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梁琳琳 《法制与社会》2013,(22):230-231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成才,同时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实。本文分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主要包括,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二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三要培育大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三是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传统文化饱受批评、高校教育自身发展、西方多元文化干扰等原因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缺位.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待挖掘,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而在大学生中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将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是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优秀的文化不断被经济利益所挑衅,国民的节俭意识越发薄弱,高校大学生在这种不良风起的影响下,将奢侈浪费之风带入到了高校。传递中国正能量的杨善洲精神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将带我们重新审视校园不良风气。本文将从培养高校节俭意识出发,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节俭意识,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良性发展为主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的培养所面临的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立法的膨胀、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的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因素的结合,因此,要将法治精神建设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树立起社会优位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与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我国正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法制意识的提高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尤为重要。因此倡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培养维权意识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关方面的解决之道,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和培养正确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样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文化多元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影响,其中一方面就表现在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信仰作为个体学习生活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为个体发展指引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既是提升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行动起来,及时跟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培养他们健康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文化边界及边界意识是区分和界定不同文化形态的重要标志。文化边界一旦形成,就被赋予一定的防御力和凝聚力,也对其他形式的文化边界意识构成一种抵抗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实践,给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化设定了自己的边界,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下的文化建设中,守卫马克思主义文化阵地,要处理好促进社会发展与捍卫文化边界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科学技术与维护文化边界的关系,处理好促进文化交流与维护文化边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发展。为什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仍步履缓慢,停滞不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观念与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禁锢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做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危机,危机的解决之道应该体现中国民族精神和西方契约精神的法律文化,即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合理的精神支持,培养国民的权利意识,待条件成熟之后,踏上契约文明的道路。届时,人人具有契约意识、权利意识、法律信仰意识,一个稳固的法律文化也将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权利意识的强弱对大学生的成才与建设和谐社会影响很大,如何正确树立和增强大学生权利意识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大学生权利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必须首先找准原因,厘析各种主要干扰因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提出提升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我们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权利意识的强弱对大学生的成才与建设和谐社会影响很大,如何正确树立和增强大学生权利意识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大学生权利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必须首先找准原因,厘析各种主要干扰因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提出提升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方文化思想比较为切入点,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中国民法不断发展,为保障中国人们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民法是一部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法律之一,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规范社会的基本生活,保障自然人、法人权利作为它的根本性任务。民法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民法的发展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整体法制精神的典范,民法的自治精神是人与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因此,一个国家的民法发展与这个地区的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之间的比较,来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由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处事态度大相径庭,影响者中国民法与西方法律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民法发展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法律观念的基础上,依靠自身传统文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的维权意识逐渐觉醒,维权活动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但就整体而言,大学生维权现状并不乐观。学校应当根据现状引导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健全规章制度,构建大学生维权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国学精神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让国学走进大学校园,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还有利于国学的传承,也有利于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公安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文武兼备、受人民拥护的公安队伍,警营文化建设是首要任务,应当列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公安文化发展观,增强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意识,全面发展和繁荣公安文化建设。周永康同志指出,“我们应该从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高度,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浅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为目的的和谐社会理论,由于其强调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相契合,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指明了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的层面把握和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认识,并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