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只因为年少时的一句诺言,他的人生轨迹便再也没有改变。从18岁他许下诺言,到58岁因罹患重病生命凋谢,40年里,他不忘初心,践行初心,持之以恒地为群众做好事,平凡做成了伟大,善举汇成了江河。他是沈汝波,生前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斯人已逝。但他不忘初心、执着为民的不凡人生却不断释放着强大的正能量,影响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2.
神圣约定     
一片寂静。郑克昌和小黄立即意识到了阴师傅说的“上策”究竟是什么。   好半天,他们才算多少镇定下来,小黄说事已至此,只好想个主意,把这事隐瞒在鬼不知神不觉之中。阴师傅说干脆把尸体拉到郊区某个山里挖个坑一埋算了。郑克昌说不行,一个大活人失踪,郭黑子他们回来查问这事,很快就得怀疑到咱们。不如来个假造现场,就搞成是他因嫖娼被公安局抓住,电视台曝光,脸面上挂不住自杀的,这不是什么光彩事,他家属也不愿意张扬,在郭黑子回来之前火化,他就是有天大本事也白搭了。众人听了连说:“高 !”   接下去,就是小黄、阴师傅…  相似文献   

3.
今年71岁的钟德胜同志,自从在临江市政协主席的岗位上离休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十几年来,他以自己的无私奉献为人生增添了瑰丽的光彩,充分显示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4.
李剑 《党史文苑》2002,(3):29-30
每当听到夏蝉鸣唱,宁春良便回忆起他必生都难以忘怀的一段人生经历:因为工作的需要,他有幸在1959年6月与中国文坛巨匠茅盾相处过近一个月,亲耳聆听到大文学家的教诲,亲身感受到文坛巨人的思想、文学风范和崇高的品格情操.  相似文献   

5.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政治家。千百年来,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而贪官则痛骂他为“包黑子”。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纵观其一生,“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是包公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三人行     
包拯菊瑞刘易锅黑子早已作古唯有那几把铡刀程亮如初开—铡那一声怒吼令有些人的颈窝总是发忧海瑞太傻别人指鹿为马他却拍案而起说这是作假或许凭这点他那顶乌纱该下腰始终弯着头始终{氏着惟有那良心不偏不倚三人行@张其超  相似文献   

7.
牵挂     
<正>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牵挂是人生符号,时时刻刻缠绕着人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缕灵感。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人一生的喜怒哀乐。牵挂,是一份缠绵,一缕相思。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勤祝  相似文献   

8.
谭震林     
谭震林,一位由小职员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81年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他,1902年4月2日,出生在攸县城关镇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入学读了两年私塾,便进印刷厂当了学徒工。但他好学,自己精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历史书籍。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历史,我怎么了解的呢?我是从书纸店里了解的。因  相似文献   

9.
小小鑫 《党课》2012,(14):76-76
适意,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它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人生境界。每一个人,自出生便拥有设计自己人生的权利,但你是否为自己的适意人生做主了呢?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老红军战士马松生的女儿。1908年,父亲出生在湖南省茶陵县马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听父亲说,他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祖母怀着他在山里采松菇时劳累过度,靠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生了他。从此,他便与松树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这一辈子,虽然历经成长之困苦、战斗之惨烈、转业之艰辛,仍像松树那样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真可谓是苍劲人生,同时也为后人竖起了一座心碑。  相似文献   

11.
斯诺的视角     
正埃德加·斯诺,一位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西方记者,一位至死都宣称"我热爱中国"的国际友人。今天,我们再次翻开他的著作,回望他在中国的足迹,仍然启示颇多。1928年,年仅23岁的斯诺挎上一部旧柯达相机,作为临时船员,踏上寻找"东方的魅力"的冒险之旅。他到达上海,投奔校友密勒,随后便开始了他的在华记者生涯。人生有如河流,说不定就在哪  相似文献   

12.
正张学思这位大帅府走出的四公子可谓一生传奇。他出身军阀家族,却走了一条和兄弟姐妹完全不同的革命道路;他信仰共产主义,却又与军阀大哥张学良兄弟情深;他贵为公子,却和一位出身雇农的姑娘相伴终生……挚友与良师张学思,1916年1月6日生,12岁时进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由于他好学上进,主动接近同学,不久便和同班同学王金竟成了好朋友,他俩经常在一起畅谈理想和人生,成了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某一阶段的人生走向。一个人若是被一些不良情绪所左右,他人生的航船便很有可能驶入浅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一个人若是一生保持良好的情绪,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就会越来越美,生命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读懂自己的情绪,知道我们的情绪什么样,不要让不良情绪左右我们的心境,危害我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杨建民 《湘潮》2005,(11):12-17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2年他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引起广泛关注。这篇小说不仅被臧克家主编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得到著名作家、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的赏识,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这之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由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刘绍棠在人生多个重要关头得到了胡耀邦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两人的友谊,贯穿终生。五年计划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初露头角的小说《红花…  相似文献   

15.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余钱,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8岁的贾志华是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贾庄村人。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跟着父亲搬石头修水坝、在荒山上放牛、在小吃店打零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父亲听说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来村里选拔年轻人到林学院进修果树管理技术,便给贾志华报了名。这次学习,彻底改变了贾志华的人生。2000年3月28日,是贾志华一直铭记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牵挂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牵挂,是人生的一件衣裳,无论春夏秋冬,都会穿在身上。 拥有牵挂,便有了人生的喜怒哀乐。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折磨;“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牵挂的真实写  相似文献   

18.
懂得     
人生中有一种念想,不求奢华不求结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有一种陪伴,暖暖的在心间。那,便是懂得。人与人相交,最温暖的语言,莫过于一句"懂你"。懂得,是心灵的默契。有时不需任何语言,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便可知会。一声懂得,可以令人眸中含泪,心中蕴暖。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许多事。跌跌撞撞间,我们便逐渐懂得了这世界,也懂得了人生,懂得了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宽容,盛得下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懂得了,就可直面多舛的人生,不再怨恨与懊悔,甘心放下自我的喜怒哀乐,只为成就一种心灵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只有不断地否定、战胜自我,才能追赶、超越别人,实现人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别人“比”的过程。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因与人“比”而气得要死。笔者有位朋友,身居县长之位,按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他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觉得生活已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不久前市委调到他县里的县委书记曾经是他以前多年的副职,下级变成了“上级”,因此便觉得没面子了,便嚷着没法干了。  相似文献   

20.
人生正值年富力强的辽阳市纪委书记刘大民,是辽宁省惟一从纪检干部队伍中“自产”的市纪委一把手。在他近30年的工作生涯中,几乎一半的时间献给了纪检战线。从市纪委常委、监察局长、纪委副书记到纪委书记,伴随他的不仅是纪检工作的丰富阅历,还蕴含着他对纪检工作深刻的理解和不懈的追求。 走近刘大民,很快便会感受到他思想的锋芒: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