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我们通过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激发活力,振奋精神,努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司法行政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我们的司法行政事业同样需要创新。开拓创新,才能产生生机和活力;开拓创新,才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司法机关缉捕刑事案犯、侦查、审判刑事案件时相互代为或协助履行某些行为,以保证刑事司法工作顺利进行的活动。刑事司法协助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国内刑事司法协助。但是,随着我国“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在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澳门乃至台湾之间,将出现一种既不同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又不完全相同于一般的国内刑事司法协助的新的刑事司法协助类型。我们把这种刑事司法协助称为区际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3.
引言     
以监狱制度为核心的刑罚执行是刑事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司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整个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的效率,对中国这样一个以自由刑为刑罚体系主体的国家来讲,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司法能动的语义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行政与法》2007,(11):129-132
司法能动在中西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和宪政体制下具有不同的含义。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是一种开放性的司法哲学,法官热衷于解释宪法、打破规则和在法律之外司法能动;中国的司法能动则是一种奉行严格规则主义的法律之内的能动。  相似文献   

5.
引言以监狱制度为核心的刑罚执行是刑事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司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整个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的效率,对中国这样一个以自由刑为刑罚体系主体的国家来讲,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系统的效率。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20多年的发展,时下中国在精神、物质、政治和体制等方面,以行业或系统论,几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人们的观念、理论主张的更新,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素有“小社会”之称的监狱也不例外。然而,以事实而非道理、学理论,古今中外的监狱…  相似文献   

6.
“公正性”是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永恒的生命基础。公正观是司法价值规律观中的第一要素。但在实践中由于证据不很充分等原因而导致一些犯罪人逃脱法律的制裁或迟迟不能受到法律追究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无论对其他犯罪人还是对国家、社会民众,都是绝对的不公正。可以说,办案效率低、案件积压多越来越成为影响真正司法公正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司法办案效率已成为司法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效率”已成为司法价值观的第二要素。所有法律活动(立法、执法、诉讼等)和全部法律制度都以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即“效益”是法律活动的唯一宗旨,“效益”是一个公认的法律价值。西方主要国家为提高办案效率,减少案件的积压,实现司法的现实公正,做了诸多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7.
法律制度是具有生命的,同样的法律制度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秩序、法律体系中都可能衍生出不同的存在价值。如果说在过去以惩罚为主的刑事观念、相对不完善的司法系统主导下的时代,创设各种形态的刑事简易程序都是以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为目的。那么,在当今经历过程序正义、恢复性司法等现代更符合人性的司法理念洗礼后的刑事司法下,更应从人权保障的视角去构建刑事速裁程序,亦即以人权保障为刑事速裁程序之创设目的、构建基础、逻辑原点。  相似文献   

8.
论司法效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司法效率是解决司法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即司法效率的核心应当被理解为司法资源的节约或对司法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之所以成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最主要的理由是由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的。公正目标依赖效率目标。司法改革绝不是枝尾末节的修修补补,其实质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司法效率目标,我们要认真进行司法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对司法公正与终局裁判的认识对当今社会而言,司法的最大社会功能莫过于止纷定争、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据此,司法的权威性决定了司法的社会功能所能够覆盖和延及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为建立法治社会或法治国家所不可忽略的层面。司法的公正与效率之所以在当今的中国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是因为,在过去许多年以来,人治社会以及专制主义体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历史的伤痕和痛苦之中点燃了建立法治国家的火炬,从而使得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成为这个处于特殊历史转型时期的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功能性议题。由于历史发展的惯性所致,…  相似文献   

10.
司法判例制度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然 《中外法学》2014,(1):259-279
司法判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涉及司法判例的选编、发布、内容、效力、引用、推翻之规则的总和。承认判例法的国家有司法判例制度,不承认判例法的国家也有司法判例制度。司法判例制度起源于自然法的发现和习惯法的传承,而且在神明裁判中留下沿革的痕迹。司法判例制度的变化受到制定法发展的影响。制定法强则判例弱;制定法弱则判例强。于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制度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两大法系的司法判例制度又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当下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法官从何而来 在我国,当书记官职业化后,法官不再从书记员中产生时,法官从何而来?在法官选任上,国外有非常健全的机制,可供我们借鉴。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官一般都是从律师中选任的(在普通法系中各国也不尽相同,英国法官必须从律师中选任,美国则不是必须;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是作为法律职业者专门培养的,一般不从律师中选任)。两大法系法官选任制度的形成各有其特定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现实原因,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关键是把符合我国司法传统与制度、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的法官任免制度引进来。  法官从律师中…  相似文献   

