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洪禹 《法制与社会》2011,(24):277-277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域名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由于域名认识不足、法律滞后域名不正当现象存在。本文介绍域名、域名抢注,分析抢注原因及现有法律法规对域名不正当抢注规制,探讨对域名不正当抢注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黄冉 《法制与社会》2010,(35):61-62
随着互联网络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而伴随的域名抢注问题也愈演愈烈。如何从法律上认定域名抢注这一新生事物,依法协调与保护域名抢注纠纷中当事人的利益,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域名的不同含义入手,对域名侵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Internet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木珠  乔生 《法学论坛》2002,17(2):79-85
我国关于域名抢注问题的讨论 ,由于思路与方法不同 ,争执数年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 ,用新方法探讨域名的网络特点 ,对其法律性质、法律适用及规制体系的构建提出意见 ,并依UDRP对国际仲裁机构的个别裁定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试谈有关域名抢注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敏  呼风新 《河北法学》2001,19(4):151-152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涉及因特网上域名抢注的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也由此给法律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从域名抢注的原因入手,对域名抢注的特征及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近年来,域名抢注与商标保护间的冲突尤为明显。本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AnticybersquattingConsumerProtectionAct,简称ACPA)为基础,对比研究我国域名抢注与商标保护的现状。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域名及商标。第二部通过案例介绍ACPA的部分规定。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域名抢注与商标保护的现状,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四部分,比较ACPA及《解释》对于"恶意目的"的不同规定并对文章做出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6.
吴韵玲 《政法学刊》2000,17(3):33-35
关于域名与商标发生的冲突问题,我国有关的行政法规虽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得到执行。尽管法院在处理域名与商标的纠纷中适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但也只是该法律中其他法律也适用的原则。基于商标与域名的本质区别以及国外法律和国际上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商标与域名发生冲突时,除“恶意抢注”和“滥用权利”外,处理时不应都简单地认为商标权优先。为了更好地保护商标权人和域名注册人的利益并促进国际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积极参与制定有关的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7.
著名小说《哈里·波特》的作者J.K.罗林(JK Rowlias),在12月上旬赢回了被抢注的域名kjkrowling.com和www-jkrowling.com。这是一则典型的域名抢注事例。  相似文献   

8.
周军 《科技与法律》2009,82(6):88-91
域名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难点问题。2010年我国将举办亚运会,现有的域名保护法律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兼之国际域名注册的完全开放性,亚运会域名的侵权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通过分析域名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域名侵权的事实及危害、解决域名纠纷的法律机制以及奥运会标识和域名法律保护的相关做法,研究提出完善和加强亚运会域名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域名权和商标权的权利冲突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云 《行政与法》2004,(7):104-106
随着网络在商业领域运用的逐渐普遍和深入,以及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大量的将他人商标注册为域名的行为,此类行为在恶意抢注的情形下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此类权利冲突纠纷应区别驰名商标和普通商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分别给予法律救济,同时为避免类似权利冲突的产生应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季奎明 《行政与法》2007,(11):107-111
反向域名侵夺是一个与域名抢注同时出现却又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UDRP的制度和CNNIC的规定指出了反向域名侵夺的定义和常见形态,却没有具体给出认定标准。本文主要讨论反向域名侵夺的"恶意"判断方法,指出当前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建议在立法中加入保证金、暂停受诉等惩罚措施,在实质上防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姓名问题涉及不同的法律领域。2020年我国《民法典》第四编第三章为自然人姓名问题提供了最新的实体法保护规则。早在11年前,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就已对自然人姓名问题作出了规定。在国际私法中,个人姓名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法院地国应适用何种连结点以确定涉外个人姓名的准据法。我国《法律适用法》第15条和第46条分别对涉外姓名确定和变更问题、涉外姓名侵权问题规定了法律选择规则,同时第5条对涉外姓名法律选择设立了不得违反我国公共秩序的最低界限。然而,我国对姓名国际私法规则采取“归并”的立法模式,没有对跨国姓名权法律选择和其他涉外人格权法律选择进行区别处理,未回应我国《民法典》姓名权在人格权领域的特殊性,而且忽略了《民法典》第1056条婚后夫妻姓名的平等价值和第1112条允许灵活选择被收养儿童姓名的立法意旨。虽然我国《法律适用法》姓名国际私法规则与《民法典》姓名实体法规则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互为补充。我国《法律适用法》有必要随着《民法典》的实施而对涉外姓名国际私法规则予以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郑世保 《政法论丛》2014,(3):120-126
域名纠纷是网络民事纠纷的一种,使用诉讼和ADR来解决域名纠纷将面临“纠纷解决的会面成本较高”等缺陷,同时域名纠纷的责任要件的认定有时借助网络就可以完成而无需当事人双方会面.为此域名管理机构创立了专门解决域名纠纷的域名ODR机制,以便快捷、廉价的解决域名纠纷.为鼓励当事人选用域名ODR来解决域名纠纷,域名管理机构把域名ODR设置为附条件的诉讼前置程序以保证域名ODR有充足的案源,另外裁决结果易于执行性、专家裁判、裁判快捷高效、费用低廉等优势成就了域名ODR,但是域名ODR也面临着困境.  相似文献   

