桂林市空明东路的军休大院里,于超老人身穿着挂满军功章的旧式军装,眼神坚毅地端坐在沙发上。"你们是来听我讲打仗的故事的?"得知我们的来意,老人和蔼的面庞立刻露出了笑容。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16岁入伍,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百余次大小战斗中出生入死,获得过三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5.
新兵老兵     
新兵习惯了自由,不习惯纪律的约束,老兵习惯了纪律的严谨而不习惯懒散的自由。新兵走进荣誉苑时会啧啧地称赞,很羡慕;老兵却只默默地观看,很虔诚。新兵受表扬时扬着头,得意地笑在脸上,老兵被夸奖时低着头,谦虚地笑在心上。新兵有事没事爱发牢骚,老兵有意见总会和队长讨论。新兵时常把想家挂在口上,老兵却把思乡埋在心里。新兵豪情万丈:“我们要创造这里的一切”,老兵欣慰自豪:“这里的一切由我们创造。”新兵干了几个月,就觉得自己成熟了,老兵干了几年,还觉得自己不够沉稳。新兵说当保安很简单,一学就会,老兵说当保安是一门艺术,想精通,很难…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河南省商水县委在2004年度干部调整中,委派统战部一名副部长到该县城关镇任镇长,改变了15年来统战部机关干部未交流使用的状况。(侯四听)  相似文献   

17.
正【人物简介】罗保元原名黄元龙,1933年9月(退伍证等误写为1930年或1931年)出生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石鼓村高元屯,1951年1月应征入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步兵连,曾参加过大瑶山剿匪、荔浦县"三反""五反"运动。1953年元月,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兵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任班长,历经生死磨难,荣立三等功一次。1951年1月,17岁的金秀男孩罗保元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20,(3):15-17
2014年11月,我们在采访中获悉一位叫周广田的曾经是教导总队军士营的代理排长,他在南京保卫战时守卫光华门。19日下午,我们从湖南平江坐大巴到长沙,再转车赶到常德。到常德已经是晚上9点,而周广田居然精神抖擞地等候我们多时了。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5日,笔者冒着纷纷细雨,到杭州市淳安县探访百岁抗战老兵徐式昌。以下就是徐式昌老人一生的故事。我1919年12月13日生于淳安(原遂安县)浪川乡大塘村神门坑。外地人大抵不知,淳安旧称青溪,属睦州府管辖,背靠钱塘江源头的徽州府。虽说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但民风淳朴、强悍,乡民豪爽、极富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为当地风尚。想当年,方腊义军、陈硕真造反均出自青溪一带。上世纪30年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8,(5)
正2016年5月起,因为工作需要,我在担任江西省委统战部港澳台海外联络处处长的同时,兼任了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一职。听说我从事服务黄埔老人的工作后,江西省旅港同乡会林富强会长在一次交谈中向我提起,同乡会里有一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名叫万麓斌,是黄埔军校17期学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上高会战、衡阳保卫战,还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解放战争期间辗转赴台,后来又受委派到香港工作直至退休。听了这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