12.
曾哲 《现代法学》2011,33(4):173-184
2011年3月11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海啸、核泄漏不期而至,引发日本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无序与法律救济上的无助,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突发性危机或紧急状态下的民生保障问题的反思。本文以关乎人的最基本权利之民生保障为中心,论述在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下国家法律对民生保护的应对之策。一个国家或民族或地区在面临突发的紧急的危险状态下,该怎样正当行使国家公权,有理有利有限地克减民生,遮蔽基本人权事项,这是很值得研究和必须回答的问题。当面临紧急状况时,作为执政者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实用主义者,更不能开启行政乃至司法任意性和主观性的窗口。否则,是对现代民主国家法治与民生保障的二重嘲讽。  相似文献   

13.
周敦扣 《中国司法》2005,(11):16-18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的一项事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司法行政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较,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一、四项职能优势(一)司法行政工作具有先导性的职能优势。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大治”、“盛世”都是建立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之上。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阶层都有不同的文化背…  相似文献   

14.
司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法现象的诸种价值形态中,公正与效率一直被视为司法制度设计与运作的基本价值目标,两者既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又有着内在统一性。司法效率的内涵可以从司法的时间效率、资源成本效率和边际效率等不同的角度加以透视,其外在形态则可以区分为司法的社会效率和司法的个别效率。从司法效率的多重形态和多重内涵出发,应该以提高司法效率为价值取向,对审判组织及其审判程序的若干方面进行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5.
王蓬勃 《法制与社会》2010,(32):167-167,171
检察机关在我们整个国家权力体系当中,属于司法机关,属于司法活动的主体之一。我国宪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的中国特色之一。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利配置模式,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体制的运行核心是司法裁判。我国的司法体制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别,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历史、地理、民族构成、文化传统等等具体的国家现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司法·司法学·司法职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东 《法治研究》2015,(3):126-132
传统上对“司法”或“司法权”的理解过于强调了国家对司法或司法权的垄断性,突出了司法的国家强制性与司法权行使中的程序性及国家意志的主宰性,在内涵上略显单一和闭塞,并未穷尽“司法”或“司法权”的应有之义。司法学既是一门探讨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学问,也是一门探索司法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学问,同时还是一门总结司法管理规律、探索司法运作程序、论证司法改革问题的学问。它不仅研究司法权的行使,还研究辅助司法权行使的体制、机制及方式问题(如属于“司法行政”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司法学对国家司法活动的研究是以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为基点而展开的,因为司法职权配置是国家司法体制与司法管理机制得以确立与运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错判的纠正与再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错判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实行一事不再理或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不同,中国的刑事司法中奉行有错必纠原则。不受限制的有错必纠导致刑事追诉的恣意化、程序正义的牺牲和诉讼形态的虚化。在中国确立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不仅需要树立维护司法裁判的稳定性、保障被告人的人权观念,而且需要大幅度降低有待再审纠错的案件数量,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审判监督程序加以改造,使其功能定位在对残留错判的“非常救济”。  相似文献   

18.
论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在当今社会逐渐受到重视的司法新模式,在世界许多国家尤其在西方国家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这种司法方式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正式司法模式的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传统所直接决定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以自然法思想、功利主义和自力观为价值基础,而在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制度框架下引入恢复性司法则缺乏这些人文理念的支持,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客观差异,不盲目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法。  相似文献   

19.
扎柯 《中国司法》2009,(4):20-2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次强调指出,要促进我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无数事实证明,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源泉。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没有创新,就会停滞或倒退。国家如此,一个系统亦然。司法行政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教育的政府职能部门,其工作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司法行政系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创新”做文章,以观念创新为切入点,以体制创新为着力点,以措施创新为着重点,用创新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文奕 《法制与社会》2011,(22):119-121
中国正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创新性地借鉴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乃至外部文化,以完善自身的变革,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西方式司法权威能否或应否在中国扎根生长,是一个需要深层次分析的问题。首先,要对西方司法权威形成之原因进行探索;其次,就要对中国本土尚未形成司法权威的成因进行探索;最后,基于以上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对如何在和文化背景下打通具有特色的甚或超越西方法治化的司法权威之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