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果说社会主义不仅指称一种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更指称一种建立在真正人性基础上的合理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相互统一,这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的目标.高兹通过对经济理性的现代性批判与对生态理性的合理性建构,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想鲜明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技术突破的实现,人工智能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从科技研发走向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大步朝我们走来,并开始重塑人类社会。就资本主义社会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资本积累方式、生产方式、对劳动的剥削方式、阶级结构等均会发生重大改变。那么,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还是短暂的概念泡沫?相较于人类社会过去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哪些特征?在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组织形态将发生哪些变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些新情况与新问题?而人工智能未来又将走向何处?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德山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其类型、内涵不仅相当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性,既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又孕育与生长着社会信仰发展前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信仰危机"是传统信仰观的艰难嬗变.而能不能有力地批判与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清除传统信仰思维的深厚影响,恢复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再铸.  相似文献   

4.
论"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概念策略突出地表现在:它全面质疑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并消解其主体承担者的本体论规定,同时它又坚定地捍卫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力图以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念来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批判精神.在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社会主义事业不再是由普遍主体宰制的特定的阶级政治,而是以等同逻辑为链条的对抗性民主话语的不断阐发与建构.  相似文献   

5.
五月风暴在20世纪法国左翼斗争的历史中具有无法抹去的重要地位。在五月风暴中,法国左翼学者直面"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用辩证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从苏联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诊断工具。同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有力地扩展了马克思的批判框架,将其从生产领域延伸至上层建筑领域,为西方"反威权主义的左翼思潮"的出现做了铺垫。本文从五月风暴的历史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以及法国左翼学者对危机的回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异化的消费社会的描述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6.
费恩伯格以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界定为前提,以对技术中存在民主潜能的思想为依据,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提出批判和质疑,并对这一理论进行重建,论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特点、步骤和领导权等问题。费恩伯格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内容,但他把社会批判归结为技术批判并试图通过改造技术来改造社会的主张也受到诸多质疑。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迈克尔·洛伊近日给本刊寄来《自我解放的中心性》一文。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解放的实践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对社会实践和人类解放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应该重新考虑工业无产阶级衰落、妇女压迫、解放神学、生态主义等新问题。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幽灵的继承者,它把资本主义视为人类的大敌,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的癌变,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自然界和人类都是资本主义的受害者,推翻资本主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社会主义不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一个政党,它属于左翼,但又经常在批判左翼。生态社会主义区别于环境保护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中心。生态社会主义运动是一场革命,其目标是按照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对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占统治地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进行质疑和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引发了由传统的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向。这一批判不仅破解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教条化和机械式理解,而且打破了以经济为基础、做线性决定思考的传统而形而上学理论方式。  相似文献   

10.
哈共人民党是从苏联解体后新组建的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分化出来的一支社会主义力量,经过15年的发展,该党逐渐演变成为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哈共人民党力图正确看待苏共的功绩又实事求是地清理它过去的错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重申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抨击哈萨克斯坦现行制度,并明确宣布该党的目标是在科技进步和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建设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正、精神富足、自由和经济繁荣的社会。哈共人民党将自身定位为"建设性反对派",其发展前景将取决于它能否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未来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分析马克思主义"以伍德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马克思批判平等、自由和人权等观念,反对使用正义观念;以柯亨、胡萨米为代表的另一派针锋相对地提出,马克思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压迫,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在塞耶斯看来,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论,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维度。科学评析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剥削的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任何两极对立、随意拆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做法都违背了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那么,列宁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与列宁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类世界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仍彰显着蓬勃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一书,立论新颖,见解深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辩证法、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社会主义的信念"四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多维的理性认知分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厚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探索人类社会运动规律、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重要观点,对于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价值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确立了文化发展"取决于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原则,论证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变化发展规律,既肯定了资产阶级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的"革命性"作用,又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缺陷、弊端和不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对世界历史境遇下的文化发展趋势作出系统阐发,科学预见了共产主义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大势,不仅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公开问世的里程碑式文献,而且对推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坚定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的主义,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趋同,而是一种对立统一,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内容上,吸收、借鉴、扬弃了其他主义的科学成果;从政治实践上,超越其他主义代表的特定利益和立场;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正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以独特的视角批判资本主义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本期的学术对话就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理论研究所现任所长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专访。霍耐特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界定为"社会病理学",将自己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对社会和时代进行诊断的"治疗式"方法。在访谈中,霍耐特秉承社会批判理论的传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以来,就通过疯狂扩张与掠夺来推进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在贪婪狂妄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利益无止境的追求在激发自身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滋长出来.为了摆脱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资产阶级不仅对无产阶级无情压榨,而且对生态资源进行大肆掠夺,导致自然生态不堪重负,从而引发许多生态问题.对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关联等为切入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解读了自然的概念,并站在自然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多维批判,探寻自然生态和谐的道路,体现了对人类和自然的当前境遇与未来发展的关切.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几乎没有谈论过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本文通过对辩证法本质的揭示指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有所展望,而且他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发了未来新世界的一般特征,他反对以康德式的"应然"来表述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诉诸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式的内在批判立场。其次,马克思对黑格尔颠倒主谓关系的批判具有规范性的意义,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设想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并将共产主义区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到那时,人类能力就是目的本身。这些伦理原则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他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解决当今时代的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震撼,李大钊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担负起了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的重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与民主、自由相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极大地、公平地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利益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实业;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普遍性,而且要体现中国的实际。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今日中国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路径,一是有的放矢地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内容、实质及症结;二是在分析与批判中建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一方面是基于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本质的客观了解与认识,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另一方面是在分析批判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