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以为做官和做其他的工作一样,就是分工不同。做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曾有人问我,你既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政治工作者,这两者能结合好吗?我告诉他们,诗人不是一个职业,他常常是一个角色,而政治工作可以作为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2.
诗人曹谷溪     
陈泽顺  张勇 《党风与廉政》2002,(11):19-21,23
一谷溪是一个锲而不舍的诗人。锲而不舍的诗人和诗人不是同一个概念:诗人就是诗人,而锲而不舍的诗人如果不锲而不舍就不是了诗人———这是极重要的一个区别。换一句话说,那些功成名就盘踞诗坛的诗人不写诗也仍然是诗人,而曹谷溪这样的诗人如果不写诗就不会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诗人。两相比较,你又会突然发现这不对———不写诗的人恐怕不能叫诗人,写不出好诗的人也不能叫诗人;真正的诗人应当是那些写诗并把诗写得很好的人,尤其是那些锲而不舍地写好诗的人。这样说来,谷溪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诗人,并且是一个很好的诗人。其实谷溪这个人…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3):17-17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语出明代俞大猷《秋日山行》诗。大意是,大丈夫如果不通过南征北战磨练自己,又怎么能做对百姓有用的事情呢?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相似文献   

4.
李国庆有首《诗的断想》,其中一节:“诗是孕育的子,诗是进飞的灵;诗是流动的血,诗是凝固的情。”也可以说触及诗之三昧。写诗容易,而要写出好诗就很难;我国号称诗歌大国,写诗的人历代何止千万,而真正成为诗人的却不是很多。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写诗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写诗的人多了,其中也许就会出现好诗,乃至出现好的诗人!而好诗多了,对于美化和提升民族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教育异化的反思逐渐增多,论者多从学生角度来讨论,其中有简单、偏激地将教师视作罪魁祸首的,这就未能更深人地探究教师何以会、何以能导致学生异化。其实,深人地研究教师的异化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简单的教育过程,除了包括教育资料这一物的因素外,还包括有人的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对教育系统中人的异化现象的追讨,怎么可以忽视教师这一因素呢?  相似文献   

6.
劝君莫爱《八骏图》据史书记载,六朝时有人曾作了一幅《八骏图》。图中之马“状甚怪……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相传这图一直传到唐朝,人们的诠释不一,见解各异。其中诗人白居易所作《八骏图·诫奇物,惩佚游也》一诗,堪称就图明理、以诗警世的力作。如今品读起来,仍...  相似文献   

7.
给病人号脉,找到病根才能药到病除。根治百姓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恐怕也离不开名医的号脉与开出的处方。在当今的中国政治舞台,给官僚主义号脉治病之人实在不少,但能切中时弊,一语中的者、却并不多见。试问官僚主义何以成顽症?又为何久治不愈?虽是名医,诊断却各不相同。有的归结为干部素质不高,有的认为是公仆作风不纯,也有人问罪于惩治不力,也有人强调制度不全。号脉的结果不无道理,但绝对是没有找准病根。还是邓小平同志的疹断结论入木三分。用他老人家的话讲,此病之因因“三过”而至。一曰权力过大。“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  相似文献   

8.
刘诚龙 《廉政瞭望》2011,(21):65-65
朝廷有人好做官,但朝廷有人是不是好做事?此处所言的事,是正事,是公事,是保国安民事;不是那些渎职事,贪腐事,祸国殃民事。然而,事实表明,光是朝廷有人,耍做事恐怕还是会有点难度的。  相似文献   

