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时灯笼会     
李冰 《人民司法》2021,(6):10-11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每年元宵节快要到来的时候,童年那再熟悉不过的歌谣就会在我的耳边响起,儿时那充满快乐的灯笼会就会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一年中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过大年了。过大年可以让孩子们吃上平时难以吃到的肉。  相似文献   

2.
法眼看天下     
看到警察猛吞钞票 3月16日下午,浦沿新生村农贸市场,两个女人蹲在豆腐摊前挑豆腐。挑了半天,称了两块嫩豆腐,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卖豆腐的大伯。大伯找完钱,再仔细一看,钞票是假的。大伯拔腿就追到市场门口,一把抓住其中一个穿黄色休闲装的女人,另一个趁机逃脱。"这么多人买豆腐,凭什么钱是我的?"女人恼羞成怒。"我就收到一张100元,不是你的是谁的?再说不是你的,你跑什么?"大伯毫不示弱。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掏出手机要报警。"算我倒霉,这张真的给你,不要报警了。"女人口气软了下来。"别听她的,她后面肯定有假钞团伙。"围观的小周很激动,"这件事情,我已经碰到两次了。"听小周一讲,人们马上报警。听到警车越来越近,女  相似文献   

3.
请你断案     
《江淮法治》2008,(22):57-57
收养关系如何才能解除? 小芹大伯年已七旬,仅有的一养子(3岁时收养)现年46岁。养子已娶妻生子,与小芹大伯、大妈在一起生活。可自从年初大妈病逝后,小芹大伯与其养子的关系便紧张起来,养子对小芹大伯的态度越来越恶劣,最后竞将大伯赶出家门。不得已,小芹大伯只好住在小芹家。老人被赶出来后,心情不好,身体每况愈下,身无分文,住也没有地方。老人的愿望就是解除收养关系,要回这么多年来抚养养子花费的费用和自己给养子置的家产。不知老人的愿望能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侯大叔向李大伯借了6000块钱迟迟不还,李大伯将侯大叔告到法院。侯大叔辩称自己因轻信马路广告被骗3万多元,6000元是双方的共同投资,现在投资失败应当各半承担损失。近日,在长宁区人民法院毛金林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侯大叔与李大伯达成了延期还款协议。毛法官提醒老年朋友,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5.
死路与活路     
一次,我到河边钓鱼,遇到一捕 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 盖。我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 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老人慈祥地看了我一眼,说:"小 伙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想告诉你: 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  相似文献   

6.
“查存款”     
去年年底的一天,一位50多岁的新疆大伯状告河南省博爱县农行柏山信用社隐匿了他的3000元存款,可事隔不到半天,新疆大伯又转而硬要把一大包苹果送给博爱县农行监察室王长兰、许保群两位工作人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新疆大伯1990年秋后探亲时,在柏山信用社存了一笔定期3年的3000元存款,回新疆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单没了,便先后几次向该社发函查询,请求挂失。但因该社找不到储户提供的有关存款人姓名、地址底卡等而拒绝办理。眼看存款到期日将至,无奈,大伯只好重返博爱查找存款。到柏山信用社查询时,会计翻遍底帐仍然答复如初…  相似文献   

7.
冯姣姣 《中国律师》2023,(10):10-11
<正>回忆起那段和同事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日子,我为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争里,感到无比的自豪。2021年,我来到云南省马关县服务,一个10岁的小女孩因监护权问题需要援助。这个被收养的小女孩养父母相继去世,由爷爷和大伯作为监护人。但爷爷瘫痪,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4,(4):55-55
小王的爷爷和奶奶共生育2个儿子,即小王的大伯和父亲。他爷爷于1979年去世,未留下遗嘱。1999年,奶奶立下遗嘱.将她与爷爷共同购买的房产留给小王大伯继承。去年12月5日,奶奶去世.小王的父亲要求继承爷爷的遗产份额。小王的大伯认为,爷爷去世已超过20年,已过时效。请问,小王的父亲有继承权吗?  相似文献   

9.
林保南 《中国审判》2020,(5):108-109
什么是共产党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就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团圆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永恒主题。当吉祥的春联贴好,当火红的灯笼挂起,人们想到的是回到家的港湾团圆。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的浓郁氛围。除夕之夜,万家灯火,我却接到了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委的紧急通知:农历大年初一,赤坎区委将紧急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并要求从当日开始.  相似文献   

10.
引子 “兰灯笼”,这个词在香港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含义,意指那些尚未被黑社会正式接纳、排行最末、却借着黑社会的名义敲诈勒索的不安定分子。 九十年代中期,面对回归,香港移民风迭起,以移民心态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竞相出炉。这其中,香港钜文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以下简称钜文公司)的电影《兰灯笼》,独辟蹊径,以“兰灯笼’为视角,反映年轻一辈的迷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17年,距西湖申遗成功已有6年.如今,网上流出一段有关西湖的视频,引人围观.在这个视频中,有位蓝衣大伯振振有词地说:“西湖申遗后水越来越清了,为什么反倒不能游泳了呢?”一位白衣老伯反驳道:“在西湖里游泳是不对的,水清了,美丽的西湖更需要人们保护!”  相似文献   

