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据微信发布的《2017年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到460亿个。而在全民发红包拜年的热闹景象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会看走眼,结果红包没收到,钱包却瘪掉。最近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里时常有人转发类似“顺丰集团上市,回馈社会发放百万元现金红包”“女神节,天猫红包大派送”之类抢红包的消息。点开链接后,通常会显示一系列用户名称,并滚动提示“全民疯抢中,用户×××抢到了××元,赶紧来”,具有强烈的诱惑性。  相似文献   

2.
晒点与卖点     
快乐大叔 《党课》2014,(5):96-98
在手机上玩儿微信的人常喜欢私下里翻看“朋友圈”。那上面晒大餐、晒旅游、晒恩爱、晒孩子、晒爱车的不一而足。快乐大叔认识的一个人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书法作品,今天临了王羲之,明天仿了高二适。手机屏幕原本就不大,加之快乐大叔对书法亦无研习雅好,闭嘴原是最佳选择,却不料朋友的“晒点”(书法作品)下面早已是“赞”声鼎沸,既是“朋友圈”中好友,倘不去锦上添花地点了个“赞”,恐怕说不过去,于是又是点赞,又是追加竖大拇指图标的,就这还怕人家瞧不见,特意加大了字号。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朋友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朋友都是普通百姓。他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与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与他们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4,(9):54-54
钟新文在8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近几年,即时通信工具异军突起,光微信就有6亿多用户。刷微信、看公众号、逛“朋友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情感交汇之中,也有机心暗藏。“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6,(6)
正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微信用户已超过7亿,刷微信"朋友圈"早已不是小部分人的行为。"朋友圈"里海量的信息巧妙地迎合着受众生活需求,与他人互动的乐趣更是切合现代生活方式。然而有报道称,某市公安局副局长吴某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恣意转发含有不当言论的文章,并发表评论大肆抨击、公然否定国家的大政方针,造成了恶劣影响。最终,吴某因"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受到党纪严肃处理。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党员+互联网”拓销路。党员干部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电商销售平台等,帮助拓宽农产品销路,并协助开展配送服务。“党组织+二维码”助创业。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立足实际,对信息进行收集梳理、汇总分类,制作成“二维码”,方便农户了解查看。全县36个职能部门党组织制定90余项具体帮扶举措,全部实施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7.
姜宝君 《党课》2014,(8):46-49
2013年是微信突然发力的一年。谁也没想到,微信会突然间成为人们最依赖的即时通讯工具,甚至将功勋卓著的微博都挤到了二线。除了微信的公众号,令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的就是“朋友圈”。其实,关于“朋友圈”,你我身边都有值得回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2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一篇文章称,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汇集圈内朋友状态、各类信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显然属于圈内人的"公共场所"。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如果随心所欲地在微信"朋友圈"内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妄加评论,不但严重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必然受到党纪处分。网络时代,精彩无限。近年来,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的异军突起,刷公  相似文献   

9.
正和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的微信朋友圈很"单一",除了工作,多是转载文字、图片,很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职级越高,转发的东西越少。朋友圈为何被他们"敬而远之"?官员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对上网交友和微信发声的小心谨慎态度可以理解。但这种"敬而远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每天晒走路步数的朋友?走到朋友圈第一就代表着走向了健康吗?在微信运动页面,可以看到很多人每日步行数量是超过1万步的,其实,这1万步往往只是生活步数,不是运动步数。生活步数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步行运动,比如早晨起身去洗  相似文献   

11.
正"福利!一生必看的一场话剧!免费送《暗恋桃花源》门票!转发此信息到朋友圈,就有机会亲自观看由黄磊、何炅领衔主演的2016成都站明星版《暗恋桃花源》。"前不久,这样一条微信横扫我们的朋友圈。大众对于这出话剧的热情,是因为这部剧的好口碑?还是明星效益?抑或是跟风心理?这些因素或许都有,但该剧在成都市场  相似文献   

