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新史观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吴家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及《史学要论》等课程;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作过《研...  相似文献   

3.
沙健孙等著《中国共产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 ,是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 ,第 1~ 5卷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共 30 4万字。《通史》按照统一的编纂计划和写作大纲 ,约请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1 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 2 6人分工合作撰写。以下分别从《通史》的史学思想、史学成就和史学方法等方面对该书进行初步评介。一、史学思想(一 )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自建党伊始 ,研究和叙述中共党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不同时期都出版了大量的党史著作。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 :胡乔木的《…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史学有历史哲学的维度,他将佛学的某些观念运用于历史问题,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哲学。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儒家史学的批判。为超越旧史学,前期梁启超以自然科学为新史学的方法样本,以进化论为新史学的理论武器,后期梁启超放弃了科学的诉求,转向佛学,这使他的新史学不再执着于历史科学的定位,而是增加了历史哲学的维度。佛学对梁启超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进业力、共业、心力、因缘等佛学概念和理论,并使他拒绝英雄史观,质疑历史的因果律,调整历史的进化观。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积极探索,努力奋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课堂上,首先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其最为主要的贡献在于最早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针对当时中国史学研究的困境,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到历史研究,在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郭孔延所撰《史通评释》,是第一部对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名著《史通》进行注解的专著,内容详赡,体例严谨,在《史通》研究史上具有典范作用.受明代学风熏染,郭孔延具有浓厚的“义理史学”思想,虽然也对一些史学理论议题进行了阐发,但过于强调史学的褒贬功能,其评论对象主要指向《史通》所涉及之历史事件与人物,藉以抒发自己的正统论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从而偏离了刘知几“实录史学”的主旨.《史通评释》促进了《史通》的传播,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晓艳 《党史博采》2009,(5):11-11,14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积极探索,努力奋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课堂上,首先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课程,引领青年了解、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和探索中国的革命问题.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培养出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于沛 《红旗文稿》2014,(5):26-28
正史学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早在中外史学萌生时期,即已表现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历史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清人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历史学虽是发源于记录,而记录绝不是历史",研究历史重要的任务是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寻出它的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史学史是中共党史学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 ,随着党史学界对党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的重视 ,党史史学史的研究也有了进展 ,但总的来看 ,这方面研究还是刚刚起步。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周一平的新著《中共党史史学史》 ,使党史史学史研究在新世纪有了很大发展。一、明确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1、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共党史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研究 ,是中共党史研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重点研究的对象内容有 :(1)史家 ,即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2)史…  相似文献   

11.
贾泳洋  王伊林 《世纪桥》2009,(10):53-54
历史上,人们把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誉为“史学双璧”,意在赞颂这两部书的历史价值。当前,在东北抗日联军史研究上也出现了两部扛鼎之作——赵俊清的《杨靖宇传》和卓昕的《杨靖字全传》。这两部著作,同样堪称杨靖宇研究的“史学双璧”。其中,赵俊清的《杨靖宇传》以学术研究见长,叙事严谨,结论可靠;卓昕的《杨靖宇全传》以史料丰富、描写细腻著称,铺陈全面,探求周详。两部著作互相映衬,是杨靖宇研究领域的上乘著作。  相似文献   

12.
壮士与好汉     
《党课》2010,(15):104-105
《史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史学巨著,快乐大叔以为,相比于写那些帝王将相,司马迂写好汉更倾注了他的一腔热血。或许在他来看,这些来自民间的英雄好汉的故事更有嚼头,只是,有些所谓“壮士”辜负了司马迁的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尽管先后出版了两种《李大钊全集》,但是关于李大钊研究的新史料、新成果,正如张静如先生所言一定会时有发掘,不断出现。据我所知,近来新发现的新史料就有书信、书法、照片、启事等多件.有的已经陆续公布。这些消息令人鼓舞和欣喜。最近,又很高兴地看到滨州学院李大钊研究所首席专家李继华先生的新著《新版〈李大钊全集〉注释疏证》(中央文献出版社版2008年版,以下简称《疏证》),可喜可贺。我以为,《疏证》一书的出版可以视为李大钊研究逐步回归考据学的又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吕祖谦的《三国志详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三国志》的史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然而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将一些历史人物的面像刻画的入木三分,有助于使读者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同时《三国志详节》还引用当代学人对《三国志》人物的评论,说明吕祖谦编撰该书的真正用意,并不完全是为了一部简化《三国志》的选本,而是试图借助前人的理论来解读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既是吕祖谦诠释《三国志》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选本的方式延续了《三国志》作为史学名著的学术生命。  相似文献   

15.
宛闻闻 《新视野》2003,(6):80-80
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兴学科,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构思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批史学史著述。李大钊撰写的《史学思想史》讲义,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学校授课,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欧洲进步思想家的重要历史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指明了它对社会进步、人类觉醒的重大革命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人在史学史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司马迁、刘知几、郑樵、章学诚以及其他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11,(7):47-47
1916年,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到北京大学任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7.
从1920年秋季学期开始到1923年春季学期结束,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和政治学系开设“唯物史观”课程,并编著了《唯物史观讲义》。长期以来,学界对讲义的完整内容抱有很大兴趣,但一直未见到实物。现发现的李大钊《唯物史观讲义》 1册,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讲义共7篇文章,形成于1918—1920年间,早于李汉俊所编唯物史观课程讲义。《唯物史观讲义》的新发现,既展示了《马克思的经济的历史观》一文的全貌,也为校勘、排印《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特点》两篇文章提供了新的底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中共党史学研究专家张静如,思想活跃、敏锐。他多年来一直在为深化和改进党史研究而努力,尤其是在党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研究方面。本文拟就他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述评,以见之于党史界同仁。一、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性质问题学科性质问题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80年代初期以来,党史学界围绕着党史学的性质问题曾有过争论。有人认为党史学是一门马列主义理论实践学科。也有人主张党史学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综合。张静如认为党史学是历史科学。他认为人们把党史学的性质看作是马…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4,(10):34-34
1918年冬,从湖南来到北京的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和李大钊第一次见面。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北京大学获得了每月可以领到八块大洋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兼职机会。依据北京大学档案现留存的工资发放册记载,毛泽东于1918年12月、1919年1月和2月先后签收了3个月工资,月薪为8元。由此可知,毛泽东到李大钊身边工作的时间是1918年的最后两个月,正值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之际,恰是李大钊开始向中国民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0.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