12.
请你断案     
正申请撤销劳动争议裁决的,当事人应向哪级法院提起?老张单位在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有关经济补偿的裁决书后,他们认为该仲裁裁决书违反法定程序,不知向哪级法院提起申请撤销裁决?小王的父亲有继承权吗?小王的爷爷和奶奶共生育2个儿子,即小王的大伯和父亲。他爷爷于1979年去世,未留下遗嘱。1999年,奶奶立下遗嘱,将她与爷爷共同购买的房产留给小王大伯继承。去年12月5日,奶奶去世,小王的父亲要求继承爷爷的遗产份额。小王的大伯认为,爷爷去世已超过20年,已过时效。请问,小王的父亲有继承权吗?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年夜饭 除夕,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一家团圆、尽享天伦之乐的祥和佳节.可对于面向高墙电网的被监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倍增的孤独和思念及悔恨的煎熬.农历鼠年除夕,绵阳市看守所门前彩灯闪耀、灯笼高挂,管教民警精心为在押人员筹备了丰盛可口的年夜饭,餐厅里一片欢声笑语,被监管人员与管教民警围坐一起,共进年夜饭.特殊的温馨和关爱为高墙里的在押人员带来了新年的祝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灯笼     
最古朴最红艳的一张纸却把民间最强烈的火苗呵护一年的成败,红红火火地挂起来明亮在百姓人家的门前掌灯时分以一种神圣的高度把大红灯笼挑过门楣乡野的爆竹就在灯火的闪烁下借一束火光把一年要道的喜送上高空漫天飞舞灯笼@刘少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喝茶去     
不经意地走在大街上,忽然发现周围生出许多喝茶的地方:茶馆、茶楼、茶坊、茶室……。写着“茶”字的红的灯笼、黄的旗帜,在“酒店”、“超市”、“发廊”、“歌舞厅”招牌的林立中垂挂、飘荡,显出一份独特与超然,为喧嚣的城市平添几许宁静和淡雅。 我一向没有喝茶的习惯。小时候见外公早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相似文献   

16.
张克 《检察风云》2012,(12):10-12
未富而先老——养老保险备受冲击 近日,媒体报道,家住浙江台州的黄大伯17年前花200元“巨资”给老伴和儿子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今,却每个月只能领到2元的养老金。  相似文献   

17.
故乡的小巷     
吴梅 《江淮法治》2014,(24):54-54
正我曾在故乡的那条小巷里出生,在那条小巷里长大,小巷中留下我太多太多的回忆。记忆如同一朵成熟的蒲公英,只要稍作触碰,细小的籽粒便四处飞扬,记忆也一同随之飞扬。那次采风去了一个古镇,古镇的条条巷道都是用青石板铺成,平整光洁,曲折迂回。依巷而建的民居古风犹存、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家家户户屋檐下都高挂着写有姓氏的大灯笼,如同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风情画。行走在这样的小巷中,不由得勾引起我对故乡小巷的回忆。我曾在故乡的那条小巷里出生,在那条小巷里长大,小巷中留下我太多太多的回忆。记忆中,小巷里的人特别爱花,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种着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8.
孟祥林 《检察风云》2023,(11):58-59
<正>新疆车库市的吴女士在健身馆做踏板操时不慎崴伤右脚,落下10级伤残。她不甘自认倒霉,将健身馆告上法庭。那么,健身馆是否该为此担责呢?起因:在健身馆跳操崴伤脚2021年夏季,花甲之年的吴大伯花3000元在距家不远的鑫锐健身馆办了张游泳卡。可他没去几次,便将这张卡转给了女儿吴晓玲使用。“因为喜欢踏板操,我跟健身馆商议后,把父亲的这张游泳卡换成了踏板操运动卡。”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03,(7):50-50
问:今年4月,我家邻居李大伯不幸患上绝症。他家有一套私宅,他想立一份遗嘱把房子留给一直照顾他生活的二儿子。请问:设立遗嘱可以委托他人代理吗?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到过许多美丽的地方,我很想将这美丽化作文字,留于心底。但是,我发现有一种美丽是不能言表的,只能铭刻在灵魂之中。云南丽江就有着这种美丽,你试想一下,在细雨纷飞的夜晚,你撑着一把暗红的油伞,走在青石板的小巷中,客栈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耳畔除了汩汩的流水声,还有时隐时现的纳西古乐飘来……因为喜欢丽江,所以就格外关注丽江。2004年11月17日,丽江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几位老人演奏起曲牌为《浪淘沙》的纳西古乐……法庭上古乐声声,确实是非同寻常,原因何在呢?常,原因何在呢?愤怒的宣科2003年10月15日,《艺术评论》杂志刊登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