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时报》4月6日报道了一个贪官故事,主角合肥市瑶海区原区长王广玉因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刑14年。王广玉为何成了贪官,报道给出的线索是出身农家的王广玉最初是好的,随着职务升迁,思想就发  相似文献   

2.
<正>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反腐案件总量比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反腐案件报道中,落马贪官跟我国古代民间戏剧中的贪官形象差不多,属于传统的"单细胞恶人型",套一句当时惯用的话,就是"其人其事,令人发指"。让人痛骂,这些贪官,怎么就那么坏呢!慢慢地,除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贪官叙述,反腐报道开始揭落马贪官的"画  相似文献   

3.
说官     
说官桂兰东明古往今来,从来就有好官与坏官之分、清官与贪官之别。贪者,民之贼也。贪官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蝇营狗苟,到处索取,肆意挥霍。贪官靠权生财、靠权行贪谋利、不贪不沾不捞心就会痒。开始贪时诚惶诚恐,深怕露出麒麟下的马脚,被查被逮。后见风平浪静,渐渐...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21):74-74
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党课》2010,(11):125-126
近年来,差不多每天都能从媒体上读到有关贪官的报道。贪官的贪腐“事迹”读得多了,就会发现贪官们有三大共同的爱好:藏钱、高档消费、搞女人。 先说藏钱。贪官没有不收礼的。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各式各样的钱。贪的都是些不义之财,这种钱是不能公开的,更不能放在明面上招摇。  相似文献   

6.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7.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24):20-22
大多贪官落马前,负评缠身,被调查的传闻也在私下流传,如本刊今年第22期封面报道《贪官“出事”前》所总结,这些贪官出事前会有一些兆头。但从郭有明事件的调查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坊间不少人对郭有明落马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8.
从廉官变贪说起□肖璋玉生近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几则廉官蜕变为贪官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有人感叹,有人惋惜,也有人大惑不解。其实,廉官、贪官并不是天生的。从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廉官不一定始终是廉官,贪官也不一定始终是贪官,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贪...  相似文献   

9.
水风 《廉政瞭望》2014,(23):1-1
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  相似文献   

10.
贪官的贪欲一旦膨胀就会眼球变色耳朵失灵,上级领导的教导、父老乡亲的嘱咐、同级官员的忠言、基层群众的呼声,全被忘得一干二净。其实,也不可一概而论,莫看贪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有一类人若是石榴裙轻轻一掀,樱桃口微微一启,他们定会惟命是从,叫其打狗绝不敢骂鸡。能够把贪官调教得像哈巴狗一般乖巧的人并非什么“训官高手”,她们是些被世人所鄙视的贪官情妇。报刊曾登载的几位贪官的例子,就很耐人寻味。南京奶业集团原总经理金维芝的情妇小A足足比他小20岁。小A从在六合县某招待所当服务员开始,便让当时的“金县令”养成了“早请示、晚汇…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4,(1):44-45
据2003年11月8日的《检察日报》报道:很多贪官现形,不是被查出来的,而是被偶然牵出来的。一、“离”出来的。每个贪官的背后至少有一个或几个贪婪的女人。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乡党委书记张学峰当了官以后,包养情妇,并要与妻子离婚。其妻一怒之  相似文献   

12.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人说:“找到贪官情人,往往就能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起到突破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如今被查处的贪官绝大多数养旮睛人;二是找到了情人就能顺藤摸瓜,毕竟贪官的情人不是官场老手,反侦查经验少;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情色腐败”呈现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贪宫的情人主动参与腐败官员的受贿,我将其称为“情人主动参与受贿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从地方到中央,一批批贪官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有些被判了刑,有些甚至丢了脑袋。这可真是大快人心。透视这些官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其实日子也不好过,有些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贪官的心中有“十怕”。一怕纪委,纪委无情除邪恶。怕纪委、怕反贪局,所有贪官皆如此。贪官多是由纪委“双规”后,查出其罪行,然后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纪委是我们党的专门反腐机构,是贪官污吏的克星,而且纪委一旦抓住贪官的“狐狸尾巴”就不松手,不少的窝案、串案都是在纪委的穷追深挖下破获的。湛江特大…  相似文献   

14.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5.
姬建民 《前线》2008,(12):68-68
别以为贪官行贪之时总想的是伸手未必被捉.进而毫无顾忌地趁机贪敛钱财,其实也会想到伸手可能被捉。所以,贪官贪财之时多留个“后手”,就像盗贼入宅之时。首先要把退路看好一样,一旦撞到枪口上,也好有个退身之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话说心诚     
田申 《党课》2012,(22):76-77
日前,在报刊上看到了某位官员因违法违纪被双规的报道,不由想起了“心态”这个词。是呀,近些年来,中央抓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对涉案人员的处理不可谓不严厉,每年都会有不少贪官落网。  相似文献   

18.
“当我看到存折上的数字在不断地往上增加时,心里有说不出的舒服;看到自己的财产和那些家产上千万元的大款越来越接近时,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我爱钱都爱得变态了……”说这话的是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委原副书记、区长王广玉。  相似文献   

19.
明眸 《廉政瞭望》2010,(13):56-57
在创作《抹黄》之前,砚清曾在某媒体任职。一次,他编发了一篇报道女贪官生活糜烂的稿子,没想到却引起官司,女贪官称媒体“抹黄”了她,最终还打赢了这场官司。砚清很不服气,萌发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愿望,书名就叫《抹黄》,为媒体正名。  相似文献   

20.
刘新 《党风与廉政》2000,(11):34-34
就像天下的小人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小人一样,天下的贪官亦从来不会自己承认自己是贪官,除非你揪住其狐狸尾巴,抖出其所犯的罪恶,否则,你甭想让贪官自己站出来陈述自己的劣迹。有些即使已被查出,人证物证摆在面前,仍然背着牛头不认赃,多方表白自己,言这个是谁干的,那个是谁让办的,惟独自己,啥都没有;有也是下面搞的,上面同意的,说自己拿来、贪来,屎盆都往自己头上倒,实在是冤枉了自己,显得很委屈。   仔细想想,做个贪官也很累。尽管贪官有自己贪后的兴奋和受用,以及获得的种种好处,但亦有自己的苦衷,其烦恼亦是够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