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6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嘎茫莽道时嘉》(简称《嘎茫》)和同年的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神话新探侗族萨神系神话正误之辨》)简称《辨文》),皆以神话的起源,神名的属性,神系的排列,神坛的设置,“图腾”的迹痕,等等为由,否定侗族村寨设坛供奉的女神,不是“萨岁”(sax siis),而是人类的创世祖“萨天巴”。批判“萨岁”的  相似文献   

2.
萨岁是侗族人对去世祖母的称谓,并且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文化里,萨岁被看作是具有大神通的一种神,可以帮助本族人打败敌人和抵御各类灾害,是村寨的保护者,关系着族人的幸福,在该民族精神层面占据非常高的地位。阐述了该民族祭祀过程中萨岁相关的侗族舞蹈,也对围绕萨岁的侗族崇拜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探“萨岁”神坛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岁”(saxsiis),是侗族供奉的女神。在南部侗境,几乎村村寨寨,都设有她的神坛;在北部侗乡,虽然未见这种痕迹,但从新晃等地迁居鄂西南的侗族所信仰的“大母神”,和三穗敬奉的“圣婆”来看,在历史上也有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现存《九歌》中的“东君”究系何神,历来注家及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起来,大致有这么四种说法:日神说、日御说、句芒说、朝霞之神说,其中日神说占统治地位。笔者感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经过考查,我以为《九歌》中的东君应是远古初民所祀奉的虹霓神——作为与日神对抗的雨虹之神——在后代典籍里又演化为作为射日神的羿,因而《东君》其辞不是对太阳神的礼赞,而是对它的诅咒和毁灭;东君和羿的神话表明了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地位的结束,在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下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萨岁其神,是历经梁陈隋时期的侗族先民越人首领洗夫人,属自然土地神人神化的产物.由社神演为保境安民,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社会神.源于今两广交界地,时在唐代,随侗族先民迁居今地,系侗族的至高无上女神.  相似文献   

6.
侗族“萨岁”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岁”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极为丰富、表现形式又极为特殊,并具有浓厚特点的民族文化现象。“萨岁”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它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随着侗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原有的内容逐渐淡化,新的内容同时产生,陆续增添;特别是到了晚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掺进了一些汉族文化的因素,使“萨岁”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特别复杂的情况,这就增添了我们今天认识“萨岁”的产生、性质、意义以及它的演变过程的困难,所以,对“萨岁”的讨论,虽然有了较长的时间,但至今还不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南部侗族,过去每建新寨,顺遵古规,先置“地祗”。侗语谓之“堆头”,或曰“堆柄”。即《祭祖歌》和《巫词》说的:“未置门楼,先置地祗。未置寨门,先置‘柄地’”。前者系地神之所,后者系侗族供奉的女神之名之处。现在两者同是一址,同属一神,一并供奉,称为“然萨”(祖母屋),或“膝萨”(祖母坛)、“堂间萨”(祖母殿);汉曰“圣母祠”、“社稷坛”、“威宁祠”。称其神为“萨柄”,或“萨麻”、“萨岁”、“萨堂”。尊其地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境,奉此神为至高无上,保境安民之神。其址:一设在露天,一设在室内。前者垒土成丘,形同祭坛,上植株黄杨,旁置一伞;后者于室中积一白石堆,中插一半开半合,上披红  相似文献   

8.
1985年,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组织调查组,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九洞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笔者有机会参加了此项工作。在调查中发现一本珍贵的侗族古籍,书名为《东书少鬼》,按汉文意可译为《卜鬼通书》,它是一本用汉字记录侗语的抄本古书。这本书是在为侗族萨神——女神(又称萨玛、萨岁、萨柄、萨堂)安坛设祭时,巫师必须诵读的“经书””,平时巫师看鬼卜卦是不能念诵的,把它视为“圣经”和“传世之宝”。该书内容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求神保佑的词语和祭神的礼仪,如果我们揭去它神秘的面纱,其主体内容,则是叙述侗族萨神——萨玛的生平、活动地域以及她的政绩、武功等等。该书实际上是一本记述侗族历史文化的史籍。为了向民族研究工作者提供侗族历史文化史料,特将它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侗族的来源问题,是当代学者和广大侗族人民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不少同志、专家、学者,为此杜撰文章,各抒己见。笔者亦于1980年写出一文,题为《从〈祭祖歌〉探讨侗族迁徙》,刊于《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认为侗族先民来自岭南梧州等地。1982年,又从侗族宗教信仰方面,作《萨岁考略》,载于该刊第三期。现再就文献记载和调查资料,将侗族习俗与岭南习俗作一比较,借以佐证。一、节日。宋《寰宇记》说;“窦州”(广东信宜)、“昭州”(广西平乐)“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又说:“南仪州(广西岑溪),俗不知岁,唯用八月酉日为腊,长幼相尉贺,以为年初,《郝志》曰:“高(广东高州)以谷熟时,取戌日为腊,廉(合浦)之高凉,以十月为岁首”。所谓“腊”者,祭  相似文献   

10.
萨岁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岁”(Sa~(31)Si~(35)),是湘黔桂交界地区黎平、榕江、从江、三江、龙胜、通道等县侗族所共奉的女神,也有的称她为“萨麻”(Sa~(31)mak~(323)),或“萨柄”(Sa~(31)P‘in~(55)),,“萨堂”(Sa~(31)tan~(323)。人们都认为她的“灵威”最大,能主宰一切,是一位至高无上保境安民之神。因此,许多村寨都设有她的“神坛”,对她崇拜敬奉。每  相似文献   

