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2.
《黄埔》2022,(1)
1926年8月19日,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时,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员恽代英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本期同学录序》,第一次提出黄埔精神。此后,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感召激励了一批批、一代代黄埔人舍生取义投入东征北伐,慷慨赴死抵抗日寇入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3.
《黄埔》2008,(3)
我在《黄埔》杂志的熏陶下,裨益良多。我于早年投身抗日,毕业于黄埔系统的陆大参谋一期,曾任职于国民革命军七十四军,历经过赣北、皖南、浙江、鄂西等地的战役,在前线目睹黄埔军校勇士奋不顾身、不惧牺牲的壮烈情景,永远铭记在心中。《黄埔》的很多文  相似文献   

4.
我和我周围的黄埔同学都爱说“《黄埔》杂志是我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这句话,这是肺腑之言。我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她创刊那天起,90多期了,我一期也没有拉过。《黄埔》杂志确实成了我的精神寄托。从杂志中,我看到我失散几十年的同学,与他们重新建立了联系;还看到大批同学当年学习战斗的勃勃英姿;也看到他们今日虽然霜染鬓发仍奋斗不止的身影。作为一名黄埔同学,我真为他们也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黄埔同学的天职就是实践先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如今,我们二十几期以前的同学大多步入耄耋之年,但身…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9,(1)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  相似文献   

7.
夏世铎 《黄埔》2008,(3):20-21
说起来,我与《黄埔》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早在《黄埔》杂志创刊前,黄埔军校同学会即于1986年出版了《纪念北伐战争六十周年特刊》、《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专辑》,并于1987年出版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专辑》。这三期《专辑》我都激情满怀地仔细阅读了。刊中有中央领导同志和黄埔前辈热情洋溢的讲话,还有充满爱国革命精神的、动人心弦的文章,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解思忠 《黄埔》2013,(3):8-8
自从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安体诚1926年在《黄埔日刊》上首次提出"黄埔精神"后,近一个世纪以来,国人一直在关注黄埔精神,解读黄埔精神,呼唤黄埔精神。黄埔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对它进行提炼概括无疑有助于准确理解与牢固记忆;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提炼概括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与陆官校友会等百余位退役将领暨其眷属,应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之邀,于2008年4月6日至13日参访大陆一周。其中最隆重的活动,就是4月8日(戊子年3月3日)从郑州到新郑参加黄帝故里戊子年拜祖大典。  相似文献   

10.
台湾黄埔第三代翁同学,在南京苦读三年,2004年考上北京大学医学系。其家人以她为荣,所有知道她考上北大的两岸同胞,都为她祝贺。我这个黄埔义工,比别人的感受更深一层,因为她能来南京上高中,又能考上北大,跟我有一点点关系。翁同学的外公王先生、外婆范女士是我们夫妻的老朋友,范姐跟我都是台湾退伍军人协会妇女会、木兰爱心会的理事。王先生是台北市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校友,而我家老伴庞雄是校友会理事长,我们经常一起参加许多活动。台北市校友会人数比其他县、市都多且最特别,仅将军校友就有五百多位。一万多军官校友虽然都退役了,但他们…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8,(3)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征文要求:文章字数5000字以内。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世人常云"缘分",是说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我家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先父单培新为黄埔16期生,本人为《黄埔》杂志撰稿人,祖孙三代与黄埔息息相关,可谓拥有黄埔血脉的"缘分",缘久而情深。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黄埔军校文物并进行考证,自《黄埔》杂志2010年第2期发表《我珍藏的黄埔四期同学录》,  相似文献   

13.
萧克 《黄埔》2009,(1):26-27
2008年10月24日,黄埔四期同学、102岁的共和国开国将军萧克逝世。为了悼念这位功勋卓越、德高望众的黄埔将星,我刊特以“回忆我与黄埔的历史情缘”为题发表萧克将军于2004年为黄埔军校同学会鳊撰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所撰写的序言,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09,(5):15-15
2009年7月4日,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接待了以台湾海军前副总司令韦宗定中将为理事长的台湾高雄市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参访团。参访团一行13人,由台湾南部地区海军、空军退役将军及黄埔二代、校友会工作人员组成。韦宗定理事长表示台湾黄埔同学十分关心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此次赴辽宁参观考察,希望加强双方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岸经贸文化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细读2012年第2期《黄埔》杂志中《桂平:铭记的一段黄埔情》一文后,不禁回想起当年在黄埔军校的生活,故而记之。1937年,抗战爆发。就读于佛山南海中学的我希望能上战场、卫家园。可是当我将此事告知家中大哥时,全家人都担心会有危险而持反对意见。大哥曾多次劝阻,望我能继续学业。我只好口头保证会继续学业,暗中却瞒着家人报考了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8,(2)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征文要求:文章字数5000字以内。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请附上作者简介与照片1—2张,以及电话、地址、邮编等联系方式。如有条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9,(2)
正去年年底,本刊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台北的信,上书:感谢这几年来《黄埔》杂志社寄给我《黄埔》杂志,谢谢大家珍惜一段缘。几年来我读这本杂志,记下一些笔记整理成书,名《我读北京〈黄埔〉杂志的笔记》,在台湾出版,大约11月可寄来30本,给大家、校友分享,请查收。祝平安健康陆官44期退伍老兵陈福成2018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8.
单秉鹏 《黄埔》2008,(3):30-31
《黄埔》杂志是黄埔老兵们的政治指南,行动纲领,精神食粮,抒情园地。《黄埔》杂志已经创刊20周年了,而我也由70古稀之年幸生到90耄耋之年。这20年,正是在她的辅导之下,才能使我得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18日,浙江宁波十七期黄埔同学周玉英在给本刊发行部的信中说:“6月中旬,我收到五册订阅的校庆80周年专刊《黄埔情缘》,非常感激,当即给台湾同期同学潘光远和秦文海寄去两册。他们收到后,给我打来电话,说:‘见到这本书,深感两岸情深,真地激动得热泪倾脸。这确实是本难得的反映黄埔历史的宝书,值得存念’……”情缘《黄埔情缘》@海燕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90年代,我在朋友家中看到几本《黄埔》杂志,随手翻了一下,很快就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黄埔》杂志里的文章大多是亲历抗战的老兵们写的,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以后,我经常看《黄埔》杂志,看完后推荐给同事、同学。他们都认为这本杂志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黄埔》杂志让我了解到,黄埔军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