9.
李治国  王芳 《党风建设》2001,(10):29-29,27
唐代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名为《泾溪》的七律诗,诗中说:“泾溪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有倾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的大意说,在湍急险恶的山溪中,人们过河总是小心谨慎,备加提防,一年到头没有听说有人落水或淹死。而在平流无石的平静水面中,却经常传来有人遇险的消息。杜荀鹤诗中描绘的情形,与那些顶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学习宣传杨善洲、沈浩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广大干部要以杨善洲、沈浩为榜样,努力做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忘不了”的好干部。何以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忘不了”?这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思考和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1.
苏轼有较多关于“穷”与“工”关系的思考,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诗人例穷”、“穷能工诗”、“诗能穷人”。苏轼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其中抒发了强烈的身世之感。苏轼还对欧阳修“穷而后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龚斯宇 《廉政瞭望》2014,(17):68-69
诗好不好,都在诗人心底。不舍不弃;奖给不给,全在评委手里,不嗔不妄。——有人如是评周荻奖争议 凭借诗集《将进茶》,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获得最新一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随之而来的,是围绕周啸天本人、也波及鲁迅文学奖形象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9月,诗人田间编就《抗战诗抄》,次年出版,窃以为,这部诗集与早已声名远播的《给战斗者》相比毫不逊色,最能体现田间先生诗的风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再次看见有那么多报刊重印了田间的"诗传单"《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成为一个特别文化现象。同样特别的是,除了特别的纪念,多年来在许多场合,尤其是在诗人圈子里,一提到田间和他的诗,就有人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说是过时了。真的过时了吗?我看未必!不断重温,越看越觉得先生的诗有诗  相似文献   

14.
郭庆晨 《党课》2008,(12):123-124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不但作了许多为民请命的好诗,更做了不少济世救民的好事。比如他在杭州任刺史期间,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为蓄水灌田,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被后人用他的姓命名的长堤——白堤,并刻下石铭,告诉百姓如何蓄水泄水,以免受旱灾之苦。  相似文献   

15.
诗海潜思     
一、诗者,根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视为诗的根。的确,感情,是诗的原动力,是诗的生命之根。诗,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深层次的感人形象;诗,是诗人感情的纯真流露,是诗人心弦上弹奏出来的感情之歌。 诗人的感情,是美的火花的迸发,是深处  相似文献   

16.
凡人与名人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请被问者回答:“做凡人好还是做名人好?”我估计,被问的人有八九会说:“当然做名人好。”做名人当然好。请看,名人走到哪儿都会被前呼后拥,一大帮粉丝呵着你捧着你,有人会拿个本本挤上来求你签个龙飞凤舞的大名,  相似文献   

17.
他留下一个国家一座丰碑,有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他还有诗,不过写得很少,发表更少。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有那么多雄才大略有那么多大喜大悲,借诗来言情言志本在情理之中,但他却惜墨如金。他的诗存世仅五十余首,却连大诗人郭沫若也为之倾倒,说:我是有点目空一切的,但读了毛诗却使我五体投地。理论家胡乔木在诗人去世十年后,意味深长地预言:他的诗词将比他的文章更能  相似文献   

18.
1998年8月28日,对于“和发”人来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包头和发稀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ISO9002、英国尤凯艾斯两个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从而树立起崭新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这一年,和发稀土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上交税金350万元.出口创汇330万美元,为包头郊区乃至包头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个建厂仅五年职工只有400名的乡镇企业何以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经济效益如此之好,并且在众多的稀土企业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带着疑问,让我…  相似文献   

19.
《毛诗序》曰 :“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一界定诗的说法 ,为历朝历代的诗人、诗论家所接受。可见 ,诗始终是诗人心志的寄托 ,是诗人情感的表达。以此观照王蔚桦教授所著《邓小平之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则可看出 ,这部六千三百行的长诗 ,不仅是诗人 ,更是当代十二亿中国人内心最为诚挚的热爱之情的倾诉。厚厚一册《邓小平之歌》 ,气势雄深 ,响遏行云 ,堪称一曲震聋发聩、激荡人心的世纪强音。读它 ,你会感受到诗中浸濡的真情时而如涓涓细流汇江河 ,时而如黄果树瀑布一样踊跃跌宕 ,时而如大珠…  相似文献   

20.
“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这是陈毅元帅生前在为部属主婚或调解夫妻矛盾时,常引用的一句古诗。告诫双方爱情是心心相印的,要忠贞不渝。陈毅元帅对部下这样要求,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结过三次婚。对三任妻子,他都爱之深挚,永不忘怀。余友肖菊英不幸失足井死,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泉台幽幽汝何之,检点遗物几首诗。谁说而今人安在,依稀门角见玉姿。检点遗物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人间总比天堂好,记否诺言边理枝。依稀门角见玉姿,定睛知误强自支。正当送葬归来夜,幽幽泉台汝何之?昔日汝言生者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