11.
姓氏节日     
侗族南部地区,既供奉共同的女始祖神“萨岁”,又普遍奉祀各自姓氏的祖先神。在广西的三江、龙胜,贵州的从江、黎平,湖南的通道一带,盛行这种姓氏节日。如,杨姓过“杨节”;吴、胡姓氏过“戌节”;罗姓过“未节”等等。各姓氏过节的时间都不相同,但都以祭祖为主。饭前饭后均以腌鱼和糯米饭条祀祖宗,席间也以鱼为主。过姓氏节时,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同过此节。亲戚朋友可以前往祝贺,主人设佳宴款待客人。  相似文献   

12.
侗族有丰富的曲艺,这是毫无疑义的。侗族曲艺有哪些曲种?目前尚无定论。普虹兄在《浅谈侗族曲艺》(见《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中,把侗族曲艺分为四种:“刚锦”——即说故事、“多锦”——即唱故事、“刚锦多锦”——即说唱故事、“刚款”——即念诵款词。我认为他关于侗族曲艺的分类似乎失于琐细,有些提法可能不够准确,因此不揣冒昧,试着讨论讨论,以就教于普虹兄和各位读者、专家。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疾,在族源问题上,学界存在分歧,当前争议较多的是外来说与土著说。本文似就侗族是由其现居区域古越人的一支发展起来的土著民疾,作进一步探讨。 (一)侗族分布地域的变迁 侗族自称为“干”,有的地方称“仡更”或“仡金”,仡是词头,可简称为“干”、“更”或“金”,汉族称之为“侗家”。“侗家”的“侗”来自唐王朝在湘、黔、桂边境推  相似文献   

14.
三问一望     
2004年“5·20”迄今一年。笔者对“台独”分子(包括陈水扁、李登辉之流)提出三问一望。第一问:你(们)说“孙中山是外国人”,“中国史是外国史”,“你们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中华民国早已不存在了”。又说“中国不是本国,是敌国”。请问:水必有源,草必有根,人必有本,姓必有(家)谱。你们不论是姓陈,姓李,自家的姓是否都出自中国“百家姓”?你们说的话、写的字、吃的菜、敬的神、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哪一样不是地地道道“中国制造”?你们曾说,“两岸同文同种,何必再敌对”。既是同文同种,何以不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蒋经国如此说…  相似文献   

15.
祭寨门     
侗族聚族而居,每寨数十、数百、上千户。寨寨多建寨门。寨门既是出入村寨必经之地,又被认为是村寨守护神显灵住守的地方。认为“寨门神”(有的立有偶像)对内防病防灾,对外防贼防盗。凡村寨人畜生病,要向它献祭;儿童体弱要请它当“保爷”;村寨发生火灾,大家要全力抢救寨门;来“吃多食”的客人进寨,要向“寨门神”敬献,主人也在寨门里设案迎客。凡侗寨建筑,都要先将“萨岁”(又名“圣母”)堂和寨门建好后,方能建立房屋,这是侗族的古规。  相似文献   

16.
幽默     
聋子最好 太太对先生说:“我想在新买的钢琴上放个音乐家的半身像,你说海顿、贝多芬、肖邦,哪个好?” “贝多芬最好。” “为什么?” “因为他是聋子。” 信任 小保姆不满地对女主人说:“看来您根本不信任我,夫人。要是这样的话,我还是别在您家里干活了。”  相似文献   

17.
侗族萨崇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是侗族(尤其南部侗族)所供奉的祖母神,是侗族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这为已有研究萨的论文中所论及。然而,目前对萨崇拜的研究尚欠系统,欠深入,鉴于此,本文试加以探讨。 一、萨崇拜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萨  相似文献   

18.
不少有关论著认为,斯宾诺莎是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其理由之一: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神即是自然,自然即是物质自然界。其理由之二:斯宾诺莎认为思维只是实体的属性而不是独立的实体。这样的论点和论据能否成立?是值得商榷的。实体、神、自然,确实是斯宾诺莎表示最高存在的哲学范畴。例如,在其主要哲学著作《伦理学》中,他常常将这三个名词等同起来,大谈“神或自然”、“神或实体”之类。但不能因此认为,斯宾诺莎所说的“自然”就是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自然界”。斯宾诺莎自己曾经说:“如果有人认为,《神学政治论》的证明是以神与自然同  相似文献   

19.
侗族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宏富优美,深为民众喜爱,亦颇受大方之家的称赏;然而,侗族的文艺思想却少有人研究。为了挖掘和宏扬民族文化,笔者略具一文,以飨读者。 侗族有首“老人歌” 这样唱道:“我们留恋年轻的时代,我们羡慕你们的青春,年老了也要唱歌哟,一直唱到尸骨变成灰烬。不种田地无法把命来养活,不唱山歌日子怎么过?饭养身子歌养心哟,活路要做也要唱山歌。”这首歌以通俗的语言,揭示了侗族人民的艺术审美特质。所以,“歌养心”说,是侗族文艺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概括说明了文艺理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楚辞时期的侗族 要探讨古老侗族文化的贡献,还得从侗族的悠久历史谈起。 侗族史家们已基本认定,侗族在古代属越,是越人的一支。“越”在当时是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古老族群。《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说:“越在蛮夷,少康之后,地远国小。春秋之初,未通上国,国史既微,略无世系”。《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