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合作治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沿线国家为应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跨区域协同共治机制。当前,“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治理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应对、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绿色合作、合作机制建设与对话交流、合作规划和参与指引建设、技术转让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大国博弈导致治理碎片化、各国发展现实差异与理念偏差、本国利益保护偏好、国际合作平台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的生态治理合作交流平台与机制和对内的政府与企业约束引导机制的建设,担起中国责任。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实践,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在全球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劲势头。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中国要着力缩小当前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对内与对外、官方与学者、国内与国外的鸿沟,强化话语生产、翻译、传播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一带一路话语内容的平衡和立体,鼓励更多的中国学者高质量走出去,加强对受众的细化了解和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凝聚起更多的共识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在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走出去"的产业既有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有新兴产业。在国有企业主导产能合作的同时,民营企业也不甘示弱、蓬勃发展。但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规模小、难点多、风险大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解决。根据产业互补指数测算,未来中国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广阔的产能合作空间。为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深入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三方面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本文从建立和完善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本土化策略、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培养和延揽国际化人才、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各国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取得诸多合作成果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传播方面同样成效显著。“互联互通”成为各国认可的重要理念,“一带一路”成为重要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标识,也带动了关于中国的整体传播。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需要紧扣数字时代特点,设计好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在全球塑造全面、客观、公正的“一带一路”认知,更好地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丽 《当代世界》2021,(4):74-79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地缘扩张论重塑国际秩序论等负面论调不断涌现,使一带一路建设遭遇话语困境.这些话语表现出二元对立、利益驱动、身份焦虑等主要特征,充分反映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凸显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构建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应积极协调沿线各国共同破解话语困境,着力打造话语共同体;重点探究负面话语标签背后的政治因素和文化逻辑,分门别类地加以精准应对;强化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7.
8.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启动,为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推动建立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理念相通、目标一致,相互对接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增信释疑,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吸引力,提升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的水平,帮助中国在新的国际发展治理体系乃至整个全球治理架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两者的对接也有利于形成对中国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外部约束,促使中国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年议程面临着落实时间差、理念与议题契合、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与西方大国协调合作、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挑战,中国需在战略理念、合作政策、落实平台、具体目标等层次明确对接方向,认真设计对接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监测指标设计和后续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章雅荻 《国际展望》2016,(3):90-10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落实,中国海外劳工数量持续增加,但沿线各国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差异巨大,安全形势较为复杂,中国海外劳工将面临来自劳务纠纷、群体事件、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所在国政局动荡等多方面的威胁。根据海外劳工面临威胁的种类与数量,笔者将沿线区域划分为五个安全等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海外劳工保护的战略策略:保护体系应转变传统的应急思维,注重海外劳工的生命安全与日常权益保护;通过建立相关的海外劳工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推进针对海外劳工的领事预警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劳工移民权利保护的相关活动,为保护海外劳工的制度化建设而努力,同时提高自身的话语权;还应通过签订双边协定,来对海外劳工群体进行更具指向性、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推动国际规制合作,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国际治理人才,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文  刘典 《当代世界》2018,(1):29-33
柬埔寨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随着近年来柬埔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柬合作的稳步推进,一带一路为柬埔寨发展转型升级注入了巨大动力,中柬两国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应正视与把控中柬合作风险,加大与柬埔寨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深度,将中柬合作树立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样板。  相似文献   

13.
汪恒  陈菲 《国际展望》2023,(5):36-54+161-162
策略性叙事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塑造共同意义的手段,是中国主导国际辩论、增加国际认同、提升国际话语权、构建和完善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工具。在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实践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全球与地区秩序变革”体系叙事、“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身份叙事和“印尼与世界互联互通”政策叙事的三重叙事内容,三者共同构建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经过对“一带一路”叙事本体论范畴上的叙事效果评估和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叙事具有清晰的使命目标、可期的成功前景和连贯一致的叙事情节。同时,大量反叙事的存在使得如何策略性地构建叙事,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有力反击反叙事成为中国当前对外叙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南升北降,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国际空间开始缩小,国际金融秩序处于亟须改革的十字路口,这为中国借一带一路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量力而行,避免经济领域的新特里芬悖论,以及地缘政治领域的威廉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5.
对外援助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进行政治、经济合作,实现政策、民心互通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发挥先锋、先导作用,从战略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在资金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并通过构建援外制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存在援外制度不健全、援外基本法缺位、援外管理体系不协调等制度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援外战略、调整援外资金结构和数量、提高对外援助实效等都对中国的对外援助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完善对外援助制度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中国可尽快出台《对外援助法》,理顺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援助绩效评估,通过制度完善提升援助实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亚娜 《国际展望》2023,(1):136-152+158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是全球治理需要应对的一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罔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导致全球环境治理动力不足。中国结合自身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扩大绿色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合作,推进绿色金融,搭建合作平台,交流环境治理经验和技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合作的深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彰显其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对全球环境治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形成了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规范,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分歧扩大的趋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继续基于发展中国家立场,强化身份认同,密切利益契合点,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全球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尽管文化贸易增速较快,但总量和内容都有待提升和扩展,同时还面临着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国际法律理念围绕促进文化自由贸易与强化文化保护的重大分歧的严峻挑战。中国应借鉴日本、美国、韩国、英国等文化出口大国完善国内法律体系,克服国际法律困境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机遇,通过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规范文化产品出口,转变政府职能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有效利用国际贸易救济与争端解决机制,打破市场准入壁垒等措施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18.
网络恐怖主义与“一带一路”网络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风 《国际展望》2016,(4):116-132
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空间与经济社会运行融合和国际恐怖主义演变两大趋势互动的结果,当前网络恐怖主义主要表现为宣扬恐怖理念、招募组织成员、发布恐怖信息、传授恐袭技能等网络支恐活动。对一带一路合作而言,网络恐怖主义意味着助推地区恐怖主义势力发展,阻碍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干扰一带一路合作社会基础等不利影响。推动反恐和网络安全合作,可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共同安全方面的吸引力,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预防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滋生和蔓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可以通过区域反恐合作和网络安全合作,建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共识,促进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政策协调和机制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丁隆 《当代世界》2023,(1):53-58
习近平主席赴利雅得参加“三环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沙特倡议并承办峰会彰显其“向东看”外交思路和对外经济新战略。中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国家转型进程实现历史性对接,助推中沙双边关系与战略合作进入快车道。峰会达成的中沙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发展战略对接实施方案,为中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行动指南,为双方加强战略协同与务实合作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全球文明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样,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支柱。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感召力;着眼当今世界之变,具有重要引领力;依托中国发展实践,具有强大公信力。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既要理论化,也要故事化、生动化;既要精神化,也要物质化、生活化;既要主体化,也要客体化、精准化。不断提升全球文明倡议对外传播的实效,需要更加重视瞄准青年群体,更加重视用好社交媒体平台,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外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