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既时有谬误,又始终有着主体意识、独特发现.  相似文献   

2.
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3,(4):46-50,74
话语分析为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分析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理论工具.话语就是指谈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话语分析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方法,它以我们习以为常的话语为分析对象,以解构隐藏在话语背后的逻辑结构为主要方法.对美国"中国威胁论"的分析表明,"中国威胁论"是以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据的,而现实主义在逻辑推理上是存在严重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关键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立文化身份和精神优势。其间,俄罗斯传统文化意识在俄国和欧洲两种文化交流与激烈碰撞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知识界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述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为依托,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构建出有关俄国政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内在演进趋势,肯定"开明官僚"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对俄国官僚的派系斗争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考察改革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面临挑战,"新政治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俄国史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5.
启蒙时代是"欧洲"建构的关键时期,而介于欧亚之间的俄国,对"欧洲"观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构造了较为权威的启蒙运动模式的俄国观,将其刻画为一个通过学习"欧洲",从而摆脱野蛮、落后,在"文明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同时,繁荣先进、文明开化的"欧洲"形象也呈现在这种俄国镜像中。伏尔泰塑造的俄国形象,对其后几百年欧洲的身份认同和欧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作为"学徒"的预设的不平等地位,在数百年中主导了欧洲关于俄国的话语,至今仍然是导致欧俄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有在朝鲜发生战争的可能,于是朝鲜一年里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有缔结俄国保护朝鲜、朝鲜给予俄国一些特权的秘密条约。但是各国对俄国插手朝鲜事务持有极强的警惕性,朝鲜的“引俄”行为及俄国的表现被夸大,都采取了阻止俄朝接近的措施,这就是第一次俄朝“密约”事件。此次事件无论是对当事国——朝鲜和俄国,还是对在朝鲜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或对朝鲜政策。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期,"第三种人"参与了俄国的社会斗争,并在其间经历了一个日渐深化的过程."第三种人"虽无自己的理论,但由于自身队伍的发展以及接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便利,在社会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实践也提升了"第三种人"对俄国前途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在是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如何表述俄罗斯问题的时候了.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之于中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迷思,这个迷思全方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影响力至今不绝.我们需要澄清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其中,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因为时代原因,在无法直接触碰苏俄、不了解苏俄的情形下,却满怀热情地去认同或拒绝经由苏维埃所确认的那个俄国,不经学术研究和学理性判断,把原本是在国际反资本主义浪潮下获得成功的苏俄革命这一地域性现象,泛化为一种普世性的规律.1950年代以后,知识界依据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把"解冻"以降的苏联变革理解为背离社会主义,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国际共运的失败.相应的,知识界这种缺乏现代民族国家考量的意见,又成为党政和社会理解苏俄问题的理论根据,在中国社会广泛流行.这种情况几乎持续到20世纪末.反思这些历史性表述,对中国在21世纪提升认识俄罗斯问题的水平、建构恰当的中俄关系,既有历史的警示作用,又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总体上处于实力不对称的结构之下,但由于朝鲜所持的正统观,使其对中朝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明显影响。朝鲜对明朝正统地位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清朝正统地位的长期拒斥,使这一观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实力对比和利益诱导等物质因素在稳定清朝与朝鲜关系中的作用。这一历史事实体现出,主导大国的合法性及其在体系内被接受的程度对维护体系稳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主导大国如何提升其在体系内的合法性和被接受程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波兰问题"是19世纪俄国政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却一直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在1863年波兰爆发独立事件后,俄国政论家斯特拉霍夫、卡特科夫、阿克萨科夫等人分别从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分析"波兰问题"及国家利益、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体现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中民主普世价值与民族主义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人口危机,人口总量持续减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死亡率居高不下,连续多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发展潜力不断削弱。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不断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引起了俄国内上下的高度关注。为提高俄居民生育率,俄罗斯联邦政府从2007年起为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设立了"母亲基金"。总体而言,"母亲基金"实施的成效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一些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使用效率不高、各地区实施成效差异明显以及资金来源紧张等方面。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国内人口形势依然严峻,居民生育率远未达到人口再生所需的水平。因此,"母亲基金"作为一项直接刺激居民生育意愿的物质激励措施,俄政府可能仍有必要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威胁认知与朝核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国际危机中的威胁认知理论,解读朝核问题.文章在系统分析"威胁"的概念、威胁认知的影响因素等理论性问题之后,研究了朝核危机发展的国家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因素:制度性地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  相似文献   

13.
