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生涯驿站     
《劳动保障世界》2010,(4):63-63
幽默五则 吝啬 乞丐来到一位太太门前。 “请帮帮忙吧,太太!我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剩了两天的饭你要不要?” “我要,太太。” “那你后天来吧。”  相似文献   

2.
家门前的古槐魏广儒每次回家看到门前的那棵古槐,使我想起那不能忘却的事和心中对母亲深深的祝福。自打我记事起,古槐就长在家门前。据父辈人讲也有上百年了,那是祖上人植于门前的。摸一摸它粗扩的树皮,看一看它挺拔的树干,岁月嵌在它身上的道道印痕,总是牵动着我忆...  相似文献   

3.
三岁那年,母亲突然患病,原本温馨的小家庭一时风浪骤起。当乡长的父亲不得不扔下工作,带着母亲满世界地求医治病。钱花了无数,母亲的病非但没有好,且由当初的胡言乱语发展到疯颠颠钻街串巷,打孩子,骂老人,撵猪赶羊,惹下一大堆麻烦。失去母爱的我时常蜷缩在自家门前的巷道里,怅怅地看母亲披头散发,赤身露体地站在村当中那块古老的大碾盘上唱着喊着,被无聊的村民围观。不时,有几块腥臭的泥巴,从顽童手中飞向母亲。我感到浑身发冷。一种从心灵到肉体的颤栗。  相似文献   

4.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惊人生涯一个乞丐伸出手来向一位经常路过此地的行人乞讨。行人:“我一见到你伸出手来,心里就觉得挺难受。”乞丐:“你不必这么讲,10年前我要是向你伸出手来,那就真够你受的了。”行人:“若是10年前,你会伸手向我要更多的钱吗?”乞丐:“不,先生,我...  相似文献   

6.
有一则小故事说,在一座非常破旧的古庙里,住着一个贫病交加的乞丐。他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出外乞讨,还是常常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他于是便常常对着古庙里供奉的天神跪地祈祷:“天神呀,求求你发发慈悲,让我发财吧。如果你保佑我发了大财,我一定要为你重修庙宇,重塑金身……”有一天,天神奉命到人间巡查,恰好听到了乞丐这番祈祷的话,于是,天神便来到乞丐的身边,对他说:“可怜的人,就让我来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吧。”天神从身上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乞丐,并告诉他说:“我送给你一个拥有魔力的钱袋,钱袋里永远会有一枚金币…  相似文献   

7.
悠悠异乡情     
春节之际快到了的时候,绿衣使者又送来了一张来自安微的包裹单,一袋10公斤的上等花生和一箱花生油。我家收到这样的礼物已历时8年.年年一样。这是一份来自他省异乡的人间真情……那还是12年前一个晴朗的秋日,我家正宴请亲朋好友及几十名帮工,庆贺新房落成。正当大家喜气洋洋,就筹交错之时,一名穿着破烂,脸色憔悴的中年男子站在我家门口。满面春风的娘,对突然出现这样一个人认为晦气,命我把他赶走。我走到门前,还没有说话。那个形似乞丐的中年人用低弱的声音问我“可以给我一碗饭吃吗?”我忘记了娘的命令,赶紧答道可以!怎么不…  相似文献   

8.
乞丐并非穷国独有的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的乞丐现象并未绝迹。乘车或步行在纽约市,有时在街心路口会见到端着茶杯或铁盒讨钱的乞丐。有的乞丐胸前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给我一点钱吧,上帝保佑你!”我在美国见到的乞丐并非步履蹒跚的老夫弱女,大多是40岁左右的黑人,他们看上去虽然偏瘦些,但精神状态很好,穿着也不脏不破。谁有怜悯之心,往茶杯或铁盒里投币,他便会道声谢。对那些不理睬的,他也无所谓,不会紧追不舍或拽着人家的衣角,显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在纽约的马路边,我见到有类似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爱情     
林夕 《观察与思考》2002,(12):40-41
<正> 那天和母亲在家整理衣服。母亲打开箱子,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我接过来顺手一抖落,那盈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就成了一堆褶,堆放在床头。母亲轻声说:"你小心点儿。'"反正过会要晒的嘛。"我一边嘀咕,一  相似文献   

10.
赖东进 《两岸关系》2002,(11):61-61
他曾经是人人嘲笑的乞丐,父亲是瞎子、母亲与大弟精神异常又重度智障,一家12个孩子,全靠他讨饭乞食。他在坟墓里睡了10年,忍受了20年的讥讽、耻笑与鄙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意志,他向世人证明,乞丐也有出头的一天!  相似文献   

