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德例说     
正所谓官德,就是从政为官的道德。纵观古今,为官无德者,没有不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为官德高者,则为世所尊崇,为民所赞颂。官德包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克己奉公、崇节尚俭,等等。为官如何修身立德?我们大可以从历史上一些贤官良吏的从政为官事迹中,感受与领悟他们的为官之德。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3.
做人与做官     
社会在发展,但人们评判好人好官、人品官品的基本标准没有改变。常说的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正直勇敢,与人为善,有高尚的品德;清清白白为官,就是为官要清政廉洁,勤政为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良好的官德。古人云:“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因此,高尚的人品与官德是做人做官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4.
“官论”     
何为“官”?《辞海》以会意解之——“甲骨文字形,从‘一’(midn),以一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说文解字》日:“官,吏事君也”。可见,在古代,“官”是侍奉君王、皇帝一类人的统称。不过,它的引申义颇多,其中有官府、官吏。官府指藏有朝廷权印的军政要地,官吏指拥有权力的军政要员、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4,(12):38-39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意思是说,道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事物就能发展。万物以自身形态确认其本质特性而生,由其对环境的适应而有成。可见,道德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看法,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范畴,道德和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封建王朝的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学而优则仕”。北宋名相赵普则反其道而行之,官做得越大越“优”,越重视读书学习,后人赞其“仕而优则学”。据《宋史》中的《太祖世家》、《赵普传》记载,赵普幼时与赵匡胤同学,两人都厌恶读书。赵匡胤酷爱舞枪弄棒,赵普则“少习吏事”,侧重琢磨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7.
张春波 《前线》2013,(11):83-83
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这“志正”,鄙人理解,即品德美好。所以,古人又言“清正在德”。且有“德若水之源”一说。德净,则水清;德污,则水浊。品德美好,污浊灵魂便不会附体;品德不好,就会丢失纯洁心灵;品德美好,才能成为清正之人。春秋时,宋国人子罕清正,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专家鉴定后拿着献给子罕。子罕拒收,  相似文献   

8.
做官,当然要做事,做官做事,都离不开怎样做人。做好人,干好事,当好官,三者密切相连,而做好人则是干好事、当好官的前提,这似乎是古今中外人人通晓、无须证明的公理。在中国古代,人们把“立德”看做“立功”、“立言”的基础,认为道德修养是事业和学问的根基,只有经过道德方面的不断砥砺,在品德和人格方面趋于完善,才能“成伊皋之业”,“立一家之言”。把这一思想发挥到极致并赋予理论色彩的,当属先秦儒家。儒家认为,道德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可以决定和改变人的言论、行动和生活道路,决定和改变人的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生活。认为,汤周“…  相似文献   

9.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  相似文献   

10.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多,譬如清官“治家”的智慧,我们不妨掬一瓢以饮。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廉政瞭望》2011,(11):55-55
金圣叹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幽默的家伙之一。他遍读诗书,独不喜“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他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他做评点的时候,除词句外,有的还作全局性删削。他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他评点《水浒》,干脆利落地将不顺眼的七十回以后章节删去,不让英雄们被招安,史称“腰斩水浒”。  相似文献   

12.
江涛 《当代党员》2009,(10):74-75
唐朝史学家吴兢撰辑的《贞观政要》(以下简称《政要》),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臣僚之间探讨如何兴邦治国的言论,被后世奉为经世济用的政论经典著作,被称为“统治术之专著。治国者之圭臬”。该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建设理论,其中论“君道”、“政体”、“鉴戒”、“求谏”、“纳谏”、“俭约”、“慎所好”等内容,涉及国君、臣僚如何施政为官,  相似文献   

13.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对“德”解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培养良好的官德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听《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的讲座,对怎样做官、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完美的人;做官,要清清白白,做百姓称赞的官:做事,要踏踏实实,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  相似文献   

16.
举措     
中央首次明确“裸官”不得提拔 将“裸官”“跑官”“病官”彻底从干部选拔任用中剔除出去,这是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中释放出的明确信号。  相似文献   

17.
“三汤”巡抚汤斌吴子胜汤斌(1627-1687),清代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历经顺治、康熙二帝,官至江苏巡抚,礼部、工部尚书。汤斌为官清廉,洁净简朴。康熙称赞他“素行谨慎”,“洁己率属,实心任事”。江苏人则誉之为“二汤”: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  相似文献   

18.
官德,乃为官之魂,从政之本也。修德,修的是一种与权力相连的特殊的职业道德。为政以德,立业立德。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一个领导干部要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政绩,就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为道德素质是为民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崇高的道德理想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科学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无德之人,为官一方,乃百姓之祸也,焉有百姓称颂之理?为官应修德。欲修德,当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党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1944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9.
向守渠 《党课》2013,(2):65-65
为官要有“威”。“威”从何来?,《春秋繁录·五行相生》曰:“至廉而威。”意思是坚持清正廉明,才能赢得威信、威望,受到人们的拥护。作为党员干部,为官思廉自生威,这种威望来自人格力量,来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操守。  相似文献   

20.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4-54
刘向是西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官至散骑谏大夫、光禄大夫,终至中垒校尉,著有《说苑》、《列女传》、《洪范》等著作。刘向为官之时,正值外戚专权、朝政腐败,因此他在奏疏和著作中一再强调从政应分清公私。他在《说苑·至公篇》中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意谓做人能够不偏私情,不结朋党,正道就又广又远。同篇中又说:“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意思是官吏为国家办理政务时,不应该借此去谋私利,应做到公私有别。在同书《君道篇》中,刘向又强调:为人立身行事要正直无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