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分析目前湖南省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用地模式与对策措施,旨在为湖南省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依据,为进行科学管理、优化土地利用和促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以提升人居环境、节约集约用地为指导思想的新型农村的建设,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质量,以确保"和谐"湖南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2,(12):53-F000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过程节约管理”的要求,对土地、能源和水的节约集约利用作了突出强调。近年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着力节约集约、闲置土地管理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的长远要求,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均反复强调,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试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2007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研究促进节约集约用  相似文献   

4.
时菊红 《山西政报》2011,(20):39-40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十一五期间,全国人口每年递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递减1848万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地矛盾进一步尖锐,针对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等问题,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为了寻求实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平衡点,全社会各个  相似文献   

5.
李燕萍 《世纪行》2011,(2):42-42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平 《政策》2012,(10):75-76
当前,建设用地指标紧缺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并存的现象已引起了政府、公民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关注与重视。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来摆脱现实困境成为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我省区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建设生态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和辨识节约集约用地与生态湖北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大》2006,(10):1-1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是关系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保民 《乡音》2013,(4):21-22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基本要素,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省土地管理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三难两迫切"。"三难",即用地缺口大,保障发展难;违法用地多,查处整改难;耕地后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背景。建设"两型社会"尤其需要关注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方式包括规划控制、市场培育、产业用地政策以及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提高城市圈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火兰 《政协天地》2012,(11):50-5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龙岩市耕地和平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为0.84亩,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50%。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土地闲置和利用不充分现象依然普遍,农村土地资源挖潜利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节约集约用地任务艰巨,迫在眉睫。为扭转这一局面,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是一个拥有1500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现在已近1600万人。但其能源、水源及其他资源却十分缺乏。尤其水、电资源更为珍贵。节约已成为北京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北京必须向节约型城市发展,否则,未来将会面临各方面的难题。如何成为一个节约型的城市,不外乎是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天然资源;变  相似文献   

12.
张立文 《湖湘论坛》2010,23(2):59-68
墨子择务而从事,因地而制宜,提出救治之道。墨学的意蕴是以天志明鬼、尊道利民为本根,以兼爱交利为圣王之道,以尚贤尚同为政本之道,以节用节葬为强国之方,以非乐非命非攻为治民之法。在"百家争鸣"中凸显了衡量言论真假、是非标准问题的重要性。其标准是上本之古圣王之事,中观国家人民之利,下察百姓耳目之实。事指过去圣王的行为活动所直接实现的历史事实,其宗旨是兴天下之利和除天下之害。利是指国家、人民的实际利益及实际功效。实就是人们通过耳目感官所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实际。墨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税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过程中税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税收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传统和谐社会和现代和谐社会之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新诉求。弘扬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几十年来在人权理念上的更新发展和对人权所做的制度安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文化和法律基础;在当代中国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公平与正义则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体征。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解决好民族问题,就要全面把握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民族方面各种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民族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毅 《桂海论丛》2005,21(5):78-8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必须注重发展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精神动力作用,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缩小地区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法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基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在于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和保障。构建和谐法制的重点在于立法权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公务员法治理念的增强和制度设计的合理。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推进战略调整,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