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和发展道路的普遍规律。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李克实 《求实》2003,3(4):19-20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研究 ,应有回顾性、总结性和借鉴性 ,更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必须从哲学概括和理论创新的角度 ,科学确定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进程 ,是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实现过程 ,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统一的结合中,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论述了走向人类社会发展更高阶段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进行了探索.论述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特性的深层次把握,它直接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对跨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相关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是某一个组成部分的孤立发展,而是综合的、协调的、系统的整体性发展。整体性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理论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历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形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源头和内核;公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佳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政治文明不仅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广阔的社会发展层面讨论和界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是进一步确定和认识政治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重要基点。一、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与政治文明,从本质意义上说是同一体。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和进步意义在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一、“三个文明”的基本内涵广义上,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统一体的整体推进。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有机系统。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8.
黄有泰 《湘潮》2013,(1):1-3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我国社会发展的本质、宗旨、目的的规律决定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推动我们国家昌盛繁荣,才能促进中华民族强盛振兴。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国初期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并在以后的实践中 ,留下了一系列认识、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正确地解决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终于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推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我国宏观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格局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格局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成为时代强音。着眼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也必将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叶丽 《世纪桥》2004,(2):21-23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尚未诞生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至于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经历若干阶段的发展之后才能实现。马恩的这一思想给我  相似文献   

12.
张永光  刘云华 《求实》2012,(6):14-18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怎样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总括起来,包括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定和社会建设的实施与保障。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也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和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从本质上全面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代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状态及其对全球社会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更加充分地显示了其存在的现实理由和价值。当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和发展中的社会,通过改革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以及相应采取的各项政策,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社会所固有,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8)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使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应吸收西方经验,更应关照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规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良性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良性发展的机制构建主要体现在主导地位机制、多元包容机制和引领塑造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朱聪明 《求实》2014,(8):18-23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20.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昭柱 《求是》2005,(8):47-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