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基本案情] 一九九九年五月,甲向乙借款三千元,约定六个月归还,不计利息。在借条上注明还款时间为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乙称:自二000年一月起见甲无还款意识,遂在之后的二年内多次口头索要借款,未果(未能证实)。二00二年十二月某日,乙进入甲家索要欠款3000元,甲拒还,乙动手打甲,在双方纠扭过程中,甲被推倒在地致右肘关节脱  相似文献   

2.
正一、基本案情王某欠张某货款40000元,出具欠条一份,约定于2009年3月30日前付清。届期,王某未如约还款。张某于2009年4月初向王某催要时,在场的赵某(王某的连襟)亲笔书写了承诺书一份,载明:所有欠款于2009年9月30日结清。如王某没有钱,由赵某负责,2009年9月30日结清。最后署名为:王某。张某对此表示同意。到期后王某仍未还款。张某于是向赵某要求还款,遭赵  相似文献   

3.
罗葵 《特区法坛》2005,(1):53-54
张荣异因做生意缺乏资金,1998年8月6日向苏秋珠借款30000元,并出具“借到苏秋珠人民币30000元,期限一年。若借期一年利息按8%计算,若借六个月内利息按10%,借一个月算两个月利息,二个月算三个月利息,以此类推。张荣异98年8月6日”的借条给苏秋珠。同日,符其英为张荣舁的借款提供担保,并在该借条上签“担保人:符其英(陀烈小学校长)担保至还清以上欠款止。98、8、6”。张荣异、符其英均在借条上加盖各自的指模:借款期限届满后,张荣昇未依约还款,苏秋珠遂于2003年6月2日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符其英还清本金30000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4.
案情简介2006年6月18日下午,冉某持王某出据的王某借款18500元的借条,以2000元的报酬邀请谭某、刘某、唐某等人,找王某催收欠款。因王某暂时没钱偿还,当晚,谭某、刘某便向王某提出由他们负责将冉某手中的借条“弄”出来,交给王某自行处理,事成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2006年1月,我向好友李某借款8万元,并出具借条一份。事后我还清了借款,但未收回借条。2006年12月,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我偿还借款8万元。庭审中,我反复强调自己已经还款,但未能提供还款证据,一审法院判决我偿还欠款。我不服判决遂上诉,  相似文献   

6.
问:2006年初,我朋友王某因做生意需要向我借了1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考虑到他做生意可能亏损,我要求他提供担保。当时王某的姐夫愿意为王某担保,并向我口头承诺若王某不能偿还,他将替王某归还借款。现因王某经营不善而不能还款。请问:我可否直接起诉王某的姐夫,要求其承担保证还款的责任?读者程燕  相似文献   

7.
1案情概要2001年10月,甘肃省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李某诉被告陈某侵权纠纷一案中,李某声称,他在1999年12月借了陈某1000元人民币,并约定利息,后分两次还清借款,但未按约定还利息,就给对方写了一份证明后要回了借条。后来陈某拿出一张借条,上面有李某借其2000元人民币、月息20元、借期共10个月以及李某签名、盖章和保人签名等内容,要求李某如约还清借款及利息。李某对此借条提出质疑,声称借款人签名、盖章是真实的,两个保人的签名也是真实的,但没有借条上所记载的借款事实,该借条是陈某伪造的,遂以陈某侵权诉到法院。法院将该借条送到我鉴…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下,在欠条与借条都约定了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这不会产生多大争议。但是,如果欠条和借条中都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常产生较大争议。本文将主要通过诉讼时效是针对原权还是救济权角度予以分析,进而探讨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和借条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闯 《法人》2014,(8):64-65
正《物权法》明确规定股权质押自登记时成立,但对于未办理股权登记托管的股份公司的一般股东来说,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借贷在法律上存在障碍不久前,中国法院网公布了一起股权质押案例,基本案情是:王某2013年10月26日向李某借款400万元,约定还款日为2014年2月26日,以王某所持有的甲有限责任公司40%的股权作为质押(但未登记),并约定如未能按期还款,则自愿将该40%的股权转让给李某。还款日到期后,由于王某未能按约定期限还款,又自  相似文献   

10.
案情原告谢某持被告人周某、案外人王某共同签名的关于谢某贷款的归还说明(内容是由周某负责归还谢某本金8.4万元及利息,王某负责归还谢某本金1.6万元及利息)并申请证人王某到庭作证,证明2002年5月初,周某通过其侄子王某向谢某(王某之内兄)借款10万元,并口头约定借款年利率为24%,当月30日,  相似文献   