在十月革命前的三个多世纪里,俄国对北方海航道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探索。17世纪,"北方海航道"概念开始形成,18世纪的北方大考察,极大地推动了俄国人对北方海航道沿线的地理认知。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使俄国开始尝试航道的商业利用。经过几个世纪的探索,俄国基本掌握了北方海航道的地理全貌,并最终实现了这一海上通道的全线通航。其北方海航道的贸易政策也逐渐由保守转向开放。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对北方海航道的探索成果,已经确立了苏联在航道地理认知、航行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并首次以对外声明的方式宣示了在北极的主权立场,从而为苏联时期继续开发北方海航道,明确提出航道的管辖权主张打下了基础,奠定了俄在航道管辖权问题上的传统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总的朝鲜半岛政策就是“两个朝鲜”政策。以此为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对韩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处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为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认识、韩国对日请求权、日韩渔业纷争、在日朝鲜人等问题上对韩采取了强硬政策。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日本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配合美国的东亚战略的角度出发,搁置日韩在殖民统治认识问题上的争议,迅速着手解决影响当代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实现了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六方会谈与朝鲜核问题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朴键一 《当代亚太》2003,(10):42-46
20 0 3年 8月末举行的六方会谈及此后的形势发展表明朝鲜核问题的国际协调机制已发生根本变化 ,朝鲜核问题不久将迎来重要的转折时期。本文对朝鲜核问题的基本认识、北京三方和六方会谈结果、朝鲜核问题的未来走向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9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进行了地下核试验,不仅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安全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而且对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的东北亚战略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并使韩国卢武铉政府长期推行的对朝鲜的"和平繁荣"政策受到重大挫折.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10月一致通过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的决议,并成立制裁朝鲜委员会.那么,朝鲜为何竟然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要进行核试验呢?在朝鲜核试验的背景下,韩国的对朝政策何去何从?美国的东北亚战略与朝鲜核试验的关系如何?美国是否会对朝鲜动武,以战争手段变更朝鲜政权?这些问题无疑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岳圣淞 《当代亚太》2023,(4):131-165+168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为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通过言语行为而非物质对抗的方式参与国际制度互动,以影响国际社会对特定议程或问题的政策行动的能力。基于话语制度主义理论,文章搭建起以“观念—话语—制度”为核心的分析框架,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互动为例,全面检视中国国际制度话语权的实践进程。分析发现,制度演进与行为体观念密切相关。观念映射与话语嵌套机制是行为体通过话语将观念因素导入制度结构的核心手段。在制度创设、制度参与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通过上述机制的运用,行为体得以将政策性、程序性和哲学性观念以特定方式和限度融入制度话语体系,将自身话语优先转化为政策行动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在特定领域的国际制度话语权。作为现行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国际制度的深入参与。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为深入理解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现实挑战提供启发视角,亦有助于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政治经济迹象表明,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远东地区传统上存在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三大两小”。三大是指俄国、中国、日本;两小指蒙古和朝鲜。五重奏中俄国的声音最年轻,它加入乐队的历史才四百年。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研究》2021,(2):111-133
从尼布楚条约前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通过外交、经贸等各方面与俄国的联系,积累了大量关于俄国的知识。18世纪前期,清朝关于俄国的知识开始形成。到18世纪中期,乾隆朝一系列官方典籍的编纂表明,清朝基本形成了基于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此后的100年,清朝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一直在完善,其集大成者便是代表清朝"俄国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朔方备乘》。但是,从乾隆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官方主导的关于俄国知识的核心,逐渐固化成为对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认知。清朝官员和士人一方面不断积累和整理关于恰克图的知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关于俄国本身的更丰富的知识。最终,面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俄关系新形势,乾嘉道咸时期精细化的"俄国学"落伍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