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25日上午,在杭州文一西路的湖畔花园,我们访问了抗战老兵林士瀛先生。林老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我191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杭州,祖藉在福建永定。父亲林烈扬(在日本时叫林金光)是老家福建永定县高陂乡西坡村唯一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十六周年前夕,我走访了中山先生生前的卫士范良老人。范老精神矍铄,身体健壮,虽已年逾古稀,但毫无老态龙钟之状。所以我首先好奇地询问范老养身之道。他告拆我,这是得力于中山先生的恳切教导,平时坚持锻练之功。中山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对卫士们说:「要锻练好身体,才能当好国民公仆。」  相似文献   

3.
张克明先生今年已是89岁高龄。早在30多年前,民革北京市委机关的同志就半开玩笑地称呼他“张克老”,相沿至今,约定俗成,成为大家对他的一种敬称。张克明是一位在海内外有着一定影响的人物,他对民革有着极深厚的感情。从民革的筹建至今,50多年他一直在民革工作。他参加过1948年元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民革成立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一晃5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成立大会的代表,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如今健在的只剩3人,香港的李子诵,广东的方少逸,北京就是他了。50载流金岁月,张克老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民革创建时…  相似文献   

4.
回忆梁实秋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识梁实秋先生,同他来往,前后也不过两三年,时间是很短的.但是,他留给我的回忆却是很长很长的.分别之后,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我仍然时常想到他.一九四六年夏天,我在离开了祖国十一年之后,受尽了千辛万苦,又回到了祖国怀抱,到了南京.当时刚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国民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年,我在江西九江中学(其前身为濂溪书院)读书。我经两位留日教师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剪了辫子,立志改革。辛亥革命之际,我参加了江西军都督李烈钧部宪兵团,廖伯琅为团长。后来,李烈钧成立了秘书团,廖就推荐我到秘书团任秘书。辛亥革命以后,我同中山先生见过五次面,每次见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岳升阳 《北京观察》2013,(12):70-74
侯先生不论是提建议还是发呼吁.总是坚持一条原则,即它必须是自己研究领域内的事情,一件事如果超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没有发言权了。  相似文献   

7.
詹志芳 《台声》2011,(6):52-53
今年是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也是秋忠逝世20周年。《台声》杂志编辑邀约,请我回忆一些秋忠在全国台联担任副会长时的往事。我写下这篇文章以纪念这个在我生命中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8.
1995年10月22日,一个象征中华文化及世界和平的“世纪宝鼎”矗立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花园内。这是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50周年诞辰的特别贺礼。 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三足鼎立,双耳高耸,腹下略鼓,圆底。满身商周纹饰,浮雕兽面,扉棱为鼻,圆眼突出,称底为云纹。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  相似文献   

9.
范云迁  郭蒸晨 《春秋》2014,(6):14-18
正我叫范云迁,老家山东诸城,后迁居山东高密县,范仲淹的后裔。父亲教书,曾跟黄兴在湖南从事反清革命。我20岁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看到了梁漱溟发表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旨趣书》,很感兴趣,愿意跟随他从事乡村建设的事业,便坐火车到周村,步行走到邹平参加研究部考试。三天后发榜,我被研究部录取。当时参加研究部考试的几十个人,  相似文献   

10.
高夙胜 《春秋》2009,(3):38-40
冯沅君作为当代杰出的女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谓20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这位蜚声全国、倾一生心血致力于我国古典文学教育事业的文化名人。曾在上世纪20年代,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小说。在社会上影响颇大。她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与苏雪林、庐隐、冰心齐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当代研究古典文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共产党和国民党真诚合作,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邓演达先生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那时我是学生,直接接受他的教导和督促。回想往事,纪念难忘。现将记忆所及,简述数事。一、邓演达先生是坚决贯彻革命军事教育方针的有功之人黄埔军官学校是一个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在军事教育上也进行了一番革命。在黄埔军校开办以前,中国的军事教育,全是照抄日本的。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则是由苏联顾问团提出教育大纲和教育方式,根据苏联红军的经验,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计划,一边实施,一边逐步改进。黄浦军校在教学上分为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1924年共产党和国民党真诚合作,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邓演达先生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那时我是学生,直接接受他的教导和督促。回想往事,纪念难忘。现将记忆所及,简述数事。一、邓演达先生是坚决贯彻革命军事教育方针的有功之人黄埔军官学校是一个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在军事教育上也进行了一番革命。  相似文献   

13.
14.
李迅 《黄埔》2011,(6):38-40
当我突然听到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蒋术副会长去世的消息,顿感震惊。印象中蒋老虽已91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好。春节期间,我给蒋老电话拜年时,他还高兴地跟我说,筹划多年的个人文集《蒋术文存》已出了4本,最后一本《我的三个30年》也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如此一来人生的夙愿即将达成。听着蒋老爽朗的笑声,响亮的话语,真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15.
李迅 《黄埔》2011,(1):28
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先生是辛亥元老、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烈钧将军的二公子,他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相似文献   

16.
对于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人来说,那些血与火的往事,一辈子都会深藏于心。当我来到四川省黄埔同学会王应尊老人的家,我证实了我的这一判断。王老年届九十,由于生病,行动不便,但老人的思维纹丝不乱,他说:“50年,弹指一挥间。我亲历抗日战争的往事,一直都还历历在目。” 1937年,日本侵略者投入陆海空三军主力,凭借优良装备,向上海发动了铺天盖地的毁灭性攻击。日寇的暴行激起了中国军民的奋起反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久,生命最长的文字。被誉为“现代仓颉”的百岁老人袁晓园,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献身汉字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的中帼英才。  相似文献   

18.
一位坚持七十多年资助失学儿童至今未婚的世纪老人,曾历经九十多年风雨,终从孤儿成长为博士,并成为摘取美国两所大学“金钥匙奖”的中华女学人。  相似文献   

19.
吴玉如,原名吴家,生前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班。周恩来、吴玉如是张伯校长的得意门生,现南开校训“日新月异允公允能”为吴老早年书就。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参政会秘书(蒋介石为议长、张伯为秘书长)。吴老书法造诣很深,被誉为“当代巨擘”,是近代书法史上“真正进入晋唐门奥的大家”。李苦禅先生说,吴吴玉如书法“诚属当今第一者也”,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郭沫若先生认为,把吴玉如作品放在“明人作品中殆难轩轾”。1982年4月23日,我同中央人民电台对台湾广播部记者、后任职新华社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