11.
二姐     
听母亲说,二姐出生那天我的家乡 牛角湾下了一场大雪,家里的大黄狗冻 死在家门前,尽管狗肉被当做了母亲月 子里惟一的滋补品,但这不祥之兆是否 就注定了二姐后来的命运多舛?小时候, 大姐、二姐带着我和弟弟就像母鸡护小 鸡似的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一块儿玩 耍,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尤其是二姐,她 不但护着我和弟弟,每天还去屋后竹林 里给我们寻找麻雀窝掏鸟蛋。那时候,我 和弟弟特别喜欢二姐。  相似文献   

12.
朱洪 《现代领导》2005,(12):39-40
与佛有缘 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出生在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父亲赵恩彤.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敦厚,家中作主的是母亲陈慧。家中设有佛堂,母亲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养着不少她买下的龟、鳖。  相似文献   

13.
记得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上街,偶然遇到断腿的老人沿街卖艺,或看见抱着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的老妇人向行人乞讨,妈妈总是民情地掏出些零钱,让我递给他们。而如今,同样的情景,妈妈却拉住我说:“快走,假的多!”难道是妈妈变得无情了吗?不!还是先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吧。在广州,一个“乞丐”拉住一位“老外”讨钱。“老外”看看只装有十美元的钱包,无奈地摇摇头,意思是没有零钱。而这位可怜的“乞丐”却马上换了一副商人的面孔,说:“没关系,你给多少?剩下的我找给你。”还有一次,一个“乞丐”正准备接受路人的施舍时,“嘟嘟嘟…  相似文献   

14.
乞丐嬉赌?     
据说重庆某区一乞丐上午在街头乞讨,下午就去玩牌赌博,且每天都要输掉30元至40元钱才肯息手。当地有人用手机将这乞丐的行踪拍下,照片传到网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不少人说以后再也不会同情乞丐了;但也有人说乞丐也有娱乐的权利。把赌博和正当的娱乐混为一谈,有些人的脑子也真是太糊涂了。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初中毕业后迷上了网络。为此,上网开销不断增加。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我便将手一次又一次地伸向了自己的母亲。在多次给钱之后,母亲便开始以各种借口拒绝我。为了能拿到钱,我开始经常虐待打骂母亲。当地的居委会、派出所、妇联等部门知道情况后,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就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也感到十分高兴,不但明确表示原谅了我曾经的不孝行为,还经常在邻居面前夸我孝顺  相似文献   

16.
我父母离婚后,我和母亲及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父亲每月支付一定的抚养费。前年父亲再婚,母亲也给我娶来了一个后爹。最近,母亲和继父给我生了一个小弟弟。小弟弟出生了,我的独生子女证是否收回,我还可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相似文献   

17.
外婆的味道     
柯卫军 《人民公安》2009,(12):63-63
五十一年前,外婆带了我年幼的母亲远走他乡。16年前,外婆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了,把对故乡亲人的残缺记忆留给了我母亲。我依据母亲断续的记忆经过十几年查找,终于找到了母亲的故乡和堂姐,为了圆母亲重新有娘家依靠的梦,我们一家人驾车9个小时来到秦岭腹地的一个小山村。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所“乞丐学院”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乞丐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据统计,全美国有3600万“游民”(乞丐)因每天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依靠领取免费食物为生。由于美国乞丐众多,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为乞丐服务的机构。例如,在纽约,就有所“乞丐学院”,学制六个晚上,学费100美元,旨在提高乞讨能力。报名者络绎不绝。前不久,一位商人兼作家推出了《行乞套餐》一书,认为有志于乞讨的人只要掌握了书中的理论,就可保证每年乞讨到3万美元。该书居然很畅销。另外,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400名最富有的美国人占…  相似文献   

19.
王志文 《今日广西》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毫的不开心。  相似文献   

20.
漫画与幽默     
有人找你一位正在巡视果园的农民,在一棵苹果树上发现一个偷苹果的小男孩。“好小子!”他喊了起来,“你瞧着,我去叫你爸爸来。”小男孩抬头看着树上说:“爸爸,有一位先生要找你说话。”年轻的乞丐一个年轻的乞丐常在街上行乞。一天,一位贵夫人走过去对他说:“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