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中国的历次访问,不论是作为克罗地亚总统时的访问还是在任期结束之后的访问,每次都认识到增进克中双边关系的必要性,同时也都是带着这样的愿望进行访问。也正因此,我曾作出判断: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将基于自己所具备的潜能,成为这个舞台上越来越具重要意义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国际秩序是指处理国际事务、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两德统一,华约解体,"雅尔塔体系"趋于崩溃。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旧格局,旧秩序已经打破,但世界新格局、新秩序尚未建立,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现在国际政治出现了新情况……看来应该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了。"①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始了一个新的、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广的、谋求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日本、朝鲜半岛和俄国的远东地区,广义的东北亚还可以包括蒙古和中国的华北。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各国的政治、经济方面作用,建立东北亚的新秩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东北亚形势发展的特点,中国对建立东北亚国际新秩序的构想以及东北亚国际新秩序与中日关系的联系作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八月二日至今年二月二十八日持续达七个月之久的海湾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建立世界新秩序中的一段插曲。从这场国际性危机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促使未来世界新秩序形成的矛盾、利益差别与力量组合。未来世界新秩序已内在于海湾危机之中。奥地利人说,伊拉克是世界新秩序的试金石。布什说,海湾危机是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次考验。海湾危机是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国际新秩序的认识不断充实和深化。从和平共处到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从经济与政治并重到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环保五位一体,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顺应和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1973年出版了名为《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颤抖》的著作,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彼时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民生凋敝,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众所周知,早在1816年,在圣赫勒拿岛流放的拿破仑一世就曾说过:中国,还是让他继续沉睡吧,一旦觉醒,整个世界将为之颤抖.  相似文献   

7.
一 激荡的20世纪正踏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历史舞台。它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动过冲击,也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机会,并给殖民主义时代画上了句号。它经历了人类空前的浩劫,给生态环境以灾难性的破坏,同时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它未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过程中建立起合理的国际秩序,给下个世纪留下的仍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然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基本课题,并将将更加凸显起来。 如果说20世纪是亚洲获得新生的世纪,那么从最近20年东亚的经济发展势头看,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预测: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摆脱殖民主义枷锁不久的广大亚太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和海湾战争的结束,世界上一些大国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展开一场日趋尖锐的明争暗斗。斗争的焦点是夺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归根结底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和分化组合,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将贯穿整个过渡时期。作为亚洲政治大国的中国和经济大国的日本,各自提出了构筑国际新秩序的设想和主张。国际新秩序既然可理解为处理国际事务和处理国与国之问关系的指导原则,那么,不同的国际新秩序,则代表了不同国家的利益。众所周知,口中双方在国际新秩序之间的主张存有差异。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面临不同国际环境的中日两两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庞大经济规模掩饰下的脆弱的经济结构和较低的工业化水平,决定了中国不具备挑战世界强国的实力,更不具备制定国际规则和领导世界的能力。中国要走出危机,实现工业化,则必须改变对国际体系的片面依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西方公然决裂。  相似文献   

10.
11.
海湾战争发生在旧的国际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折时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次危机是新秩序建立的重要契机。美国抓住这一时机,宣称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本文拟通过海湾战争,对美国的"新秩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兴唐 《当代世界》2008,(10):12-14
“国际新秩序”是一个动态的、既抽象又具体的课题。原因如下: 第一,这是一个在不断探讨的世界性课题,涉及到的问题广泛而复杂,各方有共识也有分歧。 第二,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国际新秩序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和深化中。  相似文献   

13.
一一般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国际秩序指世界格局中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何方指出:"所谓国际秩序,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国际关系(如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往)的机制和规则。"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湛取荣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新秋序的基本原则",即"首先确定各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还包括"新秩序的保障机制或者组织保障。"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沐刃撰文指出:国际政治秩序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③在这里,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国际秩序的定义,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秩序由格局来决定。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并反映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格局产生不同的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是战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峙最剧烈的地区之一,素有"冷战的化石"之称,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动向以及中国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时期,东北亚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东北亚形势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世界各地区普遍出现失衡,但东北亚失衡并不严重,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和发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8)
正基辛格的主张,在多大程度上被美国执政当局所采纳,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美国的许多现实做法中,确实是可以找到基氏学说的影子的。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一时独步天下,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边主义世界秩序。这在美国人看来,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国际社会似乎也只有无可奈何地加以接受。然而,形势的发展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9·11之后,两次反恐战争,使美国元气大伤,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倒,内里却虚弱了不少,不大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无所忌惮地号令天下了。  相似文献   

16.
宣兴章 《当代世界》2013,(12):52-55
在世界政治之中,秩序的变迁根植于格局的缓慢演化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秩序是特定格局下的交往形式。这种交往形式的变化、突变以及定型,取决于特定的技术水平、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因此,考察秩序的变迁,首先要考察在限定的技术条件下,全球生产力分布变迁造成的格局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交往方式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由特定国家以及集团推动而形成新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中心之一。与此同时,地区内国际关系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情况下维持地区安全和稳定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国际行为规范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有关国际新秩序的讨论中,主权原则已经成为焦点之一。一方面,这个原则已经延续了几百年,被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国家所广泛接受,具有很深厚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和民族主义的冲击下,它又的的确确受到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的挑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客观地对待主权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的作用,从而合理地确定主权原则在自己的外交政策中的位置,都是十分必要的。一认识主权在众口纷纭话主权的时候,需要对主权的含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是探时主权原则在国际秩序中应处的地位的前提。一般对主权的简单解释比较抽象(如:"主权在国际法上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缺乏历史比较,恐难尽其意。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军事安全是各国最重要的问题。但,冷战的结束使各国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双边的、多边的综合安全对话已相继展开,综合安全  相似文献   

20.
连玉如 《国际政治研究》2003,(4):133-135,95
从国际关系的发展角度来看,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它于1914年才刚刚开始,而到1989/90年就已结束了。21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其世界新秩序的塑造问题也早在1989年提出过。但在新秩序目标的设定上、原有各大力量相互关系的调整上、现存国际机构与程序的改革和演进上还存在很多未知数,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仍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