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业报国———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华普产业集团总裁翦英海本刊特约记者张献生他,仅用10年时间,就将一个只有数万元家当的技术服务部,发展为集房地产、金融业、企业于一体,拥有26亿元资产的华普产业集团,成为首都最大的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之一;他,从1993...  相似文献   

2.
马宗晋是一个用心灵解读大地纹路的地质学者,也是一个用责任把握大地脉搏的减灾专家。他潜心地质研究40余载,创立了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他提出了“灾度”概念,统一了多种灾情强度的评估标准;他将以往灾害科学的单纯自然变异取向,引伸至社会承灾能力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的综合减灾科学道路;他组织完成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和分论,统编了七大类灾害统一体例的灾害年表,为推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采集村有位老人,名叫柴国义,今年78岁,是有名的拥军模范。1948年9月,他怀着崇敬心情,将在战斗中牺牲的南下干部刘树贵的遗体背回掩埋,建立了一个烈士墓。解放以后,他40多年如一日,义务看护这座烈士墓。柴国义有4个儿子,他为儿子们定的原则是都要为保卫国防做贡献。1962年,他将大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边防战士;1968年,他将二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工程兵;1971年他将三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炮兵;1974年,他又将四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陆军战士;ig90年,他又将孙子送入部队,当上了消防兵。在四儿子办理入伍手…  相似文献   

4.
他热情诚恳,脸上从来不缺乏笑容,却默默地用十几年时间将企业发展到数亿规模;他沉稳大度,略显腼腆,并不高大的身材却蕴藏着大魄力;他积极好学,长袖善舞,驾驭着专业团队去做专业的小情;他热心公益,以民营企业家特有的方式承担和履行着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三角洲腹地,活跃着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群体,它就是成立仅三年多的滨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在这个群体里,流传着一个个“硬汉”局长张爱国的故事。是他,一个从不服输的勇者,带领着这个年轻的集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用忘我的工作兑现着承诺,用爱心书写着开发区公安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是他,一位年近五十的长者,用满腔的热血和志在千里的情怀,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重塑着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他,一位殚精竭虑的智者.用真情锻造了这支钢铁队伍.用三年时间创造了开发区社会治安“高地效应”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顾亮光,是江西省赣南老区信丰县安西镇一个盲人,可是当地走上舞台,又变成一支非常奇特的民间“乐队”。“乐队”包含锣、鼓、钹、梆子、笛子、二胡、口琴、唢呐等十二种乐器。十二种乐器竟全是他一个人演委!请看:他将口琴绑在二胡琴杆上,拉弓的右手同时握一鼓槌,边拉过打大鼓、小鼓和梆子;他左手手臂上系一根绳,用手牵动支架上的小杠杆而击锣;左脚板郭学片小钱,右脚拇趾上也绑了根小棒,同时担负出台小钱和小锣任务;就在他坐的凳子下面也安装着一付大钱,用大腿通过杠杆来挺纵;加上摆在身旁轮换而用的吹响、笛子共有十二种乐器…  相似文献   

7.
47岁的英国人凯瑟琳·阿姆斯壮缠绵病榻多年,於西元1921年2月,在一次胃痛之后医治无效,不治去世,官方载明死因是胃炎。她死后不久,在伦敦海伊执业的律师马丁出面,指控凯瑟琳当律师的丈夫赫伯特·阿姆斯壮,由于和他“同行相忌”,曾先后两次企图用砒霜害死他——一次在茶会上给他涂了奶油的松饼,另一次是匿名寄给他一盒巧克力。警方接获报案后,重新展开调查,并在1921年除夕.在办公室将阿姆斯壮逮捕归案。  相似文献   

8.
1995年,随着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各地裁员、分流工作陆续启动,刘新武所在工厂的车间,按分厂要求,人员将由50多人裁减至30人,为支持改革,他毅然向单位提出申请,决定靠自己的本事去闯出一片天地来。 知道他的情况后,许多同事、朋友指责他;父母亲骂他;甚至还有一些人嘲讽他。对于前二者,刘新武诚恳地用自己的观点和一些设想去赢得支持,对于后者,则坦然处之。 思索、寻觅了一段时间之后,刘新武瞄准了办报亭这个行当。 当时,工厂所在的地区虽然常住人口多达好几万,可文化市场却极为薄弱。一个小小的邮电所和一个新华书…  相似文献   

