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五都"选举,是台湾今年最重要的选举活动。"五都"新市长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以大城市治理为中心的台湾各地区的走向,同时对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选举前后,不仅上千万台湾民众"被迫"牵肠挂肚,岛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方人士也是颇为关切。如今,选举已经尘埃落定。抛开纷繁沉重的未来预测和意义分析,以轻松的心态回顾这场选战中政治人物的种种表现,感觉其实不过是一场舞台剧——亲情桥段、悬疑故事、口水剧情、惊险场面天天上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相似文献   

2.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10,(12):18-19
<正>11月27日,台湾首次"五都"选举结束,民进党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民进党采取了与传统不同的选举策略,正如《中国时报》社论指出的:"蔡英文此次打的是一场非常不民进党的选举,不挑拨族群、尽量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连任,民进党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海外华侨华人关注着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变化和台湾将何去何从,更加感到台湾问题的复杂和岛内政治舆论环境的诡异。这场选举,民进党蔡英文为争取连任,用尽一切卑劣手段,主导一场不公不正的肮脏选举。这也是20多年来,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以及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4.
选举是台湾政治舞台上长期不变的主题,一场选举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选举的开始。五都市长选举落幕以后,台湾社会随即转入了下一场的大型选举,其中包括"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尤其是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系到台湾地区的政权更替,更是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和主要政治人物角逐的主战场。不仅国民党和民进党内围绕着提名问题展开了明争暗斗,而且其他一些政治势力也跃跃欲试,企图在2012蓝绿大战的政治舞台中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3)
<正>新媒体(New Media)在台湾政治场域起大规模的作用,可以追溯到2012年"反媒体垄断运动",其后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而起的"白衫军运动"发挥关键的动员作用。新媒体对于台湾青年所发挥的政治动员效果,最为明显的是2014年3月18日"太阳花学运"及当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此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由于这几场运动与选举结果都涉及两岸关系发展,因此新媒体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8,(23)
正纷纷扰扰的台湾"九合一"选举11月24日落下帷幕。4年前惨败的国民党由选前执政的"一都"5县扩展到"三都"12县,而民进党只赢下6个县市,7个县市都由绿变蓝,可谓出乎意料的大胜。这次选举最大的亮点在于高雄市,这里本是民进党的"传统票仓",民进党已经执政高雄20年。但是这一次,在一个"光头强"韩国瑜的带领下,在高雄刮起了"韩流风",最终完美逆势,成功拿下高雄。选举就是一场大戏,就是一次"演员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底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对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尤其是国、民两党力量消长与变化,甚至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九合一"选举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蓝绿县市长版图与得票率、县市议员席次与得票率的变化。台湾县市长选举可能出现两种重要结果一是民进党可能受挫,出现"由盛转衰"态势。民进党执政政绩不佳及蛮横推行"一例一休""年金改革"  相似文献   

8.
2020年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挟全岛资源加上外部力量介入(美国通过对台出售武器、通过所谓"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为蔡英文提供"国际舞台"等拉抬民进党选情),在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两项选举中大胜,再度"完全执政"。国民党没有延续2018年"九合一"选举时的"运气",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台各县市被"翻转"。成立仅半年的台湾民众党以超过11%得票率成为立法机构第三大党。  相似文献   

9.
傅铁生 《黄埔》2011,(1):8-9
一、"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从"五都选举"的性质看。"五都选举"是台湾的地方选举,候选人的个人特质、施政理念、施政政绩,成为吸引选民投票意向的最重要因素,而候选人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则相对  相似文献   

10.
刘红 《统一论坛》2011,(4):21-24
随着暑期的来临,台湾"二合一选举"热浪滚滚。在选举过程中最为吸引媒体、选民、舆论和政党、候选人的是民意调查。在台湾的政治运作中,有关选举的追踪式民调依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向来为各方所重视。从"五都"选举后的有关"二合一选举"民调中可以看出选举趋势。"二合一选举"对蓝绿来说分别是"政权保卫战"和"夺权热身赛"  相似文献   

