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谏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中起过重要作用。谏官制度在唐代发展到高峰,本文试对唐代谏官制度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作用作一探析。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并且,封建国家的专制政体中没有任何代议机构,因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但是,皇帝一人的才能和精力毕竟有限,为了减少失误,维护统治,封建君主便在国家官僚  相似文献   

2.
<正> 清末,封建科举制没落,“任官授职,不问其才,能之何若,而问权势之有无”;封建吏治日趋腐败,大小官吏“皆酣嬉偷惰,苟安旦夕,上下拱手,游宴从容,事无大小,无一能举”。持续了两干余年的中国封建文官体系虽经戊戌变法、丙午厘定官制等多次调整与改良,终究无法冲破封建政治文化之束缚,无法克服其内在矛盾和弱点,与封建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政体一道,在辛亥革命隆隆的炮声中走向了历史的尽头。此时,十八世纪中叶在英国确立,美、法、德、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法的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也称公务员制度)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各国人事及行政改革方兴未艾。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彻底摧毁封建官僚体制,建立新型文官秩序以巩固革命成果成为时代的要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对此作出了特别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它特殊的社会形态是不可分开的。封建领主制下的傣族法律制度,从本质上看,它反映和体现的是傣族封建社会统治者为有效实施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种统治手段或策略。同时,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是傣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为此,我们在对封建领主制下傣族法律制度探讨时,就不能忽视其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地缘、物候等自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期刑罚制度的改革,是以“缇紫上书”为发端的。以文景时期废除肉刑为中心的刑罚制度改革,是中国社会从奴求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以后在法律制度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为其后封建五刑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缇萦上书” 根据《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应当处刑,下诏狱,逮系长安。淳于意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伦理有着自身独有的特质,它是一种以礼法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家族本位的政治制度伦理,科举制度和礼法制度是其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封建专制制度就是通过这种伦理的所谓的道德合理性,来证明和维护了超长时间的、稳固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和全盛时期,随着封建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唐朝的法律制度也发展到空前完备的地步。正如元人柳赞所说:“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唐”(《唐律疏议序》)。唐代的封建法律制度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法律制度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为其后宋元明清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法律发展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封建审判制度史上,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相互协作,共同进行案件的处理。三法司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辅助完成最高统治者的司法统治,是封建统治者构筑其绝对统治的重要部分。三法司制度长期存在有其制度的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局限性。对三法司制度的各种属性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现代刑事诉讼公检法三机关定位和分工合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行政体制之所以相对稳定与人事回避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封建统治者对严格执行人事回避制度是十分重视的。本文将从人事回避制度的产生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古代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最后对回避制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上权力监督的特点(一)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组织独立、自成系统、垂直管理的权力机构我国古代社会,自秦朝起,为了确保皇权专制统治,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于是产生了权力监督机构和权力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监察权是封建皇帝君权的集中表现,是君权的延伸,本质上是对封建官僚们的一种按“御旨”的控制。其目的是通过“治吏”以治民。历朝历代为了不使皇权旁落,极其重视发挥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赋予其特殊的地位和相对独立的权限。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谏两大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明确规定了封建等级特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封建等级特权,主要决定于特权阶层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或者在政权中官品的高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产生以后,其私有制经济基础比奴隶制时期的经济基础更加完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密。大小地主反映在政治上有皇帝,宗室贵族、将相功臣、上下官吏,组成等级森严的统治阶级内部结构劳动人民根据其不同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也被划分成许多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君主执掌封建国家最高权力。但是,君主及其权力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政治体制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谏诤、宰相和朝议决策等制度,形成了对君主本人及其权力行使的“硬”约束;习惯先例、祖宗家法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对君主本人及其权力行使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2.
《三续金瓶梅》承袭《金瓶梅》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了封建官僚制度的积弊,具有的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时小说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催残,暴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这是小说思想观念上的进步之处。小说也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传统道德观念、因果报应、消极出世思想之类的糟粕。  相似文献   

