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95年是“各国人民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死难者国际年”,并决定于今年10月8日召开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大会。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届时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万人纪念大会,国家领导人及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代表将在会上讲话,报刊将组织文章和发表社论,有关部门将组织学术讨论会。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英、法等国均举行纪念活动。英国邀请50余国首脑参加为期三天的庆典。5月9日是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俄罗斯在7、8、9日举行三天庆…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前,德、意、日法西斯为了实现它们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的屠杀和掠夺。面对这场空前的浩劫和法西斯的暴行,人民没有屈服,进行了彼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在这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中,苏联、中国还有美、英、法等50多个国家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了最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日为轴心的法西斯侵略集团和以苏、美、英、中为首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的一次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浩劫、大灾难。二战爆发前,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分别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并以武力改变世界秩序,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法西斯集团(即轴心国),世界大战的阴云…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5,(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祸害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从根本上说,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妄图用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和称霸世界的产物。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战后英法等国强加于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如要德国支付高额赔款、割让东部领土以及军备受到限制等,都是德国所难以接受的。德国不甘心战败,要恢复其大国地位。意大利和日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赃结果也不满意。随着战后经济实力的迅速加强,要求重新瓜  相似文献   

5.
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突然去世,哈里·S·杜鲁门继任总统(1945.4.12—1953.1.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德、意、日法西斯惨败乃至投降而告终。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世界人民得到了一次战斗的洗礼,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空前高涨。战后,摆在杜鲁门政府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已在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同时,全世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3):31-3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军队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从1945年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3个月后,在亚洲,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7.
《传承》1995,(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常识问答250题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编一、国际部分1、第M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答: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是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战争。随着欧亚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苏联参加战争以后,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拨款五百多亿美元,购买武器、粮食和各种军用物资,援助英、苏、法、中等三十八个同盟国家,对打败当时的人类公敌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关于租借问题我国史学界较少研究,本文试图就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及其互助作一初步探索。一、租借法的诞生为了阐明美国援助英国的历史背景,首先对租借法的诞生作个简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年由德、意、日轴心国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规模空前: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卷入国家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0%;参战军队达1.1亿人,死伤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军费消耗1.3万多亿美元,经济总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这次战争最终以苏、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除史学界公认的美国企图将日本这股战争祸水引向苏联和美国陷入国内复杂事务被迫采取孤立于外界政策的原因外,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二是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三是必须稳定拉美后院,阻止德、意、日等法西斯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最早建议由中、英、美、法、苏五国组建太平洋联合阵线,以反击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毛泽东预判,抗日战争的胜利依赖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日统一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基于共同利益,美、英、中、苏等国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誓言战胜德、日、意法西斯。毛泽东领导军队战斗在抗日最前线,拥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努力下,盟国终于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土、保结成“同盟国”;英、美、法、意、日、俄结成“协约国”。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应美、英要求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欧洲大战,协约国方伤亡惨重,青壮年多上了前线,后方劳力吃紧。为了补充兵源,“协约国”便委  相似文献   

13.
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战爭,中國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希特勒侵略者被消滅以后,一九四五年的波茨坦會議决定了德國應當發展成為和平、民主、統一的國家和締結對德和約的途徑。但是由於美、英、法三国一貫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半个世纪以前,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为轴心国的法西斯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亿万生灵推入战争的深渊。面对法西斯的猖狂侵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五十多个国家的人民同仇敌忾,结成了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相互支持,共同作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协公报》2003,(1):45-48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进入饱受凌辱的时代。随后西方列强纷纷沓至,强占中国土地开辟租界。一时间,中国领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1860年到1903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九国相继在天津设立租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6,(4):48-48
6月1日结束的美、俄、中、英、法、德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外长级会晤就伊朗核问题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7月3日说,如果伊朗在7月12日之前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美国将谋求通过联合国对伊朗采取行动。伊朗外长穆塔基7月4日说,伊朗此前宣布的8月22日就六国方案作出正式答复的最后期限“不可改变”。7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外长级会议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六国方案中的措施有:  相似文献   

17.
张建国 《思想战线》2000,26(1):44-46
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仅仅才结束几年 ,东西方关系的裂痕就不断扩大 ,冷战的阴影开始笼罩在世界人民的头上。面对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为了对付不断增大的来自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充分发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集体防御力量 ,在美国的倡议下 ,1 949年 4月 ,美、英、法、荷、比、卢、挪、丹、加、冰、意、葡 1 2个西方国家的首脑云集美国首都华盛顿 ,经过反复磋商 ,4月 4日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 ,同年 8月 2 4日公约生效。公约的主要内容是 :一、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 ,进行集体防御并维护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张世明 《传承》2014,(3):34-37
20世纪30年代初期,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共产国际开始逐步调整其"下层统一战线"政策,随着共产国际政策的调整,中共的统战政策也开始进行调整,逐步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思想。  相似文献   

19.
胜利来之不易,50年后有些事不该忘记爱泼斯坦50年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交战的法西斯国家的全面胜利。大多数历史学家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由日寇点燃的,是日本派遣军队侵占了中国的东北。那是1931年的9...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0,(4):17-19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侵略中国,8月14日,联军2万余人攻陷北京。次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帝国的腐败,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