12.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通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微信朋友圈中商品买卖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文通过spss分析微信用户对于朋友圈微商及屏蔽行为的态度,并通过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微商和屏蔽行为之间的关联。笔者发现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微信商品买卖,但是并没有很多的人选择微商;微信朋友圈广告宣传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屏蔽本身并未对微信好友的沟通造成双方介意的负面影响;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屏蔽行为;年长者对于微商的广告行为态度更加包容。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宠儿——微信以其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朋友圈"等功能受到广大青年官兵的青睐和热捧。它有效融合了QQ、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网络资源,对各种信息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帮助广大用户迅速、便捷地整合社会关系,微信的"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漂流瓶""附近的人""游戏中心"等功能,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沟通、娱乐、生活体验。毋庸置疑,微信开启了沟通与  相似文献   

14.
<正>微信在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官场不良现象。比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早已指出,党内不准搞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一些干部却在朋友圈内对领导大加吹捧,搞“精神贿赂”。朋友圈里的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领导如何才能识破呢?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月27日,农历除夕的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上,一场“惊、险、奇、美”的冰上杂技演出惊艳了全国观众。行云流水般的冰上演绎,迅速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参加此次演出的,是来自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的年轻演员们。可谁能想到,就在四年前,这个杂技团连一个会滑冰的人都没有,甚至连一出像样的节目都拿不出。  相似文献   

16.
正当共享单车使用价格,做到了几乎趋近公益性福利时,却“找虐”般被丢弃成堆、拆卸、折磨、脱网失踪。这是否在提示:共享经济进入了更大范围的“合作博弈”半径,工于心计的单维度设计或许没有赢家?最近一段时间,城市共享自行车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我五天读到三个信息:一是“青朴山”的微信:“过去三年中,中国最牛的商业模式创新,膜拜单车能走多远?”;二是深圳《晶报》报道说租单车OUT了,共享汽车短租在深圳方兴未艾;三是朋友圈又现“文  相似文献   

17.
<正>季建业"朋友圈"的档次很高,大多是身家过亿的企业老板;季建业的"朋友圈"颇为牢固,20多年间,他到哪里任职,"朋友们"就追随到哪里。这样的"朋友",够得上"铁杆"了。人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然而,回头看看,"朋友圈"给季建业的"路"其实是"歧路""末路""不归路"——在导致季建业获受贿罪的1132万元贿款中,"朋友圈"的"贡献"就占了90%!论责任,也不能全怪"朋友圈",还要从季建业当初交友的目的上找找原  相似文献   

18.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要求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忠贞不渝、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2015年12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刊发了一条"引爆"网络的报道——《党员能在微信朋友圈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吗?》文中提到这样一个典型事例——吴某,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共党员,一天在家休息时打开微信浏览朋友圈信息。其间,看到一篇关于"一国两制"的文章,觉得"甚好",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下旬,我随家人到都江堰公休,沿途拍了不少美妙的景致。为不给人留下上班时间玩微信朋友圈的口实,我发照片的时间特意选在回蓬溪的周末,以致遭受朋友诘问":你到底是啥子时间去的哟?"成为微信的第N个用户我第一次接触微信,是在2012年12月15日的一个偶然场合,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帮助我:"你好土哟!现在啥时代了,还打电话?有啥事情直接在微信上聊就是了!"于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一篇名为《别样的“家庭聚会”》的美篇在林西县的微信群、朋友圈热传:“最近降温了,值守的时候千万注意保暖。”“儿子要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等忙完工作,爸爸妈妈就去接你……”每到夜幕降临,忙完了一天工作的大营子乡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尹志刚,都会用微信群与妻儿进行相隔三地的“家庭聚会”。他动员身为党员的妻子在娘家做起了志愿者,寒风中值守劝返点;年幼的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一直期盼与父母团聚的日子,父母心里却知道,“就去接你”这句话更多的只是一种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