13.
立法权是指国家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纵览中国的封建历史可以发现 ,其立法权的特色非常鲜明 ,那就是 :法自君出。法律君属 ,法律受权力的支配 ,君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反观西方封建社会的历史 ,可以看到 ,尽管统治阶级也多以君主制的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 ,然而 ,许多国家的封建君主制经历了贵族君主政体、等级君主政体和专制君主政体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 ,形成了与中国迥然相异的立法权。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权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权 ,就必须以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为前提。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 ,建立…  相似文献   

14.
辩护制度最早为资产阶级所提出.在资产阶级尚未夺得政权之前,奴隶制国家的古罗马和雅典,实行由原告传唤被告出庭的控诉式诉讼.封建制国家、特别是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普遍盛行纠问式程序,它是相对控告而言的,拷问(即刑讯逼供)是纠问式诉讼法定的,普遍实行的审讯方法.针对封建纠问式诉讼,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法学家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诉讼原则和制度,在司法方面主要实行“公开的”、“辩论的”诉讼制度.其目的是用以反对封建司法的专横擅断.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取得政权后,废除了封建专横的诉讼制度和程序,在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在理论上或立法中确认了辩护制度.辩护制最早在英国颁行,之后,英国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相继推行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他们的诉讼立法里多采纳了这种诉讼制度.应当明确,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辩论原则,虽然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同样有其阶级的局限性,它同资产阶级法律中的其他“民主原则”一样,具有其虚伪性.在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庭上,法官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自不必说,律师为谁辩护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忠实于雇主是他们的信条,谁能出钱或出大钱就为谁卖力,为他绞尽脑汁钻法律上的空子.虽然,目下国外律师界中有给贫穷者  相似文献   

15.
200年前的7月14日,攻打巴士底狱的炮声揭开了法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统治了法国千年之久的封建制度被推翻了,作为这一制度的社会表现形式——封建等级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从此,平等代替了特权,“人人生来具有自由、平等权利”这一启蒙学者多年来宣传的思想原则,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承认。众所周知,在革命前,法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在社会生活中,封建等级制度在特权等级和平民之间,划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特权等级,即占全国人口不足  相似文献   

16.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最早发源并初步完善于古罗马时代。进入中世纪后,封建庄园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基础,时效取得制度遭到抛弃。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取得时效制度得到了复兴。取得时效制度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时效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7.
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官箴政绩和功过的考核。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这种考课制度经过历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包括考课主体、考课期限、考课方法、考课标准、考课内容、考课等级及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完整的考课体系。全面地总结继承中国古代官员考课的历史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今天的干部考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官员考课制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官员考课制度,是从封建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之日起,就伴随着封建官吏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远在夏、商、西周时,这些奴隶制国家就开始产生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经济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化是一种有形态的存在,是一个有结构的实体。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亲族主义、祖宗崇拜、等级身份制度和注重人伦价值。其中,文化的封闭性、家庭制度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是一个有二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都十分注重职官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因而在官吏的选拔、任用、考绩、监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封建职官制度的许多方面,如官职的员额限制、职权的明确划分、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官吏任用中的回避制度、考绩制度、监察制度等,对我们今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无疑仍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一)严格的员额限制.官有定员的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即已形成.秦汉时期,各  相似文献   

20.
自近代以来,"封建"一词作为术语,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但是,作为中国古语的"封建"百年来在被赋予新的意涵的同时,其语义和用法也变得纷歧莫定.究其原委,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学者本身对feudalism的认识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男一方面,近世中国学者对封建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历史的衍变.从语义学的维度看,"封建"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这样,就有了古中国语境、西方语境、马克思语境、近世中国语境中,封建的本义、世界通义、马克思主义定义及意识形态定义的差异.从源与流上对"封建"的"名"与"实"进行一番语义学的考析,有利于我们从"古"、"今"、"中"、"外"等多个纬度对"封建"一词的涵义有一个明辨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