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表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代表法明确了人大代表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而人大工作的法律性、政策性、程序性都很强,人大代表依照法律履行职责时,必然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律意识、政治理论基础、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才能依法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陈荧 《人大研究》2002,(9):35-37
我国宪法对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着诸多内容的规定 ,但是在行文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表述。代表法对这一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做了明确表述。代表法第二条中明确指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 ,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一条文不仅明确表述了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2000年2月,江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江总书记对“创新”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松  郑国锋  庄秋虹 《人民政坛》2008,(3):F0002-F0002
“各位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神圣权力,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大家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宪法、法律知识,掌握依法履职的基本知识,为参加会议做好准备。”这是2月29日上午,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我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作动员报告时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师向群 《辽宁人大》2007,(12):15-15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人大代表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能否有效地代表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笔者根据人大工作实践建议,应坚持“五性”,严把代表“入口”关。  相似文献   

6.
方娟 《公民导刊》2007,(10):6-7
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代表民意、反映民愿、为民请命。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尽管各级人大代表均为兼职代表,但法律规定代表无论是在大会期间还是在闭会期间都必须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也就是说。人大代表是“全天候”代表。应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代表人民“出声”。使民意得到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民的希望所在。 近年来,重庆市各级人大常委会针对闭会期间代表履职这一“软肋”。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加强代表培训,加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力度,充实代表活动的内容,支持、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努力帮助代表完成从“会议代表”到“全天候代表”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袁承东意识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姜春云下团听取汇报,一位代表发言之后,姜春云说:“你是一位法律专家。” 无独有偶。两年后的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听了这位代表的发言后说:“口才很好。法律内行!” 时间似乎有些戏剧味道。又两年后的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家总理温家宝听完这位代表分析物权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并建议依法行政过程中“民权须保护、侵权应担责”的发言之后,说:“你这位法律专家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国家领导人口中的“法律专家”到底是何许人? 他就是袁承东。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谈到法律时,它是正义的同义词,而法律人就是正义的化身。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好的制度需要品德高洁、技能优秀的好人去执行。“法律人”是个大概念,包括所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职业阶层,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律人”,莫过于法官、检察官、警察等等以及维护法律尊严的从业者。正因为这些职业代表国家行使司法等公共权力,因此其所作所为并不仅仅是个人之事,而是小至影响一个群体的形象,大至维系着国家司法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李绍明 《云南人大》2009,(5):31-32,35
人大代表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级人大代表在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和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有的把代表职务当作是一种荣誉,只注重行使代表的权利,却忽视了代表应尽的义务。有个别代表不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不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彭光庆 《公民导刊》2007,(10):18-19
根据宪法和代表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重托,发挥着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依法对“一府两院”行使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把自己的权力依法委托给自己的代表来行使,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如何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键在于树立“四种意识”。首先是代表意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应该是每一名人大代表的座右铭。人大代表要通过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不断增强代表意识,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名新代表,我当选后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将作为上海人民的代表,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紧张的是虽然从事了十几年的法律工作,但是对如何当好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没有底。市人大常委会在会前组织新代表的学习实在是太及时太重要了。”这是来自君悦律师事务所的刘正东代表,在参加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的新代表系列学习培训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相似文献   

13.
最近 ,笔者下乡调查 ,与一名代表探讨基层人大代表普遍存在参政能力不强的问题时 ,他深有感慨地对我说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 ,也懂得参政议政是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基本职责 ,也想有所作为 ,但由于对国家的政策法律不了解 ,对政府工作的大局不知情 ,叫我如何来参政议政呢 ?”这席话 ,其实 ,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代表的心声。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选举权 ,而这些权力行使得如何 ,首先取决于代表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熟悉 ,对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和司法等政情的了解和认识。如果这种了解和认识越全面、越深入…  相似文献   

14.
熊晨思 《时代主人》2007,(10):45-45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是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一府两院”及时承办好代表建议是法律责任,也是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重要体现。各级各地通过办理代表建议,解决了不少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然而.也存在少数承办单位把代表建议当成一种“包袱”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方寸之间,小小的一枚邮票,却被称为“国家名片”。被冠以“国家”二字,是因为邮票是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代表着国家的信用。此处所谓“名片”,是因为邮票上往往反映出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录了国家的历史瞬间,体现了国家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对“一府两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重要职责,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形式。换届以来,河东区人大常委会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7.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能否积极认真地履行代表职责,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机关的效能和威信。从实践中来看,多数人大代表能够做到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说话办事,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但也有个别人大代表把代表职务作为一种待遇和荣誉来看待,“代表活动不参加,会议审议不发言,选区选民不联系,群众意见不反映”,只满足于“开开会”、“举举手”。  相似文献   

18.
19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公正和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宣布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是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存在,反对种族和民族歧视;承认各民族对加拿大国家的贡献,主张各民族平等。为此,加拿大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加拿大人权法》、《权利和自由宪章》等法律法规,并建立了联邦政府和各省、币“多元文化委员会”和“人权委员会”,提倡“做一个加拿大人”这一既不突出也不贬低某个民族的口号。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不仅属于加拿大的过去、现在,而且属于加拿大的未来。这是加拿大…  相似文献   

19.
薛原 《探索与争鸣》2024,(2):162-176+180
欧洲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是一个难题:它们往往在作为民族国家的坚守、对共同政治文化的接受,还有作为“欧洲人”的共同身份这三种立场之间摇摆不定。在欧洲逐步迈向“超国家”共同体的今天,德国的集体认同对于认识欧洲民族国家与欧洲国家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它深刻影响着德国国内的稳定和团结,主导着其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也构筑着德国未来发展的愿景。二战以后,德国以逐步削弱“德国性”、接近“西方”的方式获得国家集体认同。这就是代表德国民族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及代表政治文化的“宪法爱国主义”的争端之所在。而这一对矛盾,在欧洲层面可以得到疏解和升华。欧洲文化价值共同体与欧洲宪法爱国主义合一的愿景,可以成为德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集体认同构建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玲娜 《理论月刊》2001,(10):29-31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民主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传统法律观念滞后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本文仅从法文化的角度,剖析依法治国“难产”的深层原因,探讨摆脱依法治国困境的对策——法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