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代名将粟裕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粟裕决心写战争回忆录虽然是在1976年,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对军事领域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极为不满。1958年,厄运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到粟裕的身上。在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相似文献   

2.
粟裕让官     
粟裕同志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党的利益为重,功成不居,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两次让官,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45年9月,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任命粟裕和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接到电报后,粟裕考虑再三,认为张鼎丞同志资格比自己  相似文献   

3.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广!”叶帅送出,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4.
鞠开 《世纪风采》2006,(2):17-18
1948年7月的一天,忐忑不安的我敲开了粟裕首长办公室的门,从那一天起,我开始了长达16年的粟裕首长机要秘书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5,(Z2)
粟裕两让司令在我军历史上,粟裕两次"让"正职,当副职。第一次是让华中军区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先是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卫岗告捷;随之相继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同志一起,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新四军东...  相似文献   

6.
粟裕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身于会同县枫木树脚村一个破落的侗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不落第秀才.整年不出门,只是一心想培养儿子继承和振兴祖业。然而时移事易,粟裕走上了与父亲愿望截然相反的道路。投笔从戎粟裕少年时代正处在五四运动时期。革命的进步潮流影响着少年粟裕的成长。他从小勤奋好学,热爱劳动。课余喜读《三侠五义》等剑侠小说,崇拜  相似文献   

7.
陈志远 《党史纵览》2008,(12):36-40
黄山,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举世瞩目: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素有“常胜将军”之誉,中外闻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70多年前.粟裕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2,(11):11-16
人间难得的信任和真情粟裕是中国革命军事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他于1984年2月5日病故。与一般病故的人不同的是,粟裕病故后,社会上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每年的2月5日,北京地区的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许多老战士都纷纷前往地安门雨儿胡同粟裕故居,参加粟裕的家祭。他们在庄严肃穆的大厅里向粟裕的遗像敬献馨香的花篮,表达他们对老首长无限的崇敬心情。十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而且不论是年轻一些的在职的将军们,还是步履蹒跚的、需要拄着拐棍的那些年事已高的老将军、老军人,都会不约而同,有的…  相似文献   

9.
智慧粟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显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10.
神机粟裕     
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的军旅人生波澜壮阔,军事斗争实践丰富多彩,而军事谋略艺术也极其精湛,其精髓多与《孙子兵法》意合。粟裕大将之所以具有高超的军事谋略,很重要的一条是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借鉴古兵法。当年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记得:“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大堆书,多数是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还有《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1.
鞠开 《湘潮》2008,(7):15-17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我作为粟裕的秘书,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粟裕酝酿、参与战役决策指挥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军历史上,为实现从准备解放台湾到抗美援朝作战的转变,曾经组建过一支东北边防军,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回顾粟裕从担负准备解放台湾的战略任务转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这段历史,以及粟裕因为健康原因与指挥抗美援朝作战失之交臂的情况,对于全面了解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抗美援朝作战的必要性,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雄文 《世纪桥》2012,(22):35-35
粟裕本人是个典型的音乐“发烧友”。他会月琴、口琴、洞箫,甚至连那时候的超级“洋玩意”钢琴也会。歌曲、汉剧、京剧更是他的看家本领。他在常德二师的音乐老师仓愧吾,1992年曾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回忆自己的得意门生:“粟裕爱好音乐,常来找我探讨音乐理论、声乐和作曲。他对当代作曲家的作品经常进行评论,发表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8月12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省中共党史学会、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办的粟裕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会暨《粟裕大将》首映式在南京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到会作重要讲话,省长梁保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粟裕作为伟大的军事家,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有人以为粟裕只是一位"武将",不通文墨,实际上粟裕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儒将"。文武双全的粟裕一生写了多首波澜壮阔的诗词,而且所写诗词严谨工整,合辙押韵,哲理深蕴,豪放厚重。现把粟裕大将在不同年代写的十四首波澜壮阔的诗词简说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粟裕一生,纵横沙场,身经数百战,人称常畦将军。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直言不讳地说“粟裕最会打仗”。作为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统帅,压战争的一些关键时刻,粟裕曾先后四次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并且最终被中央采纳,对推动战局发展和缩短解放战争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永定路26号。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一座静谧的院落。 满头银发、面容清癯的离休干部鞠开,在刚刚乔迁新居的会客室,为记者讲述粟裕大将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鞠老今年85岁,在粟裕身边担任秘书工作14年,离开粟裕后,也没有和老首长中断过联系,即使在“文革”那段艰难的时期,也常常去看望老首长,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8.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08,(10):42-45
无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粟裕大将,早年投身革命。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战争年代,粟裕多次负伤,解放后.又蒙冤多年.但他始终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地面对委屈和挫折.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1955年9月,在共和国的将帅名单里,粟裕名列第一大将。粟裕未能授衔元帅,引起了当时及后来许多人的由衷感慨。战争年代,粟裕多次率领部队与其他部队整编扩编,在核心领导的人事安排上,他也多次谦让司令。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粟裕当即向华中局负责人请求任命张鼎丞为  相似文献   

20.
储江 《世纪风采》2007,(9):18-19
粟裕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他协助陈毅同志指挥了一系列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打开了苏南抗日斗争的局面。粟裕同志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气概,使我这个刚刚参加革命的青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