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制度国家关系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体系。它既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又包括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虽然是对立的,但也有统一的一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随着两种制度的发展和变革,这种统一关系则越来越明显。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解析当今中国社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需要来自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支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综观我国制度变迁与创新过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存在诸多不和谐的方面,需要我们在认清原因的基础上,促进其协调发展,以保证制度对于社会有机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从河南省Y村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村庄这一精准扶贫的微观场域内,驻村扶贫干部、村庄经济精英、村庄干部以及村民这几个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关系""人情""面子"等非正式政治影响了扶贫资源分配。在此过程中,非正式政治虽然阻碍了精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但也降低了精准扶贫工作在村庄开展的交易成本,在正式政策与乡土社会之间起到了润滑作用。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是复杂、多元的。非正式政治之所以能够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由制度的压力与空间、乡土社会催生的非正式治理路径依赖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形成的。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过程表明:国家尝试通过制度化、正式化的治理手段来实现对基层的有效治理,但在村庄实践中,却往往遭遇政策、权力无法下渗,导致公共政策的失效。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已有的非正式治理途径,一方面对国家正式治理手段产生了消解,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正式治理无法触及的领域形成补充。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需要协调好基层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政治的关系,使得二者能够相互补充促进,从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有关闲暇活动与社会资本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选取社会资本的两大要素社会参与、社会信任作为切入点,研究了闲暇活动参与对二者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人们的闲暇活动参与度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人们的闲暇活动参与度越高,其社会参与度就越高;人们的闲暇活动参与度越高,社会信任度就越强。其中,观览型闲暇活动与社交型闲暇活动由于其外倾性对人们的社会参与、社会信任提升的作用最显著,而自我中心型闲暇活动则由于内倾性不利于人们的社会参与、社会信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创新网络指企业为获得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契约关系或在反复交易的基础上以及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外部组织机构建立的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利互动的各种制度安排。浙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是指浙江中小企业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  相似文献   

6.
李剑力  杨贞 《学习论坛》2001,(10):11-13
本文从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协调的理解出发,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两种制度必须相互融合协调的观点,并指出了我国目前转型期所出现的制度不协调,最后针对国情提出了促进制度协调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是指那些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这些制度性障碍使得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着注册困境、定位困境、资金困境、知识困境、人才困境、信任困境等多重困境.出现这些制度性障碍的原因在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出于维护政权和政治稳定的考虑而在公民社会组织监管上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将公民社会与国家对立起来的理论思维和对民间组织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防范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努力建立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关系,而这就需要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式,蕴含着信任、网络参与和互惠规范机制,信任有利于建立民族利益主体间的和谐关系,社会网络有利于增加民族间的联系和理解,互惠规范可实现民族利益共赢。社会资本具有正式制度不具备的优势和条件,这种非正式的制度能引导民族利益结构和逐渐增强民族利益意识,减少利益矛盾,建立民族间和谐的利益关系。为此,要重视社会资本对民族利益的协调作用,应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减少民族利益协调的成本、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参与进行民族利益引导和建立良好的互惠规范实现民族利益共享,为我国民族利益的协调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非正式团体。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方式,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需要构成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基础和纽带。 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在组织行为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功能,将会有助于组织效能的提高。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在高校,由于大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转型条件下,组织社会资本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本文对正式结构的变迁和非正式结构的表现及其功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是结构制约与组织建构的关系,正式结构规定了组织行为的可能性空间,非正式结构则将这种规定性现实化和策略化。  相似文献   

11.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凝展成果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以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理念为指导,并通过制度保障来加以实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于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的功能各有其侧重性但二者又有互补性,应当发挥二者功能的联动以保障公平分享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信任,无时不在影响着社会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认同取向。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检视社会信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自治组织信任以及非官方媒介信任等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负向显著性影响。收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没有显著性影响。政治信任、官方媒介信任以及人际信任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正向显著性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夯实社会信任基石。  相似文献   

13.
论制度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自身存在着由于其功能出现偏差而产生的制度风险,它以制度与相关的其他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为存在基础。制度风险的客观根源在于随现实变化而出现的制度变革以及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专家式认识是制度风险的主观中介。规避制度风险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制度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间的制度协调,这既需要专家式认识与常人式认识的体用结合,又需要在制度协调时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反思风险并勇敢面对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除了各种成文的规章制度,即我们所说的正式制度之外,同时还存在着一种"文化性制度",或称"文化"在共同起着协调与规范管理者行为的作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不是字斟句酌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农民之闻的“取”与“予”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政府利益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二者都积极参与其中,互相搏弈,即两者是互动关系。认清政府与失地农民关系的变迁走向,有利于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本文以余姚市为例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①政府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呈现的是一种有冲突倾向的“在场合作型”关系;②制度、权威是政府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的正式基础;③地方性知识是政府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的非正式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权力结构意指村庄各主要权力主体之间模式化的互动关系。分析我国农村权力结构应从正式权力主体内部、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主体之间两个层面展开。目前,我国正处于"二元"权力结构制度化试错和多元权力结构形成的交叉时期,权力结构的制度层面出现了严重断裂。为此,必须推广"两票制"与"二选联动机制"等制度创新以调整村"两委"关系;建立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的制度化"治理"机制,广泛吸纳非正式权力主体参与,共同管理村级公共事务。惟此,农村权力主体间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在同一场域中实现共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的社会资本理论日益受到重视。理清社会资本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是研究社会资本的核心命题。社会资本作为必要的中间转化要素,通过推动物质资本投入、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替代或补充,并与正式制度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录用正式制度,按照狭义理解,仅是人为制定的“正式规则”,也就是指围绕公务员录用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录用流程、考试程序与内容设计等体系制度。录用的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能。这种主观性的制度认可则属于录用的非正式制度。因此,公务员录用的非正式制度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包括官员考选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意识形态等因素。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共同组成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制度环境,两者的结合才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献对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民营企业群体在政治领域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主要的不足在于:正式的政治参与与非正式的互动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未能将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互动与制度变迁联系起来;一部分研究仅仅满足于描述制度层面上的变化,并将后来的经济绩效归结于制度选择,而忽略各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实践证明,这些问题主要由制度因素引起,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重视农村的制度效能.以制度经济学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关系为理论视角,来探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学的正式制度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的保障,人文化的非正式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秩序和谐的合法性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实现科学正式制度与人文化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