13.
薛虹 《知识产权》2012,(1):82-91
全球域名系统在2012年1月起全面开放通用顶级域名空间.届时,全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竞争将给全世界知识产权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顶级域名的恶意抢注行为,域名系统的全球管理机构ICANN在新增通用顶级域名的项目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预防和解决纠纷的措施.ICANN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主要有关于新增通用顶级域名申请的异议程序、商标优先注册和通知服务、统一快速中止域名系统和新增通用顶级域名授权后争议解决政策四类.这些措施具有在域名系统全球应用的特点,提供了知识产权获得全球性保护的机会,同时也是域名系统直接介入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全新实验.  相似文献   

14.
郭晓莉 《行政与法》2008,(6):121-123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之间的冲突产生于注册环节,而后延续到商业使用之中,造成产品标识和宣传效果上的混淆,从而使权利使用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究其法律上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两种权利在设置阶段和行使阶段存在不足。为此建议立法增加“不得侵犯在先权利原则”的适用性,并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加对权利滥用情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5.
王妍 《河北法学》2005,23(5):49-52
企业对其名称是享有名称权还是名称专用权,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所不一,《民法通则》规定企业享有名称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规定企业享有名称专用权,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认识。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上分析,企业应享有名称权,而不是名称专用权。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经营范围问题也在被逐渐淡化,这样,现行企业名称制度中决定其专用权范围的因素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对于企业名称权的保护也应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通过防止混淆原则、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等保护企业名称权。  相似文献   

16.
蔺建平  高茹 《河北法学》2006,24(12):130-134
域名与商标的冲突是网络时代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预防和解决该冲突,既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域名与商标具有各自的含义和价值,通过研究双方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再结合域名和商标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我们不难找出冲突的原因所在.针对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将其解决策略归为技术性策略和制度性策略两类,以期能够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解决或协调域名和商标间的争议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Public domain is a core rule of copyright law, under which various creative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an author to use without charge or liability for infringement, hence ensuring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pyright law. Public domain is characterized by openness, public ownership, irrevocability and formality.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author’s work will not be interfered, public domain ultimately aims at the enlargement of its own univers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ulture of human society. Its introduction into copyright law satisfies both historical and logical demands. Without its acknowledgement, copyright cannot be justified. In that sense, public domain and copyright can be deemed as twins. Public domain is not only an existing institution, but also an ideological tendency or a methodology. It has evaluative and inspective values towards copyright. It is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of copy-rights, and what is mor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expansion and realizing the purpose of copyright. Huang Hui, Ph.D, is a lecturer of civil law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ill now, he has released over 20 research articles in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such as Modern Law Science, Legal Forum, Academic Forum, etc. His magnum opus includes: Legal Philosophy Exposition of Unreasonable Outstretch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rpretation & Transfer: An exposition of de-intellig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works in public domain, etc.  相似文献   

18.
This is the fourth in a series of articles looking 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et domain nam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t outlines the ICANN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dure for gTLDs whereby objectionable domain names can be transferred away from their registrants or cancelled. It also compares this to legal proceedings in the UK Courts and outlines a referral to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on issues relating to a trade mark registration as the basis or legitimate interest for a .eu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