9.
王军 《当代广西》2012,(7):64-64
1972年,他出生在博白县小山村的一个医药世家;1994年,他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博白县人民医院工作;1995年,不满足于现状的他下海经商,在茫茫药海商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0.
从负债4000万到资产10个亿每天早晨7点,孙建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而下班最晚的也往往是他,常常是伴着万家灯火住家越,这个工作习惯他坚持了近20年;如此算来,他10年干了别人15年的活。从没有节假日的他,就是用这种始终如一的韧性,带领原山团队从最低谷向事业的金字塔顶一步步走来。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律师,因为他的想法正在帮助他开创一个法律服务的新时代;他是一个很有方法的律师,因为他的忠诚他的专业受到了诸多客户的无比信任;他更是一个很有说法的律师,因为他敢于挑战法律的“死亡沙漠”,所以他居然以遗产信托将律师业、信托业和资产管理行业有机结合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开创了一个法律服务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韦振前 《今日广西》2007,(18):35-38
他,风口浪尖之上力挽狂澜,硬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将一个全市评比排名倒数第一,在广西质监系统中发展最慢、业绩最差的单位打造成了名扬港城的文明单位;他,面对巨大压力誓不妥协,以钢铁般的意志横扫陈规陋习,将一支萎靡不振的队伍锻造得虎虎生威;他,以自己的睿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创造了防城港市质监局一年大翻身、两年大跨越、事业大发展的奇迹;他,以局为家,克己奉公,以自己勤政廉政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沿边沿海的防城港奏出一曲磊落光明的壮歌……他就是被防城港市质监局全体干部职工亲切地称为“我们林局”的林科局长。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8,(9):95-95
洪浩昌从强调“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用写生或虚拟写生的方式开笔,用大块或者大面积的刀涂做点.做线、做面,他在真实的基础上模糊了具象的存在,把身心融入到自然,然后化作画布上的点点色彩。在再现与表现之间,具象与抽象之间,日见他的成熟。他描绘的对象不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4.
巧用肥皂     
巧用肥皂肥皂除用于洗涤衣物外,还有多种用途。△一个人搬移冰箱等重物时,在地板或水泥地上涂些浓肥皂水,重物就容易滑动了。△做油漆活前,先将指甲上和指甲缝里刮上些肥皂,油漆就不会嵌进指甲缝里,指甲粘上油漆也容易洗掉。△用锯锯木头时,只要在锯条两面涂些肥皂...  相似文献   

15.
全家人没有一个同意他到崦岈山来投资,因为在天津他投资一条挖泥船在3年中也能创造利润:为了崦岈山,他一年半没回天津,误了两个市政上围海造陆的重大工程,家人说他这一年少赚了8000万元;为了崦岈山,他把儿子从上海赶回到崦岈山,将他从一个白领变成了一个“村夫”。他为什么如此痴迷崦岈山?难道仅仅只是乡情?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南商会天津代表团团长宋富锦。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残疾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可怕的,或许有人说不;如果说残疾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万分遗憾的,应该没人反对。他双目失明,就再也感受不到色彩的灿烂;他失去双腿,就再也体会不到随意奔跑的激情;他失去双手,今生今世就欠所爱的人一个柔情的拥抱;哪怕他仅仅是缺了根手指,遗憾的感觉就缠上了他。我也是一个时不时被遗憾困绕的残疾人。9岁的时候,因事故,我失去了宝贵的双手。在父母茫然与无奈的脸上,我读懂坚强。于是苦练用脚写字,于是重返校园。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90年被闽江大学录取,成为我省第一位无双臂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闽清县残联工作。备受社会关爱的我,终于有了回馈社会的平台,深感欣慰,为残疾同人服务,成了我的工作,我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他30年如一日情系民众、关爱民生,用满腔热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关心群众疾苦,任劳任怨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带头学法用法、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一方社会稳定,把昔日全国出名的“拐卖人口村”变成了如今的“法制示范村”:他积极建言献策,做群众的代言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风采。他就是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  相似文献   

18.
李莎莎 《当代广西》2009,(13):18-19
“从前办证,不请客送礼很难办。2000年我办一个卫生防疫证,用了一个月;2007年我投资建设扶绥百盛购物中心,所有证件不到一个星期就办完了。”从1995年就开始在我区经商的浙江温州客商陈老板谈到他经商办证的经历,深有感触。这仅是众多外地客商在广西创业经历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热了N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得了真经,把自己从“低效能人士”炼成了“高效能人士”。其实,对一个组织而言,最怕的不是“低效能人士”,而是“高耗能人士”,因为一个高耗能人士所消耗掉的组织能量。远远大于多个低效能人士。用流行的“二八原则”来说,一个部门中不论有多少人,领导花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是“二”,花在他身上的精力是“八”;他高兴、愿意好好干活的时间是“二”,他不高兴、不好好干活的时间是“八”;  相似文献   

20.
他不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却喜欢扶贫济困,热心公益;他不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却经常捐资助学、关心教育;他只是胶南市藏南镇下洼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20多年来,崔焕明老人用自己的爱心编织了一个个动人的人生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位台胞亲属的感人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