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许多干部,都很重视自己的政绩。这自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对什么是政绩,怎样才算政绩显著,不少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在他们看来,政绩就是要抓大工程,上大项目,于是在任内不顾主客观条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搞什么“形象工程”,办这个“会”,办...  相似文献   

2.
为官执政,似乎谁都想在任上尽快做出些成绩,露个“大脸”,让上级看了认为是“人才”,同级看了认同是“干才”,下级看了感到是“帅才”。论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否则,当了官不想事、不干事、不干成事,那还算是什么“领导”?争取政绩、创建政绩的心情可以理解,积极性应该保护,问题是要创建什么样的政绩,特别是如何“称量”目前摆在大家面前的五花八门的“政绩”?群众“称”政绩。不论领导干部自称为发展当地经济作出了多少贡献,组织了多少“工程”,增加了多少效益,赢得了多少成绩,也不论这些“政绩”在汇报材料上写得如何突出,在各种会议上说得…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人民论坛》2012,(21):28-30
"政绩工程"泛滥的绩效管理模式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误导"障碍六政绩考核模式弊端37.6%的受调查者选择"政绩考核模式弊端",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六位表现:中国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有四个显著特征:指标数量化、形式统一、过程简单、自上而下。当上级领导或组织考评下级绩效时,往往来去匆匆、走马观花,留下印象的通常是大规划、大项目、大工程、好数字、宽马路、大广场、靓景观等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政绩工程"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形象工程”一词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十分的眼熟了。比如,一个新官到任了,先要到他管辖的区域逛逛,看看在哪里有大公园可建,哪里可以修一条大马路,哪里可以造一座大广场……总之,找到一个可以快速显示其政绩的工程。一条马路有一些坏了,就像一座房子有一些坏了,本可以小修或大修一下,花不了多少钱,又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实施的颇见成效的项目。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然而,如今变味的事情太多,政绩工程也在变味之列。一些政府官员把“政绩工程”当作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政绩工程便成了“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他们不是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而是随心所欲、好高鹜远地实施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项目,其结果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绩”到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7)
正某地规定,每月月末领导人要将本月工作"政绩"在政绩榜上公布。出于对某些领导好大喜功大搞"形象工程"的深恶痛绝,群众偷偷地将"政绩"榜改成了"政债"榜,此事在当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有目共睹,我们身边中错将"政债"当"政绩"的领导干部并不鲜见。有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讨好上级领导,卖弄显摆"能力、水平",上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工程,看似轰轰烈烈、风光无限,最终好事没办好却背上了一笔沉重的"政债"。"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政绩,在当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政绩工程”几乎可以和“面子工程”或“劳民伤财”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施政的成绩。对官员要求政绩,和对学生要求成绩、对员工要求业绩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考试制度不合理而导致学生把出成绩和考高分划等号就说学生不应该出成绩。同样地,不能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经念歪了就说不能讲政绩。  相似文献   

8.
微观察     
《乡音》2012,(9):38-38
领导干部政绩应多些"小处入手"《人民日报》: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述职报告或总结时都喜欢宣称在任期内干了多少大事、引了多少资金、上了多少项目……似乎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大手笔,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于是,许多领导干部纷纷把并不宽裕的条件和资源悉数投入到屈指可数的几个重大项目中,可谓"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9.
吉永生 《创造》2002,(3):16-17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评判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政绩的优劣,出政绩不与讲政德并重,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开始变味了,大量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献礼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首长工程、请赏工程、迎检工程可谓泛滥成灾。20O1年8月,北京市在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就有《论“政绩靠炒”》 这样一道作文题,说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由于炒作出政绩,统计数字、表面文章无所不炒,人们干脆把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10.
针对“政绩工程”肆意蔓延的形势,重庆市铜梁县对盲目举债和债务恶性循环的乡镇将实施责任追究,并建立乡镇主要领导离(退)任审计等制度,以堵住债务“漏洞”,同时规定,对违反程序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的乡镇,视同违纪,予以严处(据6月26日《珠江晚报》)。笔者认为,如此制度创新,消除了那种对“政绩工程”只喊不打的固有倾向,有利于遏制“政绩工程”蔓延的不良势头。  相似文献   

11.
政绩成本意识的缺失及其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干部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时,如果缺失了政绩成本意识,缺少成本指标,就会使政绩评价的偏差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剖析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危害之后,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成本入手看政绩,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科学决策,坚决反对不计成本、片面追求干部个人利益实现的“政绩工程”;建立科学全面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重塑政绩评价的价值标准,体现公共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政绩与民心     
政绩是什么?政绩是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绩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应该是"面子工程";政绩应该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应该是走过场的应景文章;政绩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是既扰民又劳而无功的……因而为政者真正创造了政绩,是最得民心的事:其大者载诸史册,其次者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3.
《法制日报》载文说,时下有些干部为了出“政绩”,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搞了许多“脸面工程、“形象项目”。人们称这种做法是“政绩透支”行为。 政绩“透支”是一股歪风,有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有人热衷于政绩“透支”而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政绩“透支”者的“官心”、“官欲”、“官念”太重太强,急功近利,通过“透支”政绩来往  相似文献   

14.
在考核中如何准确地反馈干部的政绩康明宗政绩也就是工作实绩。它是干部艰辛劳动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干部德才的外在表现和检验标准,是自用干部的主要依据。它有多少、大小之分,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确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般来说,干部政绩的考核反馈是...  相似文献   

15.
每到年终,对每一位领导者,上级领导常常会根据其一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一番评价:是政绩突出,还是政绩平平;是政绩显著,还是政绩甚少。作为一个领导者,力图一年一个新政绩本无可厚非,但是怎么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创法。《中国青年报》曾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做《都是政绩》。这幅漫画有两图,图一是在一大片荒芜的土地上,插立着一块木牌,上书“1000亩”,右边一个身着官服的人指着这片土地眉飞色舞地说:“像这样的开发区,我们批了18个!”图二中的“他”说:“像这样的开而未发的开发区我们砍了18…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不少基层干部为了快出“政绩”,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使当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群众戏称这种“寅吃卯粮,年年受惶“的工程是“透支政绩”  相似文献   

17.
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领导,在总结几十年工作经验时说:“留下高楼大厦是政绩,留下好的作风也是政绩。”这句话听来颇令人深思。一谈到领导干部的政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高楼大厦、修桥筑路这些一目了然的政绩。诚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追求任期内立竿见影的政绩本来无可厚非。但时下的问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在任期内快出政绩、多出政绩,往往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好作风本身就是品质的体现和党性的体现。作风建设虽艰难,却能使百姓长远受益,最终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留下好作风比留下一些政绩工程更重要,因此应当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20,(6)
正深入农业产业基地和移民新村调研脱贫攻坚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考察示范区和太钢调研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政绩工程”当休谷谏近年来,"工程"之说走红,或屡屡见诸报端,或挂在领导者嘴边,诸如"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富民工程"、"扶贫工程"、"菜蓝子工程"、"希望工程"等等等。最近又听到了一种新的"工程",即"政绩工程"。不过不是出自报端和领导之口,...  相似文献   

20.
攻绩与民心     
政绩是什么?政绩是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绩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应该是“面子工程”;政绩应该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应该是走过场的应景文章;政绩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是既扰民又劳而无功的……因而为政者真正创造了政绩,是最得民心的事:其大者载诸史册,其次者传为美谈。我们这里讲一件“创建卫生城市”中的小事情,看看政绩与民心的关系。我们住的这座城市,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