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 亚洲经济增长得失的系统观察 1965—1990年间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为龙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起全球关注。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期,以其资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在组装产业投资扩张基础上的增长。从增长因素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廉价劳力、高储蓄率以及外资流人和外贸等因素,对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主要带动作用。增长模式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制造业出口结构中先进技术的比例增加。如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产品出口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2.2%增加到1993  相似文献   

2.
刘洪钟 《当代亚太》2012,(2):107-130
文章利用诺斯等人发展起来的基于自然政府的精英主义理论框架,重点讨论了对军队的政治控制与韩国从有限准入向开放准入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一批围绕朴正熙和全斗焕的军事精英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军队官员、政党政治家、高级政府官员和资本家阶层在内的统治联盟,从整体上控制国家和社会,从而重建了韩国的有限准入社会秩序。然而这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应的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反对势力尤其是中产阶级和工人阶层不断成长,军人执政联盟最终自掘坟墓,被迫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政坛退出并将其归还给市民社会。沿着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韩国对军队的政治控制过程及竞争性政治和经济市场的出现,指出两种市场的建立标志着韩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一 中韩两国农业方面合作的条件 中韩关系从历史或地理的客观条件上看,都有着持续、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利因素。两国是友好的近邻、文化背景相近,人文思想相通,又有相互友好交往的悠久传统。两国都面临着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等迫切任务,都希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韩国提出了世界化、国际化的战略,中国则提出多极化。全球化的战略,两个战略的基本内涵“异曲同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韩国提出了开发海洋的设想,中国沿海各省则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设想,两个设想又有共同之处。 中韩两国…  相似文献   

4.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现象,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实现充分就业一直是各国政府为 之努力的目标。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却持续了十年 以上的低迷。在悬殊的经济增长背景下中日两国却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失业率 的持续走高。本文拟对中日两国的失业现状、失业率走高的成因及两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作 一比较,以加强对失业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私人教育费在韩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余伟民一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诸因素中,教育优先发展是重要的一个。60年代中期,当韩国的国民收入还处于人均200美元水准时,已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而后,教育发展指标一直位于经济发展指标的前列。70年代普及中等教...  相似文献   

6.
金泳三执政时期韩国的经济政策及经验教训葛立成李东华朴姬福一、金泳三执政时期韩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进入90年代,保持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韩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1986—1988年间,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2%以上,但1989年突降为6.8%,...  相似文献   

7.
7年前,韩国摒弃了坚持40多年的北方外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跨出了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重要一步。尽管当时在国际上和韩国国内,对卢泰愚政府北方外交的现实性和正确性持怀疑和批评态度的大有人在,但事实证明中韩建交是大势所趋。随着中韩之间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在时代的洪流中冰释融化,中韩两国的历史性选择为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的交流打开了新的一页。而一年前韩国总统金大中的访华,又把中韩关系全方位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确定了“建立面向对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中韩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相似文献   

8.
2016年7月8日,韩国对外宣布决定在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对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尤其是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个案展示的方法,对韩国决心部署"萨德"系统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萨德入韩"事件对韩国外贸、旅游等行业和乐天集团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外交、经济与军事层面提出中国应对韩国部署"萨德"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韩国治山绿化运动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瑛 《当代韩国》2008,(2):48-53
韩国是成功进行植树造林的典范国家之一。韩国的治山绿化运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韩国政府发起和推进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创造了迅速绿化国土的奇迹,推动了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韩两国地缘相近,经济、社会和人文背景相似,分析研究韩国政府动员全国人民开展全国性治山绿化运动的全过程,学习借鉴韩国治山绿化运动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对我国植树造林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俄两国经济增长差异与地方官员行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观察分析两国政治架构和具有分权性质的财政激励机制的异同,探索两国转型现阶段不同激励机制下地方官员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差异,有助于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转型过程中垂直政治领导和财政分权体系对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其中,2000年以来俄罗斯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任免与升迁的控制,有效地缓解了财政分权激励下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了转型早期产权保护缺失下市场混乱和经济衰退的问题。这也印证了中国长期坚持的地方官员增长锦标赛与财政分权相结合的有效性。但与此同时,中国部分地方官员中出现了只追求发展的高指标,而对辖区内居民生活福利的问题有所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远低于俄罗斯。这一问题仍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相互交流会作的领域1.经济交流与人际交流韩中两国的经济交流,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国经济的互补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还将促进同韩半岛北方、俄罗斯、蒙古等的交流合作,进而能够推动韩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到1997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243.4亿美元,较之1992年增长了4.5倍。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国,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国,两国的经贸关系正在不断扩大。目前,韩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劳动集约型消费产品,并向中国出口机器类、原材料及原料等商品。随着中国产业水准的提高和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一种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韩建交20多年来,两国关于对方的学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通过对中国CNKI韩国RISS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中国的韩国研究和韩国的中国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关于对方研究在研究数量、结构、模式、侧重点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今后,中国学术界需要加强对韩国研究的重视度,优化对韩国研究的学术环境,注重对韩国内部政治、经济、文化规律的研究,并对研究问题进行精细化处理,加强研究的深度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年前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久,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共同创办一个专门研究和介绍韩国的学术期刊。《当代韩国》顺利出版发行,至今延续了20年,作为我国唯一一本专门研究韩国的刊物,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这不能不感谢韩国学者和朋友们为此付出的辛劳。多少年来,《当代韩国》始终坚持创刊时确定的两个原则:一是信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和介绍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论,保持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高品位。二是坚持办刊的目的在于增进中国广大读者对韩国的  相似文献   

14.
中韩经济贸易关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李相文中国和韩国是有着数千年友好历史的近邻。尽管经历了冷战带来的相互隔绝时期,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从经济交流和合作开始,建立了全面合作的新的友好关系。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发展推动了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两国领导人相...  相似文献   

15.
中泰社会文化关系孔淑红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两国关系历史久远,两国人民有深厚的传统友好感情。八十年代以来,泰国社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东南亚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泰国将成为“亚洲第五条小龙”或“又一个新兴工业...  相似文献   

16.
正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友好邻邦。两国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维护和推动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互为对方最大留学生来源国;两国年人员往来已突破1000万人次……由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两国关系常常被学界、外交界描述为创造了外交史上的奇迹、树立了和平  相似文献   

17.
东亚金融危机和韩中两国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1992年8月24日韩国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给两国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最近随着两国首脑的会谈,两国达成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加深了两国间的友谊。 最近,东亚地区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外汇短缺。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金融危机和外汇短缺也影响到了韩国,使韩国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这种金融危机和外汇短缺现象,我们有必要分析亚洲地区外汇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并摸索出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方案。韩国对金融危机和外汇短缺所分析出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可以认为是为此次危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文将说明东亚的经济危机和外汇短缺的原因,其次讨论韩国外汇短缺的原因和特点;再次分析韩国对此次危机和外汇短缺所采取的措施,在实行该措施时所遇到的问题等;最后强调了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作者论述了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向,尤其是对在稳定外汇市场,保证国际社会的经济流通方面。  相似文献   

18.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正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政治方面,双方通过高层互访和政府合作,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磋商与合作;经济合作方面,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市场,韩国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社会文化方面,两国文化及教育合作不断扩大,人员交往发展迅速,2013年互访人数已达800万人次,①两国已互为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中韩关系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到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