11.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家住河北省巨鹿县小河村的赵大勤为了给村委会盖办公房,管好友章均韬借了40万元.孰料,章均韬突遇车祸撒手人寰.章均韬的妻子揣着借条向其讨债,赵大勤再三表示欠款已还,但苦于无证据.最终,赵大勤找到有章均韬签收的三份55万元还款收据. 55万元的收据与40万元的借条,究竟孰真孰假?最终,法官又将如何断案?  相似文献   

12.
1989年5月,郭某因承包经营石灰窑缺少资金,向王某借款1.2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言明月息3分,到1989年12月15日前归还。逾期后,经王某多次催讨,郭某于1990年8月5日向王某出具保证书一份,保证在1990年10月1日前归还欠款,如到期不归还,则以自家新建造的房屋一幢作抵押。但到期后,郭某  相似文献   

13.
李某系乡干部,为一教学楼工程的发包方(甲方)现场施工代表,负责工程质量、进度以及签字划拨工程款。该工程承包人王某、张某某为获得李某在工程中的“关照”,在工程开工前便与李某共谋,达成了工程赚了钱后三人平分的口头协议。1993年下半年工程开工,至1995年元月工程竣工期间,李荣三次出具了三张只有借款金额,无还款时间、利息的借条,共向王某、张某某借得现金17万元,用于小孩就学,妻子治病以及借与亲友等。在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李某明知王某、张某某虚报基础工程尺寸,未予制止,致王某、张某某非法获利4万余元,并在划投工程…  相似文献   

14.
林兴 《江淮法治》2013,(9):36-37
案例2011年5月21日,邓春林向原告李满发借取现金3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借条中未注明借款用途,只约定"2011年5月21日至10月21日全部归还"。2012年3月2日,邓春林突然离世。此后,原告向与邓春林同居十多年的于桂香催收欠款未果,遂于2013年1月11日将于桂香起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证强制执行效力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某拖欠王某五十万货款,双方经协商后于2000年元月签订了一份还款协议并公证,协议约定辛某如未按期还款,愿意接受强制执行。还款到期后,辛某未履行还款协议,王某多次催要无果后,即依还款协议的约定,于2000年6月向公证处申请执行证书。同月王某依据《还款协议公证书》和《执行证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收到王某强制执行申请书后以执行难为由委婉拒绝。公证处经商人民法院方受理王某执行案。在人民法院下达执行通知后,辛某以货物质量问题为由一方面提出执行异议,另一方面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以受理辛某起诉为由中止执行。审理后人民法院以证据不足判决驳回辛某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王某申请恢复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6.
这艘渔船该不该返还?吴万贤1993年4月9日,陈某等7人请王某代为担保。从异地购得渔船一艘,价金9万元。王某垫付了全部购船款。双方口头约定,垫付款中的7.5万元按3%计付利息,其余的不计。4月19日,陈某等人付给王某1万元,及部分利息1250元。此后...  相似文献   

17.
案情被告钱某某任村支部书记期间,于1995年8月10日向原告魏某某借款1万元。1996年3月10日,经原、被告结算,被告应欠原告本息13500元,当时被告仅付给1000元,余下的12500元由被告立借条一张给原告,借条上规定月利息为5%。1997年4月原告起诉被告还款。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同意于2000年7月5日前还清欠原告款共计22500元,并承担诉讼费1580元,原告放弃利息的要求。执行调解书生效后,被告未按时履行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原告魏某某于2000年7月10…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09,(5):57-58
法官: 2008年446日,陈某向朱某借取人民币1万元周转,约定在当年7月底前还清,并由陈某当场出具了借条一张。当时言明由我担保,因此我在借条上签署上了“担保人某某”字样,但未注明为何种责任方式担保及担保期限。到期后,虽经多次催收,陈某一直仍未还款,朱某也未要我代为还款,直到今年5月20日朱某才找到我要我承担担保责任。请问:时隔这么久,我还要对这笔借款承担担保责任吗?  相似文献   

19.
王红兵 《江淮法治》2013,(13):40-41
案例一被告人王某,1962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王某在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期间为经营收购粮食、种植兰花、工程建设等业务,采取出具借条,定期支付利息的手段,向社会不特定的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671.8万余元未归还,给存款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被告人王某在2010年以月利率30%向汪某借款56万元未归还。庐江县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12年10月11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0万元。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案情2013年7月,张某因工程建设需要急需钱款,遂向王某借钱。王某分三次共借给张某10万元,担保人为常山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双方约定:利息为月息1.85%,借款期限为12个月。借款期限到期后,张某并未给付王某本金,利息付至2014年10月29日,此后再没给付。2015年4月3日,王某以张某涉嫌诈骗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