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区传真     
<正>宜州将举办第六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记者从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期一个多月的宜州市第六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18日拉开帷幕,活动内容包括千年古镇怀远赏中秋月暨怀远古镇开放仪式、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乡之旅、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乡民间绝技展示等23项。其中,新增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乡风光手机微信相册秀、宜州市传唱刘三姐歌谣歌咏比赛、"一带一路"视野下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蒋林 《传承》2008,(19):41-43
刘三姐作为广西文化的象征,从《刘三姐》在上世纪60年代5进中南海,电影誉满海内外,到国际民歌节大放异彩,彩调以幕后推手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个经典,培育了众多演艺名家,但在新的世纪,如何重续辉煌,成为广西文化崛起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3.
由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阳朔书童山段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为舞台,十二座山峰为背景,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留在人们印象中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该剧利用天然美景演绎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品,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印象·刘三姐》@黄吉遇  相似文献   

4.
正她塑造的刘三姐形象家喻户晓,成了广西的一个文化符号,也成了广西一张响亮的名片,让世人从此认识了广西。刘三姐的山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撑起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1961年,广西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黄婉秋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从众多"刘三姐"中脱颖而出,17岁的她一扯歌喉,那清丽脱俗的形象让观众惊为天人。那时候的黄婉秋,仿佛就是一个唱着  相似文献   

5.
舒锡慧 《传承》2009,(24):142-143
刘三姐文化同广西的旅游业发展紧密联系,其旅游开发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对宜州、柳州和桂林的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刘三姐文化资源在旅游业的开发中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即资源导向型发展阶段、主题景区开发阶段和品牌开发与营销阶段。  相似文献   

6.
刘三姐文化同广西的旅游业发展紧密联系,其旅游开发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对宜州、柳州和桂林的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刘三姐文化资源在旅游业的开发中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即资源导向型发展阶段、主题景区开发阶段和品牌开发与营销阶段.  相似文献   

7.
华钢 《当代广西》2005,(18):62-63
近年来,经典改编热方兴未艾,《刘三姐》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继张艺谋等将《刘三姐》改编成大型实景歌舞演出《印象·刘三姐》之后,今年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当然莫过于广西彩调剧团的新编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  相似文献   

8.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9,(20):11-13
60年前,在世人眼中,广西不仅文化封闲而且人才匮缺。如今,这个边远省区却先后涌现了“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象·刘三姐”等一个个叫响全国的文化品牌;涌现了“中国第五代导演”、“文学新桂军”、“漓江画派”等生生不息的人才队伍。60年后,当我们追溯广西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将不再漠视这片文化沃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刘三姐"踏歌走东盟2016年6月23日晚,曼谷中国文化中心里歌声飞扬,舞姿婀娜,银幕上不断切换的桂林山水如诗如画,引人遐想。台下,热情的泰国观众赞不绝口,掌声如潮。那是广西戏剧院、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走东盟"演出盛况。为了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美丽的广西"刘三姐"经常踏歌走东盟,用歌声唱响与东盟各国的友谊。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近年来,广西切实发挥与东盟地缘  相似文献   

10.
韦嘉  谢喜梅 《传承》2009,(18):130-131
在广西彩调曲、歌舞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彩色电影故事片《刘三姐》及其音乐歌曲,在故事主题及其叙事手段上有效地应用了"缝合"和"间离"手法,使得影片在内容上、音乐上都呈现出了"新鲜性"和"陌生化"的民族特性,同时又贴近时代社会主流文化,表现出时代性,而且把民族性和时代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对《刘三姐》文化的开发,要以电影《刘三姐》为榜样,做到"文化自觉",做到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彩调曲、歌舞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彩色电影故事片<刘三姐>及其音乐歌曲,在故事主题及其叙事手段上有效地应用了"缝合"和"间离"手法,使得影片在内容上、音乐上都呈现出了"新鲜性"和"陌生化"的民族特性,同时又贴近时代社会主流文化,表现出时代性,而且把民族性和时代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时<刘三姐>文化的开发,要以电影<刘三姐>为榜样,做到"文化自觉",做到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处处有三姐,宜州才是三姐家。在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的美好时节,第二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在宜州市隆重举行。宜州人民再次唱着山歌迎来了各地宾朋,共赏三姐故里美景,同听三姐仙乐飘飘。今年的开幕式晚会延续了首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主打三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4,(2):8-8
正改革不止步创新无止境近年来,广西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印象·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文化品牌或企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提升广西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来宾市荣获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为了使广西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广西以世界视野和战略眼光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活动期间千场庆祝活动喜迎建党百年,广西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彩调剧《新刘三姐》6月进京上演,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专场推介会收获颇丰……今年,我区文旅发展大事喜事连连,不断推出艺术精品,文旅互促,擘画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十三五"时期,广西在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亮点不断,文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意气风发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5.
杨宁宁 《当代广西》2008,(16):58-59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不仅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壮汉等民族间广为流传,甚至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和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刘三姐的传说。岭南地区各民族多年来一直把刘三姐传颂为歌仙、女神。其中壮族有关刘三姐的故事、传说和民歌最多。从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覃桂清多年调查收集的资料看,广西有40个县、广东有22个县有关于刘三姐的故事和传说。  相似文献   

16.
于靖园 《小康》2023,(12):76-77
<正>黄婉秋一生为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勤不怠,始终将自己的艺术人生与银幕形象紧紧相连。“永远的刘三姐人虽故去,歌声却永远留存。黄老师一路走好,到天外纵情放歌吧!”“一个时代,走好!黄老师!刘三姐!”“人民艺术家黄奶奶一路走好,您让刘三姐艺术精神在八桂大地上生根、长叶、开花,长成一棵蓊郁常青的艺术之树,一片郁郁苍苍的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精美或简洁的《刘三姐》剧本、各地花样繁多的演出海报、与刘三姐相关的各种纪念币邮品唱片年画塑像……不同形象的"刘三姐"们荟萃一堂,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位集真善美爱于一身的歌仙艺术形象——今年三月三期间,记者在广西博物馆展厅里欣赏到了1000多件和歌仙刘三姐有关的文献志书、  相似文献   

18.
走进宜州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总面积3869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十五"期间广西重点建设的8个中等城市之一,下枧河和白龙洞风景区是广西风景名胜旅游区。黔桂铁路横穿东西,与柳州、南宁、桂  相似文献   

19.
陈学璞 《当代广西》2005,(16):62-62
上林县委书记何敏同志送给笔者一套精装的刘三姐文化丛书。这套书共12本 200多万字,其中11本诗歌集《广西情歌》,1本长篇小说《刘三姐传奇》。丛书的总体构思是以上林的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烘托广西情歌的悠扬质朴,让山水美和情韵美交相辉映;同时,又以广西情歌的神韵为基调,推出92 幅上林美景的摄影作品,配上92首山歌,情景交融,牵出一个美丽可爱的上林!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姜又春  刘慧群 《前沿》2009,(10):171-174
文章从全球化背景中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认识,认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源自对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从本土文化意识的角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在于保护培养传承人与传习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当从民间走向象牙塔,发挥大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