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正>北京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国家首都,率先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有一定实力时,可以应用包括迁都在内的各种形式开发欠发达地区,这实际是追求一种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的均衡发展形态。作为中国唯一首都的北京,已面临自然环境恶化,人口容量过大等问题,故中国应考虑迁都或增设“陪都”的问题。这样可以解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面对的一系列难题,借以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推动地域均衡,从而提升国家发展质量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北京正处于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是唯一出路。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北京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央赋予北京的国家责任。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月15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政协主席吉林等市领导与数百名政  相似文献   

4.
张涛 《北京观察》2011,(6):16-17
金融危机后,科技驱动已成为发达国家振兴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十一五"期间,北京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成果产业化是“十二五”期间促进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新机场建设是推进首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本市产业重新布局的重大机遇,也是推动京津冀地区深化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机遇,必将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有其特殊性,因为地跨北京、河北两地,双方各有各的诉求,许多问题缺乏统一协调。因此,建议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将其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验区,由中央牵头统筹规划和设计北京新机场  相似文献   

6.
正"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为了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实现,为了学习、工作、生活在首都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人口调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采取行政与市场手段加强人口调控同时,更加审慎应对。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焦点、难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就指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多。人一多,"特大城市病"的各种症状就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银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以及老年群体消费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如何在"首善之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巩固现有首都经济特色、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任务。只有顺应趋势,整合优势,才能实现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侨洽会旨在服务北京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海外侨务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促进北京产品"走出去"、海外优质资源"引进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医疗资源。北京奥运会以来,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强。北京  相似文献   

9.
崔晨 《北京观察》2011,(6):8-11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这份今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将"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内容写进报告,标志着这已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明确提出:"北京将更深入广泛地开展与津冀晋蒙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力落实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一方面要集中研究提升优化首都功能的路径,另一方面也不可忽略对北京城市经济功能的关注。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的经济功能,决定着有序疏解和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和目标成效。特别是发现北京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功能定位,更可以找到北京城市经济功能在新形势下的历史新担当。  相似文献   

11.
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北京发展面临的新机遇,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视角。这一概念突出了首都功能的核心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王华民 《中国发展》2011,11(1):26-29
经过近十年来的大力发展,北京金融产业增长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还存在较大拓展空间。金融产业的发展将对首都经济优化发展和增长方式科学转变形成巨大推动力。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对实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了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凭借首都经济的优势,乘着2008年奥运的势头,加上在金融风暴后市政府迅速推出连串辅助经济的政策,使北京市经济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轻微。在这样的利好形势下,要保持北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优先探讨如何让经济和产业可持续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的心脏,尤其是在政治方面,北京的一举一动,确实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但在金融方面,北京就没有上海与深圳两地形象鲜明.这并不表示北京没有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金融城市或中心.国务院及其包括主管金融经济的各部委,都设于首都,北京大有可能建成有别于沪、深的全国银行枢纽,成为国家提供输送银行体系资金的血脉,便利中央财经部门对国内、外持牌银行的监理.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要加快培育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履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职能,实现首都金融开放的总体要求,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层面更有力的支持。北京市立足于落实党中央对北京提出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的实效,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对全面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产业无疑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北京市金融产业如何在未来若干年内保持更高更稳的增速,在首都经济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以及金融产业的集聚力和影响力如何再上新台阶,是目前北京市的重要战略议题。这需要按照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给金融业更为有的放矢的扶持和引导,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文魁 《北京观察》2016,(9):14-16
在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时,2015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又成为国内首个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与现有自贸实验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共同成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这两个战略部署事关国家整体大局,中央对于北京寄予厚望,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主线。北京供热如何巩固和发展奥运成果,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首都服务,是需要供热管理部门认真研究的问题。"十二五"时期,北京供热事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政     
《群众》2018,(12):6-6
北京: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北京继续培育壮大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以及中国制造2025创新示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同时大力支持总部企业向这些区域聚集发展,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修订完善新一版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会后,如何结合北京实际,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推动首都新一轮科学发展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为此,本刊采访了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