11.
"泛国民党阵营"整合的政治语义可以由低到高地划为策略联盟、选举联盟、执政联盟、政党合并四种.在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亲两党都在追逐着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它们拟议筹组的选举联盟总体上是一种竞争大于合作的关系.这种"非恶性竞争"的"竞合关系"可能成为国、亲两党未来"合作"的一种主要模式."泛国民党阵营整合"的任何有意义的动作选后才会真正开始.从选举结束至2003年"总统大选"提名展开前的两年时间内将会是台湾政局演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各政党"总统选举"布局、"执政联盟"的操作和"新中间路线"的再造是影响"泛国民党阵营整合"乃至政党重组和政局变动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民意调查,是社会学中"社会调查"的一种基本方式,其主要作用是"描述状况""解释原因""预测趋势"。近30年来,台湾地区各类民意调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逐渐走入岛内民众视野,并随着台湾社会的开放、各类选举的举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尤其是政治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扮演着渐趋重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这次选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结果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此次"九合一"选举反映出台湾政治和民意发展新趋势政治动员主轴从意识形态向经济民生、治理能力偏移,统"独"认同牌效用大幅削弱,选民更关注治理能力、民生问题。此次选举民进党之所以大败,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8,(23)
正"绿地"变"蓝天"台湾民众用脚投票"绿营大本营"成"蓝营新阵地""韩流"席卷台湾"六都":国民党3席,民进党2席,无党籍1席16县市:国民党12席,民进党4席蔡英文辞去民进党党主席11月24日,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进行投票,选举产生22个县市的县市长、议员,以及乡镇长、村里长等。据台湾当局"选务部门"的票数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15席,民进党获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据台湾媒体报道,11月24日晚间,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5.
正将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的选举单位、选区称为"原"选举单位、"原"选区,不利于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责任感。若使用"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显然在心理上让人大代表与选举产生他的选举单位、选区选民有隔离感。一个"原"字,生生疏离了二者的关系,不利于强化人大代表"受委托人"角色或者说"代表"的角色。从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这几部法律规定看,在涉及人大代表与选举产生他的选举单位、选区的关系时,使用的都是"原选举单位""原选区""原选区选民"等用语。如地方组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人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4)
正2016年1月16日,台湾举行第14任"总统""副总统"暨第九届"立法院"的"二合一"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胜国民党朱立伦308万票,当选新一届台湾领导人。朱立伦选后请辞国民党主席。由于主张"台独"路线的民进党重获执政,岛内蓝绿政治版图全面异位,选后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势错综复杂。此次选情,折射出了当前台湾政治生态的某些特征,台湾政局演变的一些态势,以及两岸  相似文献   

17.
路梅 《两岸关系》2010,(12):15-15
<正>12月1日,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在"2010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就台湾"五都"选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多数与会者认为,"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但其结果反映出两岸关系的一些问题与因素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家泉 《台声》2010,(1):35-36
<正> 台湾新一轮的县市长、议员及乡镇长的"三合一"选举已落幕。这里,我想仅就台湾及祖国大陆媒体采访所涉及的内容,着重围绕县市长选举谈几个问题。应该怎样看待台湾这一次的县市长选举?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17个县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2)
正台湾《旺报》2017年12月27日社评指出,2018年台湾县市选举热战提前开打,岛内"反中"势力又告抬头,意图重演2014年"太阳花"老戏码,扭曲两岸关系,获取选举利益。社论指出,2014年县市长等"九合一"公职全面改选时,民进党和"白色力量"挟"太阳花运动""反中"声势,卯足劲丑化两岸关系、抹黑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机制,居然大获全胜。3年过去,2018年又是这项大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4,(12)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投票正式开始,从上午8时开始,到下午4时结束,后即开票。台湾多家媒体陆续直播开票情况。选举结果,按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话说,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遭遇极大挫败。依据台湾选举事务部门公告时程,12月5日正式公告当选人名单,12月19日前致送当选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